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宋明理学.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
观 点
①“天理”是宇 宙万物的本 原,先理后 物
② “人伦者,
天理也”, “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 理”
①理之源在于 天理,天理 就是三纲五 常,它是人 性的最高境 界
② “存天理 ,灭人欲”
① ②
是吾宇““心吾心宙宇即心便”宙理,是便也”①②③““物外“心致知无”外良行理、无知合“””一心”
③“发明本心”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道德修养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 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影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朱程子说说::““天对生,的天。生”的。”客观唯心主义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 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 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主要流派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 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性即是理。”
(2)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 求;
(4)《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5)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 欧洲。
陆王心学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 处无不到也。”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2)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 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 就是人性。)
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 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当人 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3、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4、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C.注重气节、品德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 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都可有以一成个为“叫圣心杨贤”茂,的就是聋以万哑写物人字的听问王王本守守原仁仁讲。,王人问人: “你嘴巴不能说(话心,即耳朵理也也听)不到声音,那你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陆王心学
材料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 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2、主要思想
(1)二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 系起来——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 明“理”
2“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 。(有可能) 3 儒家学者对儒学自身的改造
什么是理学 理学,它兴起于北宋,尤其注重研究儒家的
义理。与汉代董仲舒的儒学相比,理学重点不在 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范畴,强调理欲、义利之辨,注重心性修 养和道德境界,以维护纲常名教、等级制度为目 标,对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方 法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论
内心反省 内心反省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 血泪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知行合一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陆
九 渊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心 学 王守仁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阳明心学)
(明代) ②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批判、继承、改造;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1、“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宗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2、“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 异同?
同:都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求取真理
异:“格物致知”认为历史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
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 实践的基础之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 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5、影响
(1)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 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 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 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 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 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 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 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 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白在人间。
——明·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消 极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影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积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极 注重气节、道德;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六祖慧能的 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B.老庄哲学 D.陆王心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 “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
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 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 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 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 在社会迅速传播。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 求科学之真。
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 思想 ②方法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
人欲”)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发展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 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 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 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 。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 成为时尚。(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士开始进行对儒学本身的探索, 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 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断丰富 、创新儒学体系。学者们也极力强调自孔子以来儒家真理的传承系统,既所谓“道 统”,以表示与佛、道相异且足以相抗衡的真理传统。“理学”即将诞生。)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 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 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3、 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 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 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课标内容: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宏观把握脉络
背景
产生
发展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影响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阅读思考】思考为何两汉以来的儒学 会逐渐地衰弱?分析宋明理学兴起的背 景是什么?
1、传统儒学独尊的地位动摇。 (有必要)
(1)传统儒学自身的缺陷。 (2)社会动荡不安,儒学权威性削弱。 (3)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思想核心:“致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 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 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 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 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 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 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
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
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
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
起了推动和尊卑等级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