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玛依拉变奏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玛依拉变奏曲》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是中国音乐学院教师胡廷江根据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
本文通过与原作《玛依拉》的对比分别从曲式结构、词曲结构,节奏,曲式的发展,声音技巧的运用,及演唱者的情感处理来阐述。
体现出歌曲变奏的重要艺术价值。
关键词:玛依拉创作改编曲式结构
《玛依拉变奏曲》在第十三届青歌赛舞台上的首次演唱,它的演唱者是具有深厚演唱功底的独唱演员常思思,她用独特的方式演绎出了歌曲那独特带有华彩花腔的轻盈优美的旋律。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抓住了原曲的神韵又糅合了新的音乐元素呈现在大家面前。
让人一听就记住了它。
该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伴奏教师胡廷江根据王洛宾作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作者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采用独特的音乐手法对原曲做出了独创性的改编。
胡廷江教授为这首经典的民歌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音乐情感,让它以不同的面貌再次大放异彩。
这首歌曲在首唱之后又被其他歌唱家与歌手重新演绎。
足以体现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之高,传唱度之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吴碧霞莫属。
吴碧霞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歌唱演员,她炉火纯青的唱功是毋庸置疑的。
她的嗓音醇厚动人,通透灵动,演唱《玛依拉变奏曲》可谓是游刃有余。
那段花腔变奏她又加入了她自己的音乐元素,既加大了歌曲演唱难度,又与原作相契合,可以说是处理的相当漂亮。
可以说《玛依拉变奏曲》的诞生又为歌唱演员们提供了一首值得研究,值得推敲的优秀声乐作品。
一从旋律上看
1、吸取原作的主题旋律
通过歌曲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通过变奏原曲而来的新作品,所以原作的主题音乐旋律式必不可少的。
作曲家将原作主题很好的保留下来
当然不只是主题,为了保留歌曲原有的韵味与核心音乐,《玛依拉变奏曲》的第一段是与原作一模一样的。
让大家可以一听就知道这是有《玛依拉》改编而来的。
2.华丽的花腔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根本,它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音乐的感染力常常是通过旋
律来传达的。
原作《玛依拉》的旋律线条相对简单,音域从e1—f2。
而改编后的《玛依拉变奏曲》在旋律方面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在《玛依拉》这首经典之作的基础之上, ,大胆地吸收了西方花腔技法,融入了大量的华彩的花腔乐句,巧妙自然地把西洋风格与中国民族风格
结合起来,《玛依拉变奏曲》的音域大大扩展,最高音到达升highC。
不止如此,由于歌曲大量使用花腔技法,所以整体音域都在高音区上,虽然说升highC在外国花腔作品中并不算特别高的高音,但是由于整体音域较高,音域较大,大跳较多。
所以《玛依拉变奏曲》也是极考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花腔技巧以及音准等等的高难度作品。
可正因如此,歌曲才能听起来华丽优美,极具震撼力。
花腔时常作为一种“变奏”手段,在乐句或乐段重复时使用,以使音乐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3、对原作旋律的改编
作者在完全引用原作旋律的基础上,还同时对部分旋律进行了改编。
为原作旋律赋予了新的音乐语言。
同样的歌词,乍听之下似乎与原作很像,但是仔细琢磨之后发现虽然有原作的韵味,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新元素蕴含在音乐之中,带给听众一种音乐的升华。
二、从节奏、速度上看
音乐中的节奏是乐曲各音在进行时长短关系、强弱关系以及它们的有规律的反复而成。
旋律的高低和长短本身就包含着节奏的要素,节奏融合在旋律之中,并且体现为节拍。
因此人们习惯用节奏来概括节拍和速度。
1、保留原曲节奏。
歌曲《玛依拉》是一首节奏欢快,热情活泼的歌曲。
节奏感较强,体现出哈萨克民族人们的性格。
热情洋溢,能歌善舞。
而《玛依拉变奏曲》也延续了原曲的风格,所以节奏上也大部分保留了原曲的节奏与速度。
2、改编原曲速度,加强对比感
除了保留原作的节奏速度,作者在《玛依拉变奏曲》中也有部分对原作节奏、速度做了改编。
这是全曲改变最为明显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全曲的点睛之笔。
在经历了前半部分的快速度,快节奏,活力四射的旋律之后,到这里突然慢一倍的速度,给人们一种急转而下的感觉。
从动感活泼突然进入到优美缠绵的情境,其实作者的真实意图是,着意表现此段歌词的内涵——“玛依拉等待他的情人弹响冬不拉”,心理情感倾向于含蓄,腼腆,是少女对爱情的期盼。
到后面,又重新回到原速。
与原曲相比,《玛依拉变奏曲》显然将音乐艺术又再次处理的更加细腻。
原曲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是歌曲原汁原味,全曲统一在一个情境中。
而新作的对比就给人一种转折的感觉,更能打动人心。
三、从曲式结构来看。
原曲的曲式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单二部结构,全曲简洁明了。
三段歌词的旋律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
只有最后一段歌词加了一段尾声。
E大调,四三拍的旋律给人一种很有韵律的旋律感,全曲分为两段。
第一段具有陈述感,第二段副歌部分将全曲推向高潮。
结构图如下:《玛依拉》E大调四三拍
乐段 A A’尾声
乐句a+a1+a2+b1 b2
小节1-5 6-10 11-14 15-19 20-27 28-30
技术分析: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前三个乐句旋律基本相同,采用了同头换尾的手法。
第四个乐句是新材料。
第一乐段速度中等,旋律节奏稳定,带着如歌的韵律感。
第二乐段这有一个乐句。
由第一乐段第四乐句的材料发展而来,速度与第一部分相比,加快了一些。
进入高潮,将全曲带入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
《玛依拉变奏曲》与原作相比,曲式结构复杂了一些。
玛依拉变奏曲是复三部曲式,全曲分为三部分。
由E大调转到A大调。
最后转回E大调。
保持原作的四三拍。
结构图如下:
《玛依拉变奏曲》E大调转A大调转E大调四三拍
乐部前奏 A A1 A 尾声
乐段a+a1 a2+b+间奏+a3+b2 a+a1 b3
小节1-8 9-27 28-37 127-140 141-148 149-173
38-58 59-75 75-83 84-109 110-126
技术分析:全曲共分三大部分。
首部与原作相同,为单二部。
中部由前部发展而来,转调至A大调。
加入新的花腔元素。
再现部是首部的原样在现,回归原曲韵味。
最后的花腔尾声将全曲推向高潮。
四、从声音技巧的运用来看
原曲《玛依拉》的声音技巧要求相较而言较为简单。
主要以突出民歌韵味为主,讲求字正腔圆,气息流畅,声音醇厚,流动感强。
《玛依拉变奏曲》因为加入了花腔部分需要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能,歌手必须对于真假声转换、颤音、顿音和快速的旋律跑动等高难度技巧都能驾驭自如,亦需具备即兴创作旋律的才能。
这种创作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以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声框架、情绪发展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为依据的。
就其本质而言,华彩是歌手在处于高度激情状态中的一种下意识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成败优劣则取决于歌手平时的艺术感觉、修养和积累。
毋庸置疑,这段华彩部分是《玛依拉变奏曲》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之一。
五、从演唱者的情感处理来看
在情感的演绎上,《玛依拉》很好地体现了哈萨克民族的曲风和歌曲的内涵。
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生,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辽阔气息。
而《玛依拉变奏曲》较原曲更集中体现了情歌的特点。
歌曲一开始的“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以及华彩部分的跳音,来表现出玛依拉热情活泼的性格。
但是作为一个天真的少女,她面对爱情既期待又忐忑不安,心里虽然憧憬爱情,但又羞于表达。
演唱者要很好地抓住了这矛盾的心情,大胆地表现,时而奔放,时而含蓄,时而潇洒,时而腼腆,演唱者要投入到歌唱的角色当中。
要唱出意境,唱出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变奏”是一种新的创作,体现了原来的音乐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新的音乐元素。
我认为,变奏出来的好的新作品,一定是既对原曲有继承又在原曲的基础上有创新,不仅要完善原作,更加体现新时代的音乐特点。
从以上这些层面来说,变奏曲的创作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引用文献:
1、杂志《作家》2010年第十二期从《玛依拉变奏曲》谈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杂志《作家》2010年第六期且把旧貌换新颜——析《玛依拉变奏曲》
3、杂志《丝竹》2009年第一期论音乐作品的变奏意义——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