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的研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并出现多样化趋势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以把握其犯罪的特点,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预防

1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

1.1 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在我国高等学校已不鲜见,不仅有一般违法行为,而且也有刑事犯罪。如:2004年云南大学震惊中国的马加爵案,同年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2005年浙江温州“7·28”跨省抢劫杀人案,作案人员为长沙某知名高校学子。2008年,南京市800多名大学生违法传销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这些事件一次一次将大学生违法犯罪推上风口浪尖,大学生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等学校学生总数的1.26%。依次估算,全国违法犯罪的大学生数额可能有20多万人,这个数目是非常庞大的,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

1.2 大学生违法犯罪特点

1.2.1 大学生违法犯罪主体呈多样化

纵观现在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违法犯罪主体已经不像人们固

有观念的那样,都是些平时学习成绩差,游手好闲,性格暴戾的男生,而是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从学校层面上来说,民办院校、普通高等学校甚至名牌院校中,大学生违法犯罪都明显增加;从学历层面来说,不仅有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也不乏硕士生和博士生;从性别层面来说,女大学生违法犯罪也逐步引人注目,主要表现为盗窃、诈骗甚至卖淫。

1.2.2 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以盗窃等财产性违法犯罪为主,但多以学校自行处理为终点

当前,大学生主要以侵害财产性违法犯罪为主,约占到整个大学生违法犯罪的60%,并且主要是盗窃和敲诈勒索,其中盗窃所占比例较高。纵观整个校园案件,很多高校面对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为了学生的将来考虑,都不愿意把问题揭露出来,将本来应该司法机关处理的事情用学校的纪律处分代替,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这不但造成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不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让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因学校的包庇而受不到本应承受的刑罚的处罚,从而感受不到刑罚的威慑力,有可能再次违法犯罪。

1.2.3 犯罪时间相对呈规律

大学生犯罪从时间的角度看具有一定规律性。就一学期来看,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是相对“特殊”时期。由于这段时期部分学生很可能面临补考、留级等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会面临恋爱问题,这些因素很可能使得学生出现某些过激反应甚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

从整个大学阶段看,大学生临近毕业案发率相对较高。因为在这个“敏感”时期,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心理普遍处于焦灼、烦躁状态,这样的“危险”期间,是大学生实施酗酒滋事、打架斗殴、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盗窃和自杀行为的高发期。

1.2.4 网络犯罪、传销也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实施犯罪案件日益增多。他们利用自身所学使用盗号木马、虚假邮件等非法手段盗取他人的银行账号、密码信息等,更有甚者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建立色情网站等等以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与此,大学生也是传销组织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2008年南京33所高校834名大学生陷入传销案调查,2009年河南新郑市警方查处一个传销窝点中113名传销人员当中竟然有104名是大学生,这不得不令人震惊。

2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犯罪日益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学生自身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存在的诸多弊病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笔者认为,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自我内心的不坚定,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裂变导致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个人因素

其一,错位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横行,更有网络的发达冲击着传统文化的阵地,不良信息、错位的价

值观严重毒害了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诱因。

其二,错位的法制观念影响。目前,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不是对法律条文本身的漠视,而是根本没有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所以在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正确处置,激化矛盾,甚至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

2.2 社会因素

2.2.1 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诱发大学生价值观裂变,并引发违法犯罪。一是市场经济“物化”导致拜金主义滋生。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侵蚀着大学生。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剧变。社会上的高消费打破了长期以来艰苦朴素的观念,个别大学生经受不住高消费刺激,走上以违法犯罪满足个人私欲的道路。

2.2.2 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中外文化思想相互交错,良荞不齐。许多大学生不加鉴别地加以吸收。很多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极易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诱因。

2.3 家庭因素

2.3.1 基于缺陷型家庭的原因。缺陷型家庭指的是家庭的完整性已经遭到破坏的家庭,主要包括父母分居或离婚,父母再婚以及新的家庭结构形成后各种矛盾的产生,或名存实亡的家庭维持,或是父母消沉沮丧等情形。在这类家庭出生成长的大学生普遍比来自完

整型家庭的大学生更易出现性格扭曲和个性畸形。他们在情绪、思想、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障碍的比率较完整型家庭的大学生要高。大量统计和研究表明,家庭残缺的人犯罪率要高于家庭完整的人,大学生违法犯罪也是如此。

2.3.2 基于家庭不当教育的原因。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多数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多,对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心少;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消极的教育方式,都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特征或人格障碍。而当子女考上大学后,有的家长又将精神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和放纵。来自类似家庭的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采取偏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4 学校教育因素

其一,学校办学理念的偏差。部分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只重视科研成果及学校排名,缺少“大师”的引进及相关学科建设的投入。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落后,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另外,部分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缺乏人文修养和精神生活上的空虚,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许多问题。

其二,学校教学管理上的漏洞。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