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5课中国古代商业(共23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2、在时空变迁中理解历史概念——重农抑商政策
(2)解答下列各题
例3:(2010·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
(1)各个阶段均有涉及,但以宋元和明清时期为重点。在41道试题中,春 秋战国时期有2道,秦汉(主要是汉)或与秦汉时期有关的有9道,隋唐(主要是 唐)或与隋唐时期有关的有7道,宋元(主要是宋)或与宋元时期有关的有14道, 明清或与明清时期有关的有23道。
(2)有关商业的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但重点是宋元和明清时期商业发 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四、用好高考真题,巩固复习成果
完成本课课后练习……
谢谢!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3、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以“丝绸之路”的探究为例 (2015·上海高考·39)“丝绸之路”(14分)“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
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 何解决?
一、阅读下列材料,明确复习要求
材料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 主要原则:
(1)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评价目标应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相一致,测查 的内容及评定标准均应与本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 (2)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 (3)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 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 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3)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素养,着重对史料实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和历史解释(运用所获 取的信息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包括原因和意义两个方面)两大素养的考核。
一、阅读下列材料,明确复习要求
材料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关于本课的学习要求: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水平1:能根据具体问题,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真实性、 权威性(4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史料,作为直接实物史料的沉船是
3、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以“丝绸之路”最的有探效的究证为据例。因为古沉船的踪迹能说明从出发到终点
的沿途路线,形成一定的证据链,船上的考古发现又能
和沙捞越等地出土的中国瓷器、瓷片互相印证。
二、整理教材内容,掌握必备知识
简单地梳理是达不到高考对知识整理的要求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进一步追问, 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1)通观上表(或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概括商业发展的表现? (提示:可从商人、商品、市场、货币、交通、城市、政策等方面概括商业发展 表现。) (2)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主要有社会环境、农业手工业基础、政策条件、交通条件、社会观念 等。) (3)以明清时期为例,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有关知识,分析商业发展的影响。 (提示:可从社会思想、社会观念、文学形态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
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
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3、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以“丝绸之路”的探究为例
参考答案: 水平1:具有时序感,懂得运用两重证据法(4分) ·史料A、B、D,因为三则史料在时间上与第二种 观点一致,且文献和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 水平2:具有时序感,并且能判断不同史料的权 威性(2分) ·史料B和D,因为时间上与第二种观点一致,且 两者皆为实物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水平3:具有时序感,但证据意识较差(1分) ·只用史料A或史料B或史料D中一条史料说明 其他答案:时序感混乱(0分) ·用错史料如(1)史料C或(2)史料B和史料C
二、整理教材内容,掌握必备知识
简单地梳理是达不到高考对知识整理的要求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进一步追问, 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4)为什么明清时期白银能成为广泛使用的货币? (提示: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货币特 性及白银可靠来源等方面分析。) (5)何为重农抑商?如何评价? (提示:评价要分重农和抑商两个方面,重农是必要的,抑商却应历史地、辩证 地评价。)
崛起:战国 加强:汉代 松动:中唐至宋 固守:明清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2、在时空变迁中理解历史概念——重农抑商政策
(2)解答下列各题 例1:(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
以下是采用列表形式整理的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二、整理教材内容,掌握必备知识
阶段 原始社会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基本特点 物物交换 职业商人、最早货币 工商食官 私商、多元货币、都会、重农抑商形成 整体上重农抑商,丝绸之路 战乱和国家分裂使商业活动遭到破坏,南方城市商业活动有所发展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都市繁荣(前期长安,后期扬州),坊市分开,陆上、 海上丝路发达,外贸繁荣。 商业发展新高峰:都市繁荣,坊市分开,控制放松,纸币出现,外贸发达, 海港城市众多。 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工商市镇、货币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 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等,但仍坚守重农抑商
一、阅读下列材料,明确复习要求
结论:
材料二中的三点结论,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考 试内容与命题原则基本相符。
据此,本课复习目标是: (1)以通史形式整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简史,重点掌握唐、宋、明清时期商 业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基于正确 的时空观念,从史料(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和解释历史问题 的能力与素养。
二、整理教材内容,掌握必备知识
系统地、结构化地掌握主干、必备知识,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是一轮 复习必须打好的基础。
就本课而言,可以把第二、第三目的内容融入第一目中,并将第三课和第五课 的有关内容融合进来,依通史模式整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可以采用板书结构的 形式,也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请同学们各显神通。
水平2:回答条理不够清晰(2分)
·水沉平船1,:船能上阅的读瓷地器图,,沿并途根航据行所路学线知识,解决证据链问
其题他(答3分案)。(0分)
·为了填补缺失的证据链,应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线
பைடு நூலகம்
路继续寻找古沉船。
·为了填补缺失的证据链,应该在马六甲海峡、非洲东
海岸等沿海地区继续寻找古沉船。
水平2:回答较笼统。(1分)
相似之处:都依水而建,满足生活需要;布局体现了皇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 地位。
不同之处:长安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坊市分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而 成。北宋东京城市也有规划,但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划。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2、在时空变迁中理解历史概念——重农抑商政策 (1)椐教材叙述,列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演变的基本趋势:
·搜集更多的考古材料。
其他答案。(0分)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3、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以“丝绸之路”的探究为例
水平1:能根据情景,进行多维度的解释(3 分) ·丝绸之路的长期延续需要经济、政治、文 化因素的合力支撑。中外商人通过商品贸易 获取财富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社会的 政治、宗教、生活方式、物种等交流也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延续。 水平2:能根据情景,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2分) 其他答案。(0分)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例2:(2019·北京高考·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
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
“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扶持商人;保护商人;利用商人。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2、在时空变迁中理解历史概念——重农抑商政策
(3)据以上分析,你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何认识? 从(1)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的基本趋势,但例1告诉我们就算重农抑商的 汉初,上层的政策和下层的实际情况也已发生背离。 从例2可以看出,尽管总体上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重农抑商仍是官员的 工作重心。 从例3可以看出,明清时代仍然坚持重农抑商,但在明初恢复经济的特殊时期,明 太祖还是要扶持、保护和利用商人。 因此,我们不能仅依教材的叙述笼统地、僵化地理解重农抑商政策,而应根据实 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时空变迁中理解历史概念。 这也告诉我们,历史是复杂的、多面的,我们一定要回到历史的时空环境,实事 求是地对历史进行理解和解释。
必然性;”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
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 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 方面的新变化;”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 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轮复习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麓版必修Ⅱ第5课)
一、阅读下列材料,明确复习要求
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本课的学习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一、阅读下列材料,明确复习要求
材料二:统计分析2015至2019年全国各地41道与本课有关的试题,其考查的特 点如下: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1、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比较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城市布局 图1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1、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比较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城市布局 图2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三、创设情境问题,提升学科素养
1、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比较唐都长安与宋都汴京城市布局 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都长安和宋都汴京规划布局上有何 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