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悲剧女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各自不同。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西方悲剧中的女性主要体现西方女性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中国悲剧中的女性所塑造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孝"与"礼",突显了重伦理道德的观念。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冤》女性形象自我意识
中西方悲剧中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如《美狄亚》、莎士比亚悲剧中苔丝狄蒙娜,中国古典悲剧中的窦娥、秦香莲等。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悲伤的主旋律之一。处在中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女性,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往往不同,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悲剧精神。通过分析中西方悲剧在角色塑造上不同以及中西方悲剧中女性意识的不同来比较中西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一、悲剧意识的产生
从人类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来看,悲剧意识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最早体现悲剧意识的是神话。??中西神话的许多内容都是原始人民对悲剧现象以自己的方式作了痛苦的表述。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大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独立的愿望和追求。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表现了自己的崇高。这些故事将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透露着对人生悲剧性现象的强烈拒斥,显示着渴望合理、正义的主观意志,体现着不可调和的天人冲突。
中国神话不像西方追求世界的完美和主体意愿的充分实现,而对悲剧现象采取坦然接受的客观、现实的态度,强调人面对苦难的奋斗意志和主观精神。悲剧这一概念的使用,是近代王国维从西方美学范畴的引入和借用。在中西方早期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相同的,如在古希腊悲剧中从天国盗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为了正义的事业和人类的幸福,勇于自我牺牲。中华民族也不发这样的英雄人物,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强烈的反抗精神。然而在悲剧文学随后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的悲剧文学、悲剧精神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西方的悲剧角色更具有人的特征,有着清醒的存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国的悲剧角色往往更多的是表现为较弱的个体自主意识,人物性格单一化、绝对化,从而使中国的悲剧精神缺少一种张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表现出委婉含蓄隐而不露的民族特色。
二、女性角色的塑造
中西方悲剧中,对于女性角色在身份和社会地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莉叶》中的茱莉叶和《奥赛罗》中的苔丝狄梦娜都是贵族千金,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也出身于名门。而中国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大多表现中下层人物居多,如《娇红记》中的王娇娘,《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桃花扇》中的李香君都是地位低下的女子。这种差别由中西方的文化传统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不止一次强调只有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人物的痛苦或毁灭,才更容易唤起主体的悲剧情感,更能实现惊心动魄的效果。所以西方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崇高伟大的上层人物,男性悲剧主角大多是国王、将军、大臣、贵族等,而女性悲剧角色也大多是公主或贵族。这些悲剧主人公因其崇高,当他们遭受不幸时,就会深深的震撼观众的心灵,会“激起怜悯和恐惧之情”。中国的
悲剧目的不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而是为了取得道德教化作用,以至善至美的伦理美德来感化观众。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处在社会的下层,对社会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苦难了解较深,所以作家更容易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再加上封建社会的文字狱更限制了作家的创作对象不可能是直接描写帝王、王子、公主和贵族。中国古代悲剧在唤起审美主体崇高情感过程中,不是依靠人物显赫的地位和高估的身份,而是凭借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伦理内容的美与善。所以中国悲剧中女主角多是普通人且地位并不高,但是她们完美的品格和情操使她们成为某种伦理美德的化身。观众为她们的美德说打动,受到伦理道德上的教化。这就是中西悲剧中女性角色塑造不同的主要原因。
三、中西悲剧中的女性意识
《美狄亚》中的主人公美狄亚是科尔喀斯的公主,她为了爱人阿伊宋不惜背叛父亲,杀死亲兄弟,但最终还是被爱人背叛,最终她采取了残忍的报复手法杀死了仇人,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然后逃亡雅典,留下伊阿宋孤独的生活。窦娥是中国出名的悲剧人物之一,自小卖身当童养媳,丈夫死后为了自己的婆婆不受恶人的迫害,自己含冤而死。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以证其冤屈。后来果然应验了三桩誓愿。
两位悲剧女主角对待命运的不同反应,反映了中西方女性不同的女性意识。美狄亚她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反抗阻挡她的“男权力量”,她杀子的行为则是当时的社会形态的产物。古希腊父权制社会下的观念认为,父亲是真正的生育者,儿女的出生完全与母亲无关。美狄亚要宣泄心中的仇恨,只有亲手杀死伊阿宋的子女才能对他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为内核,偏重个体尊严及其人格价值。美狄亚的报复实现了女性对男权社会和男性道德观的反叛,强调了西方女性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人必须为自己个人的利益而奋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伦理道德大不相同。
窦娥的反抗也是惨烈的,尤其是刑场的许愿,很是悲壮。她听到要拷打财婆婆,便立刻屈招了冤案。这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中的“孝”与“礼”,突显了中国的重伦理道德的观念。窦娥被卖当童养媳到被迫成婚,是因为“父母之命”,深受“烈女不从二夫”的观念影响,坚决不从张驴,最终因为孝道而被斩法场都是受到封建制度的毒害。与西方女性为了个人主义奋斗完全不同,中国悲剧女主角更多的是通过伦理道德来博得读者的同情。当然中西悲剧中也有一些相似,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苔丝狄梦娜与中国悲剧人物秦香莲都是中西悲剧中著名的女主人公。她们都具有纯正善良、忠贞的性格。中西方父权制度赋予女性忠贞、无私、顺从,要求女性奉献自我,顺应男权社会的一切结果。她们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也注定她们成了男性社会的牺牲品。
四、总结
中西方悲剧中的女性角色在塑造形象时有所不同,西方悲剧中的女主角的身份地位都比较高贵,这是因为悲剧主人公因其崇高,当她们遭受不幸时,就会深深的震撼观众的心灵。而中国悲剧中女主角多是无辜的普通人,不是依靠悲剧人物显赫的地位和高贵的身份,而是凭借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伦理的美与善。此外,中西悲剧中反映出的不同的女性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异同。西方社会追求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与中国的重“孝”和“礼”,重伦理道德完全大相庭径,这与中西民族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文化传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