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姓名:徐畅

班级:11交通2班

学号:1110621205 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之前,我想先摘录一段著名作家马伯庸有关描述过马路的文字:

买车之前,我每次过马路都牢骚满腹,只觉得那些司机实在是横行霸道,蛮不讲理。路面只有数米宽,我腿脚又快,他们只要一脚刹车缓行,我三五步就窜到对面去了,几秒钟的事儿。可他们却偏偏不肯行这个方便,从来不减速,非要跟我差点酿成一起车祸,才一个急刹车停下来,还伴随着大喇叭和骂骂咧咧。尤其是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那些车子首尾相接,前后不断,往往过一次马路得五六分钟。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对这些司机的素质痛心疾首,心想多大点个事儿啊,礼让行人你懂不懂啊?

后来自己买了辆车,握着方向盘开在路上,对那些在视野里来回乱窜的行人真是烦透了。也不知道这些家伙哪来的那么多急事,连一分钟都等不得。人行道前头禁止通行的大红灯明明已经高高挂起,他们却浑然不觉,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车流中来,或陡然加速,或长时间伫立,在高速移动的钢铁怪物之间拼命寻找空隙,脸上永远都带着一丝心安理得。他们从来不看任何交通标示,也不畏惧任何吨位的车辆,逮空就钻,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在车子的任何角度附近,让人防不胜防。以至于我每次启动车子,都神经质一样地左顾右盼。自从有了车以后,我从一个牢骚满腹的行人变成了一个牢骚满腹的司机。

有一天限号,我把车停在小区里,步行去外头办事。当我走到十字路口时,恰好是红灯,不过车子很少。我犹豫了一下,迈腿就往前走,走了几步,远远的一辆车飞驰而来,似乎没有减速的迹象。我迅速估算了一下我们两个之间的相对速度,发现以这个速度前进,就算司机来得及做出反应,我肯定也得被撞飞出去,于是只好悻悻放缓脚步。那辆车在我面前飞驰而过,强烈的气流让我身体微微晃动。等到它开出去很远,我才穿过马路,偏过头去,望着一骑绝尘的飞车,心中恨恨骂道:“哼,开那么快干吗,神经病啊,稍微让让行人会死啊?!”

等到第二天我开车上班,一出小区,一位背着书包的少年“噌”地一声闯过一条车道冲到马路中间,在车流中镇定地站了几秒钟,在我的车接近他之前抢过了路。这导致我急刹了一下,然后不满地按了几下喇叭,嘟囔了一句“小屁孩烦死了”。

按完喇叭,我自己先愣了一下,然后乐了。这孩子做的事情,跟我昨天做的没区别。昨天我义愤填膺,今天却牢骚满腹,原因无他,立场不同而已。握着方向盘的时候,视行人如仇敌;一下车,顿觉那些司机面目可憎。我所感所想,发自足下,立场不同,心态迥异。倘使我一分为二,一个开车一个走路,估计俩人能当场打起来。

我没有买车,更没有开过车,所以目前我还无法理解文中司机的心情。但是作为行人,特别是作为一个随心所欲过马路的行人,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眼中,过马路的充要条件从来就不是什么“红灯停,绿灯行”或者是有没有斑马线之类的,唯一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避开来往车辆。如果你在网上百度“中国式过马路”,得到的也会是类似的定义: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从定义中我们很容易得出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出现的原因:公民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过马路这个问题,有的人为了赶时间,有的人为

了图方便,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的意识。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在交通设施完备的前提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除非你相信黄历,一看今天“不宜出行”就呆在家里),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所有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对过马路抱有侥幸心理,更不应该以法不责众作为自己每次违规的心理安慰。对于行人来说,是该多些自觉自律。过马路时无视红绿灯,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让行人自律,既要管理,亦要教育。我国不少城市下过大力气整顿行人过马路的行为。诸如罚款,或者让违规者当交通协管员,直到发现下一个违规者接替等。这在一段时期是有效的,但没过多久又回到老路上来了。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给孩子们看;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多一些较真的精神。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处于是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唯有多些规则意识,多些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道路才会更畅通些,更安全些。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该是开车的行为守则。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交通法的不完善和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也促使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人行横道的灯绿只有行人可以走,可是实际法规却规定了灯绿时对方一侧十字路口的机动车仍然可以右转,这样势必会与过路的行人有交集,这时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短暂的绿灯时间里行人走到路中间要等待同样有右转弯权利的机动车,应该说右转弯的机动车和行人抢一条道路。但如果行人等待机动车后人行横道的绿灯变成了红灯,行人应该怎么办?继续向前走?此外,有些路口的红绿信号灯之间的间隔时间过短,实在不足以让行人通过。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十字路口人流和车流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红绿灯的时间间隔设计,都要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布置。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城市地铁的开发,适当的限号限行,倡导和鼓励绿色环保出行,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改进的方向。

“中国式过马路”无疑是增加交通事故的一个原因。国民素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制定现实可行的法规条文来保障各方面的利益。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随着对司机惩罚的增强,而“中国式过马路”最终也会得到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