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案例题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去一所小有名气的小学听课,休息时走进了一个三年级的班,我被贴在墙壁上的纸吸引住了。仔细瞧去,纸张上赫然写着“保证书”三个字。其内容有,“我向全班同学保证,以后再完不成作业,就抄三遍课文”,“从今天开始,上课时我要再与同学随便说话影响班级,就值日一周”,“老师,同学们,我的红领巾以后再也不忘戴了。如果因此给班级扣分,我自愿抄20个词,每词五遍”我寻思:学生写了“保证书”能保证不犯错误吗?
以上案例或许你也曾见过或听过,在学生犯错或反复犯错时,有些教师就会让他们写“保证书”。请你谈谈对这种做法的认识。
解答:
一、写“保证书”实质是对学生进行批评,然后再公布,就是采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它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符合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不过,我们不是说对学生的错误不批评,只是要注意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具有得到尊重的需要,根据罗深塔尔的理论,学生在得到尊重和殷切期待的情况下,能获得巨大的发展。相反,在自尊心受到打击时,不仅不利于坏习惯的改变,而且,会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对学生应该悦纳错误,以表扬为主。
针对写“保证书”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完成可以通过疏导说理,发扬学生自己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及利用学生家长的教育力量,来达到改变这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的作用。
三、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李天一等不良行为的形成,都是和家长的溺爱,没有在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有关。我们还是要在学生犯错误时进行必要的批评,不过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而且,注意正面引导。
2.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可见,破窗给人传递了不良信息。这一实验后来被人称之为“破窗效应”。
请谈谈“破窗效应”对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
解答:
一、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对班级管理而言,要注意防微杜渐,出现不好的、轻微的违规行为需要立即做出反映,避免小洞不补大同吃苦。
二、由于人性中的惰性,养成一个好习惯也会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人性中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从众性。对第一个闯红灯者不予制止,就会给所有等红灯的人们这样一个暗示: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且能获益。
对学生个人而言,犯了错误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学生本人没法深刻的认识错误,尽管他知道此事是不对的,但潜意识中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误认为老师没有处理就是默许,或者犯的错误不大,很少有主动改正的。对学生群体而言,错误的出现会起到一个坏的带头作用。
三、不过,对不好的行为加以制止,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自己的消极因素等等。切不可简单粗暴。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学校A:老师布置作业后给家长发短信,要求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并帮助订正,然后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
学校B:老师给孩子布置课外作业后会对家长一再叮咛:不要陪伴、指导孩子做作业,更不能代替孩子订正作业。
请说明课外作业有哪些教学功能
以上两个案例哪一个更能发挥课外作业的教学功能?为什么?
解答:
一、(是什么,表态)学校B的做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巩固了基础知识,训练了技能、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更能有效发挥课外作业的教学功能;学校 A 的做法也有可取之处。
二、(为什么)简述作业的教学功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无论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消化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其次,通过作业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德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慎思明辩,通过作业可以养成学生科学利用时间、勤学苦练、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的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最终为师生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怎么办,辩证性)在肯定学校B 的做法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A的做法也有可取之处:在作业难度相对较大时,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指点、引导,只要不是把答案告诉学生,均有利于开拓思维。所以,在学生做难度适当的作业时,尽量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在难度较大,并不排除家长或教师的必要指导。
4.牛顿小时候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他对功课不感兴趣,一上课就想溜,老想着玩。十二岁那年,家里把他由乡村小学转到镇上去念书。当时,镇上的学校按照成绩好坏给学生编座位,成绩好的学生坐在教室的最前面,成绩不好的学生依次坐在后面。
牛顿由于不用心学习,成绩最差,总是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里。班上同学都瞧不起他,常常嘲笑他,甚至欺侮他。这使牛顿深受刺激,终于开始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后来,牛顿的座位逐渐前移,不久就移到了最前排的第一个位置上。
思考题
1.这种按照分数排座位的方法好吗?
2.通常这种做法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里为什么没有产生消极影响?
解答:
一、不好,这种安排座位的方法,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以成绩排座位,没有做到全面、多元的评价学生。
二、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座位,一方面会刺激学生们积极进取的心,另一方面也会伤害一些同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导致许多消极心理和行为。每个学生的抗压能力不同,抗压能力强的学生生能够因此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则负面影响难以设想。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人性本善,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强调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就牛顿的身上发生的情形,正是因为他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才没有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不能把这个特例当成普遍现象,把它作为侵害学生自尊心的借口。
三、教育好学生,关键是因材施教。牛顿老师的做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在牛顿身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