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及意义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一直占70%左右,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煤矿2万多座,但我国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占到了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形势仍然令人担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煤炭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安全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质安全管理的思想也应运而生,并在多家煤矿企业得以贯彻执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神华集团是国内较早探索本质安全管理的煤矿企业。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考虑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05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组织下,开始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

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2007年3月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和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煤矿开展首批试点工作。

第2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2.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1.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

(1)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

本质安全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2)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2.1.2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2.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组织保障管理、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2.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危险源风险预控、危险源监测、危险源风险预警和危险源风险控制等。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对煤矿的所有部门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基本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然后确定哪些因素属于危险源范畴,以便开展辨识工作。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人(11因素)、机(8因素)、环(19因素)、管(18因素)四个方面,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①指定总体指导方案;②人员培训;③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④资料整理、归档;⑤危险源信息化管理。

(2)危险源风险评价

煤矿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分析危险源产生的风险的大小,根据评价目的和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静态风险评价和动态风险评价。

静态风险评价是对企业辨识出的基本危险源逐个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主要方法有风险矩阵法等。由于在煤矿企业危险源体系中有一些危险源具有时间记忆性,其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造成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动态评价的方法随评价对象(人、机、环、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