王家大院建筑规划布局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晋中王家大院建筑规划布局的研究
班级:
姓名:
调研:晋中灵石王家大院
时间:
内容摘要: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位于山西晋中的灵石王家大院后,我体会到了一种与其它大院不同的建筑特点。
坐落在灵石的王家大院,总面积15 万平方米,其中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这三大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面积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
红门堡、高家崖两大建筑群规模最大,都为依山就势,随形生变的城堡式建筑。
王家大院建筑虽然严格按照封建的礼数、程式和规定进行着有秩序的编排,但它在严谨的千篇一律中寻求变通和创造了一种自我的独特形象,因此获得了“中国居民艺术馆”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地域特点规划布局建筑模式
一、王家大院的由来
灵石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元仁宗皇庆年间由灵石沟营村迁到静升村。
王氏望族以商贾起家,后加官晋爵,步入官场,成为当地工商大地主兼官僚士绅。
康熙年间,在静升村老街首建两条王氏住宅区;乾隆年间建钟灵巷;雍正年间建崇宁堡;嘉庆年间又修建了红门堡等。
二、王家大院的地理环境
王家大院位于静升镇的北山坡上,镇上的唯一一块高地,是理想中的宅居宝地。
一是朝向好,背阴可以挡风,向阳可使阳光照射充足。
二是保证既无水患又不担心生活缺水,另外坡上还有一条自北而南的冲沟,是夏季山水排泄的天然渠道。
三是居高可望远,周围的群山尽收眼底。
四是大院被天然冲沟分隔成东西两块,各筑城堡,西边是红门堡,东边是高家崖,由石桥相连。
五是大院后面山坡的最高处是王家的祖坟。
昔日的天然冲沟,现已修成道路
三、王家大院的规划布局
王家大院是传承五千中华文明的典范,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扛鼎之作。
其中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成为全封闭城堡式建筑。
其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基本继承了我国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连接高家崖和红门堡的石桥
高家崖建筑群两住院均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都还有各自的厨院、书院、花园、长工院等,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造成了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三进四合院
高家崖整体采用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
四面都设入口,以东门为正,寓意紫气东来。
占地面积11728平米,共有院落26座,宅院整体结构较灵活,主要分东、中、西、北四大部分。
中部是高家崖最主要的部分,由西向东列宅院分别为凝瑞居和敦厚宅。
再往东便是马道和主院门。
东西中三部分一排并列在院落靠一条甬道相连,往东出主院门到达静升镇。
往西可通红门堡。
在堡院北部是一排13孔的窑洞,专供家丁保卫者居住,是全院的最高处,居高临下,将主人居住的院落围在里面。
红门堡占地面积为19800平米,地形方整,建筑群被四周方整的堡墙所围,只留南面、东面的堡门出入。
对堡门的是一条南北大道,被三条横巷所截,形成一个巨大的“王”字。
主干道除了交通要道外,还肩负这山水下泻的排洪功能,因此主干道用鹅卵石铺筑,为了减少洪水的冲刷。
堡院东西还挖了两眼水井。
这堡门、水井、长街、横巷就如龙头、龙眼、龙身、龙爪,这鹅卵石就成了龙身的鳞甲。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藏着一个“王”字,又有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外,为顺应地理条件。
各院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
不同的是有的院落建于乾隆年间,其雕刻显得古朴粗犷。
“王”字的主干,又是龙身
四、王家大院的布局特色
在王家大院整体的院落空间当中,山体、堡落、冲沟、街巷、院落相互渗透与整合,共同构成了它的主要空间形态。
1、从整体看,王家大院是前堂后室三进四合院的组成。
形成前低后高,具高足景深,参差错落的中轴对称轮廓线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往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使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具有空间秩序感。
前低后高,足够景深的中轴对称
各种层次的建筑,组成一个空间序列,使建筑空间扩大延伸,视野有大有小,视点有高有低,视角有仰有俯,视景分隔有联系,调和对比,变化统一,形成不同的节奏感,体现不同的审美情趣。
视点有高有低,视角有仰有俯
建筑空间对比,形成不同节奏感
2、具体院落一一具体到每个单独的院落,又各具特色,形成了非对称的均衡格局。
与左右对称,严肃整齐,人事杂纷,空气沉闷的北京四合院不相同,大院西边的花院、书斋,连环紧套,引人入胜的空间景观
门的巧设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景观
错落复杂的循环往复路线,使人们入院后往而复返,无终无尽,如入迷宫。
同一个院落,由于有东西南北上中下几道形状相似,而又由同中有异的不同道路,改变了视觉方向,同一景观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这种隔而不断,虚虚实实,使书斋、花院之景互相借用,处于有隐有显,有藏有露的空间,使人难以测其深浅,不知所终,更加引起探幽入胜的兴趣,形成往复无尽的空间景观。
五、王家大院的建筑模式和建筑造型
1、王家大院最富有特色的是“下窑上房”的建筑立面模式,正房一层抛物线型的窑洞曲线富有很强的韵律感。
二层一般是木结构。
这种“窑房合建”模式吸取了木结构建筑的精美和砖石窑洞韵律的精华。
“下窑上房”的建筑模式
2、在堂舍上面加盖一层或多层楼舍,俗称加层。
建筑的加层处理
这种独特的变通心机和加层技巧曾经风靡一时。
加层的手法丰富了空间层次,增强了整体建筑的气魄,从平面格局的相思转向垂直方向,不能不说是一种
创新。
在限制中求变通,禁锢不住的是人的无穷想象。
3、在具体装饰细节上做文章,例如屋顶脊兽。
乔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是闭着的,而王家大院屋顶脊兽的嘴巴却呈张开状,似乎在向人们宣扬着官商之家的特殊身份。
王家连这些极小的细节也不放过,大做文章,尽一切可能突出其身份的显赫。
在丰富了中国的建筑形式的同时,也是王家个体精神的体现。
张嘴的屋顶脊兽
五、小结:
王家大院作为一座典型的儒商建筑群,完美的具备了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要素,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地势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体现了一种磅礴气势和匠心独运。
曾经的王家,以巨额财产营造了这间民间紫禁城,随着岁月的流逝,匾额终究会积上厚厚的灰尘,屋檐门窗上的木雕也不再细顶生辉,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政治封闭象征性的消失,从而保留下居住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