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研究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范文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和解,是指犯罪行为后,由受害人和犯罪者就双方利益的调和,以及与检察机关之间协商、谈判并达成赔偿协议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
其目的在于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旨在探讨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以便在合理保障受害人和犯罪人利益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二、刑事和解的概念及其法律价值刑事和解制度源于恢复性司法理念,强调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和社会的和谐恢复。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解的方式,使受害人和犯罪人达成赔偿协议,有利于及时、有效的维护受害人的权益,同时有助于减少社会对抗和促进社会稳定。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1. 适用原则:一般来说,对于轻微的、无预谋的、对社会造成影响不大的犯罪案件,适合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这些案件的犯罪人往往有悔罪表现,愿意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
2. 具体案件类型:(1)轻微刑事案件:如轻伤害、轻微财产损失等对人身或财产权益造成的直接伤害程度较低的犯罪行为。
(2)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针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理应充分考虑其教育、成长和改造等因素,刑事和解制度有助于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3)家庭暴力案件: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人和犯罪人往往存在特定的亲情关系,刑事和解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这种特殊的纠纷关系。
(4)轻微经济类犯罪案件:如轻度的欺诈、侵占等经济犯罪案件,若能够积极退赔损失并达成赔偿协议,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四、限制性因素尽管刑事和解对于处理一些案件具有积极意义,但并非所有案件都适合适用。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等重大犯罪案件,以及有重大犯罪前科、严重拒不认罪的犯罪人等特殊情况,应当慎重考虑或排除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五、研究展望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同时加强对其适用过程的监管和评估。
在保障受害人权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犯罪人的改造和教育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刑事和解制度经验,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问题研究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问题研究作者:张敏发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32期【摘要】刑事和解旨在通过犯罪主体和被害人之间以协商和解的方式来补偿因犯罪行为而受损的合法权益。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这样既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利益,提升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法律地位,又符合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价值理念。
因此,需要将重罪案件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放宽对不起诉制度的限制,扩大自诉制度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刑事和解旨在通过犯罪主体和被害人之间以协商和解的方式来补偿因犯罪行为而受损的合法权益,修复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秩序。
近年来,随着和谐司法理念的提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司法模式逐步得到认可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从我国的现行立法看,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轻微的刑事案件,对于重罪是否适用刑事和解,在理论界尚有争议。
本文将从诉讼理论论证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并提出相关的配套措施,以避免适用过程中发生滥用现象。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主要观点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刑事和解制度不能适用于重罪案件。
该观点认为刑事和解制度只适用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未成年人案件、成年人犯罪中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等。
理由如下:其一,在重罪案件中,重罪中适用刑事和解,等于赋予被害人过分的处分刑权力,缺乏正当性基础。
其二,在重罪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大,如果适用和解,就会放纵犯罪。
①第二,可以将刑事和解制度的使用范围适当扩大到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严重暴力犯罪。
②这种观点认为,加害人的主观恶性与犯罪情节的严重性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比关系,有些情节严重的暴力犯罪,加害人的主观恶性并不大,其接受改造的可能性较大,相反,有些轻微的刑事案件,加害人的主观恶性却并不低。
这是以加害人的主观恶性为标准来界定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第三,刑事和解制度可以适用于包括重罪案件在内的所有刑事案件。
浅析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价值
韩 浩(长治学院 法律与经济学系,山西 长治 046011)摘 要: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属于舶来品,该制度在我国之所以取得迅速发展,不仅因为我国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也与其提升司法效率、提高被害人地位等密切相关。
回顾20世纪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程序,我们可以发现被害人保护运动在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开展,这些都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创造了便利条件。
对于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而言,同其他刑事制度相比,刑事和解制度属于新鲜事物,虽然我国2012年才正式将刑事和解制度写入刑诉法,但其仍然取得迅速发展,彰显了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21)01-0080-04收稿日期:2020-12-01基金项目:长治学院校级课题“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以长治市法院系统为视角”(XJ2020001501)作者简介:韩浩(1992- ),男,山西长治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诉讼法及司法制度研究。
一、引言人类历史上,刑事追诉权经历了从私人追诉主义到国家公权力垄断主义再到部分私权化的循环。
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国家——被告人”二元对立的模式,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聚焦在被害人这一在传统刑事追诉中往往被忽略的当事人身上。
刑事和解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社会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从被害人角度思考国家垄断刑罚权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在重罪案件中有条件的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可以有效提升司法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及适用争议(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就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而言,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刑事和解制度是解决刑事纠纷和矛盾的方式,它的目的具有多重性,除了修复加害人与被害人双方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破坏的双方关系外,还包括恢复因犯罪行为导致破坏的社会秩序。
2012年刑诉法修改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专门通过立法新设“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刑事和解制度正式确定下来,这也意味着刑事和解制度在刑诉法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范文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和解,又称犯罪和解或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和解,是一种在刑事司法过程中,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使被害人与犯罪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制度。
近年来,随着司法制度的不断进步和法律文化的发展,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恢复性司法理念、刑罚目的的转变以及当事人自治原则等。
恢复性司法理念强调对犯罪的治理应从惩罚转向恢复,重视对被害人的赔偿和社区的和谐。
刑罚目的的转变则认为,刑罚不仅仅是惩罚犯罪人,更重要的是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利益。
而当事人自治原则则要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和选择。
这些理论基础为刑事和解的适用提供了坚实的法理支持。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类型根据国内外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轻微刑事案件:如盗窃、故意伤害(轻伤)等,这类案件的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适合通过刑事和解来解决。
2. 亲告案件:如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如诽谤、侮辱等,这类案件的被害人可以通过自诉的方式寻求救济,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3. 过失犯罪案件:如交通肇事、过失致人死亡等,这类案件的犯罪人主观恶性较小,通过刑事和解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
4.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四、刑事和解适用的限制条件虽然刑事和解在许多案件中具有适用空间,但并非所有案件都适合适用刑事和解。
适用刑事和解应遵循以下限制条件:1. 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 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3. 犯罪人应具备认罪悔罪的表现;4. 被害人应自愿接受和解协议。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刑事和解在轻微刑事案件、亲告案件、过失犯罪案件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探析
[ 关键 词 ] 刑 事和 解
重罪 案件 比较研 究
引 言
2 0世 纪后 期 , 作 为恢复 性司法 主要 模式 的刑 事 和解 , 逐 渐 受 到各 国的青 睐 , 在 世 界范 围 内被普 遍
但 随着刑 事 和解 实践 工作 的开展 , 其所 体现 出来 的功 能与 价值 , 逐渐 得到理 论 界和 司法 实践 的认 可 。 目前 , 我 国学 界关 于刑 事和解 制度 的研 究 热点 及 最 大 的分 歧 点在 于其 适用 的案 件 范 围 。对 于 轻 罪 案件适 用 刑事 和解 , 学界 基本 上 已统 一 了观点 , 并 已得 到立法 的确认 。然 而 对 重罪 案件 是 否 能够 适 用 刑事 和解 , 则存 在较 大分歧 。概括起 来 有 四种观 点 : ① 反 对重 罪案 件适 用 刑 事 和解 ; ② 支持 某 些 重
本 文 采用 的研 究方 法 主要有 : 文 献研究 法 , 阅读 、 分 析现有 的研究 资 料 , 在此 基础 上 提 出笔 者 自己
的观点 ; 实 证研 究法 , 文 中引 用 了一些 典型 案例 及实 践 中的数 据 , 以方 便 分析 问题 , 阐述 观 点 , 并且 , 笔 者 在北 大法 宝 上进行 了研究 数据 检 索 , 以增 强 文 章说 服力 ; 比较 研究 法 , 将 我 国的刑 事 和解 制 度 案 件
王 燕, 中 国政 法 大学 比较 法 学 研 究 院 比较 法 学 专 业 2 0 1 4级 硕 士研 究 生 ( 6 1 0 0 4 1 ) , 本 文 系作 者 2 0 1 6年 6月硕 士 学位论 文。
刑事和解程序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刑事和解的可行性
刑事和解应当适用于轻罪案件 ,如情节较轻的刑事案件或过 失犯罪等。
刑事和解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 采取强制措施之前进行,此时 案件尚未进入司法程序,有利 于和解的达成。
在刑事和解过程中,可以邀请 调解员或专业人士协助和解, 提高和解的成功率。
04
刑事和解程序的操作流程
刑事和解的申请与受理
申请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 都有权申请刑事和解,但需要 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案件事实
清楚、责任明确等。
申请方式
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 向办案机关提出刑事和解申请。
受理程序
办案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 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 理,应当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其权利 义务。
刑事和解的协商与达成
01
02
03
协商主体
刑事和解的协商由办案机 关主持,当事人参与。
协商内容
协商的内容包括赔偿方式 、赔偿数额、履行期限等 。
达成协议
经过协商,如果当事人达 成一致意见,应当签订刑 事和解协议。
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与确认
审查内容
办案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达成的刑事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内容包括协议的真实 性、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等。
明确适用范围
对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规定,防止 滥用。对于不适用的案件,应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
强化调解人的培训和监管
对调解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中立性和公正性 ;同时对其行为进行监管,防止出现偏袒和不公 正现象。
保障被害人的权益
加强被害人保护机制,确保其在刑事和解过程中 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关注被害人的诉求和心理 状况,确保其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简述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及对重罪刑事和解的争议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作为一种新的司法模式,刑事和解在轻微刑事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法律效果,随着刑事和解案件的不断增多,重罪刑事和解案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中,并且一些司法机关开始尝试重罪的刑事和解。
正是因为在实际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罪刑事和解案件,引起社会舆论和学术界的种种争议。
1国内学者对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主张1.1刑事和解概念对于刑事和解,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刑事和解是西方恢复性司法思潮对中国的影响的产物,即中国本土化的“恢复性司法”;也有人认为,刑事和解和恢复性司法是不同的两种制度,不能混为一谈。
单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刑事和解,就是指和平解决刑事纠纷、刑事争端;从目的意义来看,刑事和解就是追求刑事纠纷,刑事争端的和平解决,追求人际关系或者平等社会关系的恢复或修复[1]。
由此可见,刑事和解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特殊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和平解决刑事争端,修复或者恢复由犯罪活动所损害的社会关系。
国内学者对我国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一般有四种主张:一是认为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侧重与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就是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微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二是认为刑事和解适用于所有的轻微刑事案件和部分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三是认为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除最严重的犯罪以外的其它所有刑事案件;四是主张刑事和解适用于所有被害人为自然人的刑事案件,即使是最严重的犯罪案件也有适用的空间,目前,美国、加拿大在严重暴力犯罪中适用被害人—加害人调节程序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一些重伤害案件、强奸案甚至杀人案中也适用了刑事调节程序[2]。
1.2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在以往刑事诉讼理论上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是不可能和解的。
因为公诉案件是国家对犯罪的追诉,犯罪损害的是公共利益。
也就是说,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
因为是不同的主体并且地位不平等,所以自然就没有和解的余地。
法律与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探析
法律与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探析在司法领域,和解调解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解决纠纷方式,尤其在刑事案件中更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围绕法律与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依据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首先需要在法律上找到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与公诉机关、被告人和其辩护人可以和解。
”这一规定明确了在刑事案件中可以进行和解的法律依据,为和解调解提供了明确的合法性基础。
二、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优势1. 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和解共赢和解调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各方当事人在刑事案件中解决矛盾纠纷,达成共识,实现和解共赢。
通过和解调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促进案件的快速解决,提高司法效率。
2. 增强司法公信力和解调解作为一种社会化解纷方式,有助于增强司法的公信力,提升司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通过和解调解,可以让当事人更多地参与到司法过程中,增加司法的公开性,促进司法的民主化。
三、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具体应用1. 人民调解在刑事案件中,人民调解是一种常见的和解方式。
通过人民调解,可以让当事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矛盾纠纷,有效避免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节约司法资源。
2. 律师调解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在刑事案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律师调解是一种以法律知识为基础的和解方式,律师可以通过法律分析和调解技巧,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实现案件的快速解决。
四、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挑战与对策1. 法律风险在刑事案件中进行和解调解,可能会存在法律风险。
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避免一些法律漏洞和陷阱。
此时,律师的介入和指导尤为关键,可以帮助当事人规避法律风险,确保和解顺利进行。
2. 社会舆论和解调解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可能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
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的接受度和公众的评价,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范文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替代性司法程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以当事人自愿、合法、公正为原则,旨在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使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刑事案件。
本文旨在探讨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刑事和解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经过协商、调解等途径,达成刑事案件处理协议的制度。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强调修复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关系损害;二是平等自愿原则,强调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参与和协议达成;三是诉讼效益原则,即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一)适用范围的一般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刑事和解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
具体包括:故意伤害(轻伤)、交通肇事、过失致人死亡等犯罪行为。
这些案件的特点是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且双方当事人有达成和解的可能性。
(二)适用范围的特殊规定除了上述一般规定外,刑事和解还可以在以下特殊情况下适用:1. 家庭暴力案件: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受害人往往需要长期照顾和关怀,而犯罪嫌疑人多为家庭成员。
在这种情况下,刑事和解可以帮助双方解决矛盾,保护家庭和谐。
2. 青少年犯罪案件:对于青少年犯罪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刑事和解给予犯罪青少年改过自新的机会。
3. 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如民间债务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案件,可以通过刑事和解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家庭暴力案件刑事和解张某因家庭矛盾与妻子发生争执,将其打成轻伤。
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和双方协商,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和解可以帮助双方解决矛盾,保护家庭和谐。
(二)案例二:青少年犯罪案件刑事和解李某因一时冲动盗窃他人财物被捕。
论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
Ma T .. 2 01 7
第3 0卷
第1 期
V0 1 . 3 0 N o . 1
【 刑事法学论坛】
论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 中的适用
林 倩
(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 , 重庆 4 0 1 1 2 0 )
[ 摘
要]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不仅在理 论上具 有正 当性, 在 实践 中也 有利 于保障被 害人 、 加 害人 的合
[ 关键词 】 重罪案件 ; 刑事和 解; 罪刑法定
[ 中图分类号 ]D F ' / 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2—1 5 0 0 ( 2 0 1 7 ) 0 1— 0 0 8 7一 o 4
近年 来 , 随着 恢复 性 司法 的流行 , 理论 界与 实务
界都更加重视修复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由于刑事 和解 可 以促 进 社 会关 系 的修 复 , 保 护被 害 人的权利 , 因此其在实践 中得到了很 大的推进。对 于轻 微刑 事 案件实 行 刑 事 和 解 , 理 论 界 基本 上 已达 成共识。在实务 中, 北京、 上海 、 安徽 、 湖南 、 江苏等
法权益 , 维护社会 和谐 , 提 高司法效 益, 有现 实上 的 必要 性。但 重罪案 件刑 事和 解容 易引发“ 花钱 买刑” 、 “同罪异
罚” 的质疑 , 也有可能 引发其他 价值 冲 突。 因此 , 必 须在立 法上合 理设 置其 适用 范围 , 限定 实施 主体 , 完善操 作规 范, 明确裁 量标 准 ,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 以确保和解协议的有效性 。 .
① 如2 0 0 7年江苏无锡市公 、 检、 法、 司四机关联 合出台的《 关于刑事和解工作 的若干意见 ( 试行 ) 》 。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范文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研究》篇一一、引言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司法程序,旨在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使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刑事案件。
本文将对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进行研究,分析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适用效果,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刑事和解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就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恢复性司法理论、刑事政策理论以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理论。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一)适用条件1.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刑事和解的前提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便对案件进行准确的定性。
2.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
犯罪嫌疑人应当自愿认罪,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愿意接受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被害人同意和解。
被害人应当自愿同意和解,并认为通过和解可以解决纠纷,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
(二)适用范围1. 轻微刑事案件。
对于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如盗窃、故意伤害等,可以通过刑事和解解决,以减轻司法负担,提高司法效率。
2. 过失犯罪案件。
过失犯罪案件的犯罪人往往并非故意犯罪,且犯罪后果相对较轻,适合通过刑事和解进行解决。
3.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通过刑事和解进行教育、挽救,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
4. 其他适用情形。
如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特殊关系的案件,以及被害人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诉讼费用的案件等,也可以适用刑事和解。
四、刑事和解的适用效果刑事和解在适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提高司法效率。
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刑事和解可以减轻其刑事责任,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对于被害人而言,刑事和解可以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赔偿和情感抚慰,实现双方利益平衡。
此外,刑事和解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的激化。
五、结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司法程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刑事和解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众所周知,想要让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程序,那么首先就要该刑事案件是符合《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规定的刑事和解的条件。
而这其中,法律就是适用刑事和解作出了范围的限制。
究竟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我将在下文中与你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根据刑事诉讼法,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围包括:(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注意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并且罪名限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宣告刑限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注意排除了渎职犯罪和故意犯罪,并且宣告刑是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能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注意只要在五年内有故意犯罪,无论刑罚是有期徒刑还是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均不可适用刑事和解,这里的“五年内有故意犯罪”与刑罚规定的累犯是不同的。
二、关联条文《刑事诉讼法》第288条
【和解协议的适用范围】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析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析摘要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问题解决机制和新兴的司法模式,在青少年犯罪案件、轻微刑事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表现出解决纠纷的优势。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其适用范围应该从轻微犯罪扩大到严重刑事犯罪,但对于重罪案件中是否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学术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人赞成刑事和解适用到重罪案件之中,以更好地节约司法资源。
关键词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合理性和解要件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288-02现今我国在学界和实务界中对于轻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已达成一致,不存在争议问题,但对于刑事和解是否可以适用于重罪案件的问题学界所持观点不一,作者认为在不违背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刑事和解制度也可以适用在重罪案件之中。
一、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是指在应被判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中,被告人经与被害方在自愿互让的情形下进行协商,通过积极赔偿损失、道歉等法律认可的方式与被害方达成谅解后,取得被害方的谅解,国家专门机关据此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宽处罚的案件处理方式豍。
一些学者指出,刑事和解制度就是为轻刑罪而设立,不应考虑在重罪范围内适用。
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地区的法院已经尝试把和解适用到死刑案件之中,当双方达成和解后,人民法院可以对被告人相应的减轻处罚。
众所周知,刑罚是一把“双刃剑”,用之有误的话,国家和当事人双方都受其害,刑罚的根本宗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而要把它正确发挥其应具有的功能与效果就必须将我国的刑罚使用权力设定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刑罚的过度滥用,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国家的刑罚权既能有效又能合理。
在重罪案件中当事人双方有很强的对抗性,对被告人科处刑罚甚至从重处罚,不仅遭受其侵害的具体法益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恢复,而且还使双方的矛盾越演越烈,被告人不想赔付受害人的各方面损失,而受害人对被告人的报复心理也不能得到释放。
调研报告:论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合理适用
论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合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谅解后,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
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七条明确规定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范围限于轻微刑事案件、过失犯罪案件。
但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在重死刑案件中已经采取“以被告人真诚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为理由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罚,实质体现了刑事和解因素,以致产生了不少的争议。
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究竟能否适用于死刑案件,其中存在哪些价值理念的冲突以及在裁判中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必须加以深度剖析。
一、死刑案件引入刑事和解的正当性当前我国尚未有将刑事和解运用在故意伤害致人重视或死亡、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的制度性规定。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认定重罪案件乃至死刑案件中就完全没有刑事和解的实践与因素。
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运用,在实践中对于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利益,确保刑事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对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均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死刑案件引入刑事和解,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死刑案件中,被害人及其家属遭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容易在被告人与被害人亲属之间造成敌视与对立。
通过刑事和解达成谅解,让加害人进行赔礼道歉、经济补偿等,既能慰藉了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受伤心理,又能帮助他们及时的恢复生活秩序,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如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或者被害方的过错行为所引发的可能判处死刑案件,案发后被害人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得到被害人谅解的,还有利于恢复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因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以及一定区域的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弘利教育)(二)死刑案件引入刑事和解,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政策的贯彻实施“保留死刑,少杀慎杀”是我国一贯的死刑政策。
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探析
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探析摘要: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国家刑事司法理论和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等多元化刑事诉讼理念的产物,对被害人给予关怀,消除其报复社会的心态,对加害人予以教育和改造,避免刑事处罚对其造成过多的负面影响。
对于刑事和解的范围一直是各个国家慎重考虑并谨慎应对的问题,如果范围过宽,有可能为刑事和解凌驾于罪刑法定之上寻找借口,造成犯罪横行、法治倒退甚至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评价理念的颠覆;相反倘若范围过窄,则不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刑事和解失去存在的必要,因此,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与刑事和解的命运休戚相关。
本文总结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提出了我国刑事和解宜适用的范围。
关键词:刑事和解;适用范围;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一、英美法系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程序正义一直英美法系国家刑诉诉讼追寻的价值,伴随着被害人学成为西方社会的显学以及犯罪人本位思想的广泛传播,这些成为西方刑事和解制度根基。
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的思想与价值绝对对待犯罪采取一种温和和理性的态度,使刑事和解成为可能。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大都从青少年犯和轻微犯开始,逐渐扩大到成年犯和严重犯罪,甚至死刑都可以刑事和解。
1、加拿大学界一致将加拿大作为现代刑事和解制度的发源地,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县的”被害人--加害人”和解方案成为现代刑事和解的首创。
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拿大社会上出现犯罪与滥刑的浪潮,为了遏制这股浪潮蔓延下去,1995年,加拿大国会第2次会议决定放弃制裁惩罚犯罪的刑事政策,而采取对于高危犯罪严厉打击,对于低危犯罪则代替监禁刑的惩罚措施,也就是对那些悔罪、认罪或征得被害人谅解的加害人适用非监禁刑。
这种政策最初仅适用于低危犯罪,后来逐渐渗透到高危犯罪中。
其中被害人--加害人和解模式和家庭小组会议模式运用于青少年犯罪,只适用于审前阶段,量刑圈模式适用于重罪案件,在量刑阶段发挥作用。
对我国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对我国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探究摘要:所谓刑事和解又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
本文从刑事和解的概念、研究现状、利弊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适用方法等角度入手,对该制度在我国重罪中的适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重罪;刑事和解;可行性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校区发生一场”醉驾”车祸,致两女生被撞,肇事司机李启铭事后有逃逸行为,并扬言:”我爸是李刚”。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对于以上这两起性质较为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刑事案件,除了严格按照刑事诉程序,通过侦查--起诉--审判的方式解决以外,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其他的解决途径?笔者由此想到了如今在学界讨论日趋热烈的刑事和解制度。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以及我国的研究现状所谓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
其目的旨在通过和解,修复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使加害人尽可能得到较轻的处罚,促使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同时对恢复原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前,刑事法学界对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已经逐步趋向深入,刑事和解作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已在很多地方的司法机关中得到试点执行。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主流观点来看,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应该适用于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未成年人案件、成年人犯罪中的初犯、偶犯、过失犯。
例如,陈兴良教授就认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①。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包括严重刑事犯罪在内的一切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研究陈罗兰2012-02-19 19:38:11 来源:《法律适用》2010年第6期刑事和解,又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已经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安抚补偿被害人,并使加害人能够复归社会等。
其作为一种利益权衡制度,以强调被害人的保护为根本,从而使得社会、犯罪人和被害人三方的权利和利益在刑事司法的宏观体系内得到保护及平衡。
{1}刑事和解当前已经在我国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地进行了试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地区主要就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尝试,但是随着案件的特殊化和个别化处理以及刑事和解的推广适用,刑事和解开始涉足重罪案件,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在一起抢劫致人死亡案中开展了“赔钱减刑”的尝试。
此举引起了学界的较大争议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也蕴含着不同观点背后的价值理念冲突。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对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进行分析与阐述:刑事和解能否在重罪案件中适用?法理依据何在?司法实务中具体如何适用?在立法变革之前,如何通过解释论满足司法的需求,以及立法论层面我们应当做何努力?一、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利弊权衡重罪案件中,因加害人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影响力、主观恶性等远大于“轻刑”案件,因此很多学者提出,在重罪中不能适用刑事和解;与此相反,也有学者认为重罪和解对于节约司法成本、双方当事人的平等保护、刑罚轻缓化、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重罪案件中应当提倡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一)重罪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之弊1.重罪案件中被害人不具有刑权力处分权。
重罪案件中,被害人无独立上诉权,在诉讼中的地位依附于公诉方,具有附属性和非独立性的特点。
公诉机关在诉讼中替代被害人行使刑权力,因此,被害人不具有刑权力的处分权,基于此,被害人的谅解行为不应独立导致对加害人的从轻、减轻处罚。
2.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泛行易新生腐败。
如果司法人员只是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纯粹的逻辑判断,那么将会窒息法律的灵活性和人道性;与之相对应,如果法律适用过于宽松、随意,给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又将导致对司法公正性的亵渎。
再加上,我国司法人员普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贪污受贿案件也屡见不鲜,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必然导致在司法过程中存在不受规制的灵活空间,如此很可能引发新的司法腐败危机。
3.和解导致“同案不同刑”严重违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严重违背了人人平等原则的初衷。
实施了同样行为的犯罪人,因为刑事和解适用不同,导致一个被判重刑而另一个被轻判,“同案不同刑”,显失公平。
尤其是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刑事和解者获得新生,而未达成刑事和解者则被剥夺生命,截然相反的命运,法律面前不平等的待遇,皆由刑事和解制度引起。
4.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等同于“用钱买刑、买命”易放纵犯罪。
在重罪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往往远大于“轻刑”案件,社会影响力也更大,如在这种情况下,仍大范围适用和解,可能会纵容犯罪或者导致“罪与刑”的严重失衡,反而不利于刑法发挥对犯罪的威慑作用和规制作用,法律的权威性也将受到质疑,严重影响一般预防。
同时,若处理不当,普通民众则可能误以为重刑和解就是“用钱买刑”、“以钱买命”。
由于民众对于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高度关注,因此较之“轻刑”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而言,重刑中的适用需更加谨慎,否则可能导致纵容犯罪,亦可能激起民愤、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之利1.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刑事和解制度注重平等保护,不仅关注加害人,还关注被害人。
重罪案件中,被害人与加害人双方的矛盾冲突异常激化,通过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给予加害人重新复归社会、补偿被害人的机会,使其心灵得到救赎。
与此同时,被害人精神伤害与经济损失皆得到补偿,双方的“对话”,使得双方的矛盾得到缓和,上访、缠诉现象也明显减少,有利于社会和谐。
2.重罪中引入刑事和解制度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司法成本的效果。
重罪案件具有复杂性、疑难性的特点,如在重罪中引入“刑事和解”机制,则可能大大节约司法成本。
加害人以真诚的态度悔过,主动积极地交代犯罪经过,便于司法机关侦查、起诉等一系列司法活动的进行。
在部分犯罪能够通过和解轻松处理的情况下,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人力、物力去侦破其他疑难复杂案件,从而提高刑事司法系统整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刑事和解启动缓刑、假释的适用,还可以缓解当前监狱系统支出紧张的局面。
{2}3.重罪案件刑事和解能体现刑法的人性关怀,促进刑法宽和化。
刑法的宽和化是法治发展的一个普遍的趋势,“纵观古代刑法曾经那么严酷,成为专制的工具;而现在刑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宽容性,这是人道主义在刑法中的体现”,{3}4.重罪案件刑事和解能够最大程度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长久以来,司法实践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损害赔偿判决了,但是往往难以执行,在重罪案件中,被害人受到的损害较轻刑案件相比更加严重,亟待赔偿弥补。
与此同时,被害人的精神损失虽然客观存在,但是难以计算,而和解制度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
双方合意,达成和解协议,把被害人的意愿和权利保障放在重要位置,一改以往的强制性判决,这样加害人对被害人的赔付率也会提升,满足被害人心灵正义的诉求,注重被害人精神上的恢复。
(三)利弊权衡—重罪中可限制性适用刑事和解权衡利弊,我们不能过分高估刑事和解的积极作用,必须认识到刑事和解的消极性和局限性。
因此,要解决重罪案件中到底能否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问题,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三步:首先,要明确的一点: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
要辩证地来看待,不能将优点绝对化,也不能将缺点绝对化,应充分认识一项制度的利弊;其次,厘清刑事和解的核心价值及刑罚功能的内容。
结合刑事和解的制度价值及刑罚功能进行分析判断。
最后,在权衡利弊之后,结合我国的法治环境和法传统,做出适合中国法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首先,“刑事和解的核心,既不是所谓的公平正义,也不是所谓的司法效率,而是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
”对被害人而言,财产受到的损失得以补偿和救济,身心受到的摧残亦可受到慰藉和抚平;对加害人而言,则是心灵的赎罪和净化。
{4}因此,刑事和解制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重罪案件中,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社会关系破坏严重,被害人所受损害也更惨痛,若能通过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修复、调和、弥补,那将会收到更好的稳定秩序的效果。
其次,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在重刑中适用和解制度,符合其基本价值取向,是防控犯罪、保障人权、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展开。
因此,从减少矛盾、化解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重罪中适用和解是可取的。
我们不能因为该制度存在一些不足,而忽视了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虽然目前尚没有立法明确将更多的刑权力授权给被害人,但可以通过相关立法,适当赋予被害人一定的刑权力。
并且,自刑事和解引入以后,定罪量刑不再仅取决于犯罪当时的主观心态,还要结合犯罪后的表现,根据加害人人身危险性降低的具体实际,给予加害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更加科学合理。
再次,从法的发展规律来看,刑法不能是纯粹形式的法,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法,法的发展也朝着更加宽和的方向迈进。
而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标志着法文明的制度设计,在重罪案件中的运用,正是对刑法宽和化的推进。
最后,从域外的实践来看,刑事和解制度发端于西方国家,适用范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英国,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从轻刑案件扩大适用到重罪案件中,2000年就有1700例强奸、抢劫等重罪案件,仅仅通过“告诫”这种非常简单的“恢复性司法”程序结案。
{5}德国刑事和解的适用案件类型也逐渐扩展到重罪案件。
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的,法院可根据德国刑法第49条第1款减轻其刑罚。
同时,德国的立法者,并没有为被害人与加害人和解设定犯罪类型的限制。
无论是故意犯罪、过失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既遂或者未遂都一体适用。
{6}这些都是可供我国借鉴的域外经验。
目前,还存在一些观点认为重刑中的刑事和解就是“用钱买刑”、“以钱买命”,其根本问题在于对刑事和解制度的不了解。
刑事和解并不是加害人赔钱,从而换得“减刑的效果”,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悔过和内心的忏悔。
“和解行为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物质意义上的和解,包括损害恢复、赔偿、提供服务(如为被害人义务劳动、看护被害人等);另一类是象征意义上的和解,如赔礼道歉、真诚的谢罪、悔悟、赠送礼物等。
” {7}加害人通过真诚的悔过、认罪、道歉、对已经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补,从而得到被害人一方的宽恕。
对加害人进行宽大处理,并不在于其赔钱到位,而在于良好的悔罪态度和真诚的道歉以及人身危险性的减小、主观恶性的降低,因此,减刑、从宽的原因不能简单化地归因于“钱”。
{8}同时,和解也不一定就产生减刑的效果,是从轻、减轻刑罚的考虑因素,也是适用缓刑、假释的考量标准,并且这种决定权在现行立法体制下还属于司法机关自由裁量的范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在重罪中“适当”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申言之,重罪案件中可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但需有所限制。
二、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限制性适用框架构建如上所述,重罪中适用和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合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但是在重罪案件中大范围、无节制适用,容易导致对司法权威的威胁、社会主义价值评判体系的模糊和司法裁量的失控,从而使得刑事和解的弊端更加凸显。
因此,立法者需要对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以下,笔者将重罪案件分为侵犯个人法益与超个人法益两种类型进行研究,但由于死刑案件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第三类典型单独分析探讨。
(一)刑事和解在重罪(除死刑外)案件中的适用研究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害,所谓社会危害性其实就是对法益的侵害性。
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各种犯罪都是对法益的侵害。
根据被侵害的法益,刑法分则又将各种犯罪分为了10类,且又进一步将犯罪分为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和超个人法益的犯罪。
{9}1.在侵犯个人法益的重罪案件中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在侵犯个人法益的重罪案件中,由于被害人对于该法益具有处分的权利,例如在盗窃、非法拘禁等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中,如果加害人得到被害人的原谅,那么就可以适用和解。
这类似于被害人承诺,只不过被害人承诺的时间必须是侵害行为发生前或者至迟在结果出现前,而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谅解是出现在犯罪结果发生后,但两者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是被害人对于个人法益的处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中必须排除在团伙犯罪,流窜犯罪,虽赔钱但不悔改、不认罪、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等犯罪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