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优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 部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 出现了一百多次。
走近君子——世间处处有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西方君子: 绅士风度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 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 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 后.庶几无愧。”
——(《宋史· 文天祥传》)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 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 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 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 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 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 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 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君子?
小人?
•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 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 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 “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 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 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 一书的核心概念。
你以为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
《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
• • • • •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 有宽广的胸怀,心胸坦荡的人是君子。 • ——老米 • 能容忍别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人是 君子。 ——老米 • 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探究
•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 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成为真正的 君子,请同学们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谈谈感想、启 示或希望。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儒家提 倡的君子道德修养是主要内容,与我们现代提倡的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类 似。儒家要求君子有理想(志于道),有道德(据 于德),有爱心(依于仁),有文化(游于艺)。请问 “有爱心”和“有纪律”,你跟喜欢哪个?
è
•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 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 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 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 题。(4.9)
(4.9)本章孔子勉励学生要专心致 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
孔子在此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君子之风
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君子该
具有怎样的品质?
先看看在平时的生活中,孔子眼中的君 子是怎样的?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道 据德 依仁 游艺
理想信念的先导作用,追求正道 德的核心地位,正直无私 德的灵魂是仁,仁者爱人 道德教化的内容和途径
孔子培养学生,以仁、德为纲领,以六 艺为基本,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有人认为 “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 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 为不值得。 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 不能胜任。
•让自己获得一种心灵上的 宁静、从容、笃定 • 使自己的生命变得饱满、 充盈 • 让你获得心灵的幸福。
乐学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矣!” •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 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 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 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 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 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 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 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 【原文】 •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 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 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用诚信 来成全它,这就是君子了。”
(15.18)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
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 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逊、信 四条原则: 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 子的内心修养。 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 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 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 君子是不摆脱的。”
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只是主张 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 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 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 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 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 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 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 民族浩然正气。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 正当的求利。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 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 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 义关系。 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 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 ——老米
• 君子是注重和谐、心怀天下苍生的人。
• ——老米
• 明大义、懂礼法、有胸怀、能坚守、勇敢 无惧之人谓之君子。 ——老米
让我们走近君子,一起探讨一下
君子之风
第六课
君子之风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 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 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 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 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的义利观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 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 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如比干,成仁德而失 性命。 孔子在“求生以害仁”与“杀身以成仁” 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身以成 仁”,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如管 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 杀身。
【原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 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 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5) 【译文】 孔子说:“庸俗浅薄的人能跟他一 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 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它了,又怕失 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没 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
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15•9)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 而损害仁道,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全仁 道。 ” 成语: 杀身成仁( 成仁取义):为正义事 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15.9)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政治地位高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
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
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 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
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
君子之风
• 一孔子眼中的君子(道德 修养的内涵和要求) • 二怎样成为君子——乐学 • 三怎样成为君子——修己
• 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 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 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 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 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 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
•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 得并不自在, 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 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 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 家 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 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 的一天。 •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 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 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 来越少了。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 .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2.《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六种儒家经书。
本章讲述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 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 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 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 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 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 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 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 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 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 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
安贫乐道
孔子认为一个士人追求正道就一定是个君子吗?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 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 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士是有志的读书人,如果只求个人生 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 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志于道,但贪图 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 讨厌物质环境艰苦,怕自己穿不好吃不好, 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他是不会有远大志 向的。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 占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若被物质 环境支配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讨论举例: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的君子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成仁”与“害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 第一,杀身以成仁,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 第二,不杀身以成仁,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 第三,杀身而不成仁,强打硬斗,暴虎冯河, 匹夫之勇所为。 第四,既不杀身,也不成仁,平庸混世,庸常 之人所为。 第五,求生而害仁,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 之人所为。
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 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 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 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 奶里加入三聚氰胺,地沟油……就统统 都成了必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 •9 ) 【译文】 孔子说:“士人追求正道Baidu Nhomakorabea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 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