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摘要】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小时同室休养,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儿的护理由过去的封闲式集中护理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个体护理。

因此指导产妇如何观察与护理新生儿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51-02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288例,其中初产妇246例,经产妇42例。

剖宫产110例,阴道分娩178例,住院3—8天。

2 护理体会2.1体温的护理新生儿正常体温36-37°C,体温高的原因有室温过高、保暖过度、脱水等;体温过低的原因有早产儿、低体重儿、室温低。

新生儿体温易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降而变化,因此,母婴同室温度应维持在20-24°C为宜,湿度为50%-60%左右,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约30分钟,使空气清新。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给予保暖。

如用热水袋保暖,热水袋应放置在婴儿脚部位置,不可直接接触皮肤,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硬肿症发生。

对体温高者除松包被散热外,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弹性、尿量,如有脱水热,应增加哺乳次数或补液。

2.2喂养的护理新生儿要求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品。

要达到纯母乳喂养,除必须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外,还要让产妇掌握哺乳技巧。

哺乳时,根据产妇的情况选择一个较舒适的体位,以坐位最佳,卧位最差[2],使婴儿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产妇一手托乳房,大拇指在乳房上方,其余四指在对侧,衔接时让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

并且在哺乳过程中要使婴儿、产妇体位姿势舒适,对不正确的要给予指导,使其尽快掌握。

喂哺后将新生儿抱起竖立,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背部让吸进胃内的空气溢出,防溢奶。

30分钟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也可将头抬高倾斜,避免溢乳造成呼吸道堵塞或窒息。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新生儿是家庭的宝贝,也是社会的未来希望。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孕期保健、新生儿护理和家庭安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孕期保健孕期保健是确保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患病的重要措施。

家庭应加强对孕妇的关爱和关注,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合理膳食:孕妇应均衡摄取营养,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家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保证孕妇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定期体检:孕期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压等项目。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孕妇的身体问题,避免给胎儿带来危害。

3.避免有害环境:孕妇应远离吸烟、喝酒等有害物质。

家庭应确保住房通风,避免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滋生。

4.保持适宜运动: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

家庭可以组织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与孕妇专门的孕期运动项目。

二、新生儿护理新生儿需要细致入微的护理,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家庭应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室内环境安全:家庭应确保新生儿的居住环境整洁、通风和温暖。

避免家具锐角、电线等对新生儿构成伤害的物品存在。

2.新生儿用品选择:选择安全可靠的新生儿用品,如婴儿床、奶瓶、尿布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这些用品的质量,确保没有问题。

3.定期接种疫苗:新生儿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各类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传染病。

家庭应提前了解接种时间和方式,并确保按时到医院进行接种。

4.正确喂养和保湿:新生儿的饮食需要科学合理,不能过早添加辅食。

同时,保湿工作也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内容。

家庭应学习正确的喂养知识,并根据孩子的需要经常给予适当的保湿。

5.常规观察和就医:家庭应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

同时,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家庭应及时求助医生,不可盲目治疗。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8T07:01:32.76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6期作者:兰飞燕刘香[导读] 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

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兰飞燕刘香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摘要:目的:新生儿身体抵抗力不足,皮肤过于娇嫩,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新生儿护理意义重大,此次就针对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方面进行探究。

方法:本次主要从科室选入部分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共有102例,根据电脑软件随机分组,一部分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其他新生儿为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第一类对照组新生儿实行,第二类为观察组新生儿运用,针对新生儿护理后满意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结果:护理行为、新生儿自身等各方面因素都可导致其出现不适症状,此次针对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居多;良好的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各方面的成长,此次就护理新生儿能力方面调查,观察组各项表现更优;医院科室运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满意程度调查,对照组有部分产妇对此次护理方案表示不满意,有对比性(P<0.05)。

结论:此次研究表现,新生儿护理期间,给予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护理干预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照护,促进其健康成长,该护理模式得到很多产妇的认可。

关键词: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前言新生儿较为特殊,因为刚从母体中出生,身体机能、器官还尚不成熟,如果不能在该阶段给予细致的护理干预,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

人们文化水平逐渐提升,对生活质量要求颇高,特别是非常关注医院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生儿护理显的十分关键,当前临床上新生儿护理中主要运用母婴同室护理,旨在将产妇及新生儿安排在一个病房当中,对母婴进行同步护理干预。

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措施

精 品JINGPIN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的问题与措施■张香茹邢台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 河北邢台 054000摘 要:随着近年来母婴同室广泛建立,新生儿护理已从过去的母婴分离、封闭式集中护理转变为现在的在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个体护理。

尽管我院已全面开展了产前孕妇学习,加强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传,但在母婴同室期间对新生儿的护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问题;措施引言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是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新型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护理,及时解决产妇和家属疑问,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问题处理措施,利于提升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产妇满意度更高。

说明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采用优质床旁护理,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

1.护理中的问题1.1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

尤其在夜间,新生儿的出生使家属、朋友等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病房,而新生儿免疫防御机能尚未成熟,易致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1.2 事故隐患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在两内,由于有少量羊水残留胃肠道内或喂奶不当,常引起呕吐、呛咳,甚至窒息;新生儿的手脚圈、胸卡被家属随意放置易致混淆;为方便产妇喂奶,婴儿床依附于产妇床边,当产妇床上下摇起活动时,可能发生新生儿坠床、手外伤的危险。

1.3营养失调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的知识,认为“空吸”只能使新生儿体力下降;有的给予奶瓶喂养致新生儿对乳头的错觉,影响母乳喂养;有的则认为新生儿长时间睡眠,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新生儿饥饿,营养缺乏。

1.4缺乏日常新生儿的生理知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房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等再现缺乏了解,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简 单 、 便 、 效 的 预 防 和减 少 医 院感 染 的 重 要 措 施 。我 国 已将 方 有 手 卫 生 作 为控 制 医 院 感 染 的 措 施 之 一 。 20 0 4年 2月 又 启 动 了
医务 人 员 手卫 生项 目的 活 动 , 国 医 务 人 员 手 卫 生 标 准 及 指 南 中
・ 36 ・ 3 8
CHI NES E NURS NG I RES EARCH De e e , 0 1 Vo _ 5 No 1 C c mb r 2 1 l2 . 2
母 婴 同室 新 生 儿的 安 全管 理
Sa e y ma a e e to o m i g — i e . f t n g m n fr o n nn w b n or s 张 红梅 , 秀英 , 志红 , 魏 薛 黄雅 玲
触 传 播 病 原 微 生 物 是 医 院 内感 染 的最 重要 途 径 之 一 。洗 手 是 最
do : 0 3 6 /.s n 1 0 i 1 . 9 9 j i . 0 9—6 9 . 0 1 3 . 5 s 4 32 1 .6 0 0
文 章 编 号 :0 9—6 9 ( 0 1 1 C一3 8 10 4321)2 3 6—0 2
效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也 陆 续 出 台 。 因此 , 科 更 换 了洗 手 设 备 , 强 了手 卫 生 知 识 的 我 加
培 训 , 手 卫 生 作 为 医 护 人 员 岗 前 培 训 的 必 讲 内 容 。每 位 医 护 将
人 员 在 接 触 新 生儿 前均 按 七 步 洗 手 法 进 行 洗 手 , 紧 急 情 况 下 在 采 用 快 速 手 消 毒液 消 毒 双 手 。医 院感 染 质 控 科 每 月 对 科 内医 护 人 员 进 行 手卫 生 的 知识 抽 查 , 进 行 洗 手 后 手 部 细 菌 培 养 监 测 , 并 每月 均 达 标 。 另外 主班 护 士 和 责 任 班 护 士 详 细 告 知 每 位 产 妇 和 家属 在接 触 婴 儿 时 ( 喂养 、 尿 布 等 ) 认 真 洗 手 。通 过 以 上 如 换 要 对 手 卫 生 的控 制 , 效 降 低 了 院 内 感 染 , 证 了 新 生 儿 的 安 全 。 有 保 ③沐 浴 室 的 消 毒 隔 离 。在 沐 浴 室 安 装 了两 台 空 气 净 化 消 毒 机 , 每天 定 时 消 毒 2次 或 3 , 次 1h 次 每 。在 新 生 儿 沐 浴 完 送 人 病 房 后 , 理 人 员 用 含 氯 消 毒 液 ( 0 / ) 将 台 面 、 面 、 儿 秤 、 护 5 0mg L , 桌 婴 沐 浴 池 及 水 龙 头 等 擦 抹 1次 。1周 大 消 毒 1次 , 季 度 空 气 细 每 菌培养均达标 。 1 2 2 2 新 生 儿 窒 息 的 防范 措 施 ① 安 全 责 任 书 的 签 写 。 在 ... 产妇 分 娩 后 和 婴 儿 送 入 病 房 后 , 班 护 士 将 新 生 儿 的相 关 知 识 主 ( 吐 、 息 ) 知 家 属 并 签 署 安 全 责 任 书 , 同 将 新 生 儿 护 理 呕 窒 告 共 好 。 ②加 强 了 护 理 人 员 的 观 察 与 宣 教 工 作 。护 理 人 员 每 2小 时 巡 视 病 房 1次 , 时询 问 产 妇 及 家 属 新 生 儿 的 相 关 喂 养 情 况 、 随 大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房 间里 , 即便是 接 受治疗 和 护理 照护 婴儿 离开 母 亲的 时间 也不 能
2 . 1 . 3开展新型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 ,优化传统育儿方法 新
超过 1 小时 ] 。母婴 同室 的实 施有 很 多优 点:一 是方 便母 亲喂 养 生 儿 最常 出现 的临床 病症 是 呛奶 , 针对 此 现象 ,最佳 的 预 防方
婴 儿 ,二是 维 系母 子之 间 的亲密 情感 ,三 是有 利 于婴 儿心 理和 社 法 就 是给 患儿 喂奶 之 后将 其竖起 , 并持续 拍背 2 至 3 分钟 ;嘱 患
会 层 面 的发 育和 完 善
天 内暴露脐 带 。 。但 是在 护 理管 理 上仍 存在 诸 多 的难 点 者 婴儿 出生后 l
和 新 生 L ) 9 研 究对 象 ,随机 将其 分 为试验 组 和对 照组 ,试 验组 包 体 重 系计量 资料 ,用 平均 数 ± 标 准差加 以描述 ,腹泻 率、发 生率 括 8 4 0 对 产 妇 和 新 生 儿, 其 中包 括 5 4 0例 经初 妇 者 ,3 0 0 例 经 产 系计数 资料 ,用频数 、百 分 比加 以描述 。 妇者。 对 照组包 括 6 7 6 对 产妇和 新生 儿 , 其 中包括 4 4 0 例 初妇 者, 2 3 6 例 经 产 妇者 。最 小 胎龄 是 3 9 周 ,最 大 胎 龄是 4 O 周 , 最小 体
比较 两组 产妇 产后 的 出血状 况 、新生 儿体 重 的减 轻程 度 、新 情况。
2 . 3 统计学 方法 经上 述指 标 的数值 运用 S P S S 1 8 . 0进 行统 计分 析 ,出血 量、
及 对母 婴 同室 在实 施过 程 中的护 理难 点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并 针对 此 生儿 腹泻 率 、鹅 口疮发 生率 。干 预 2 周 后就 统计 以上 指标 的发 生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错 事 故 的 发 生 ,现 介 绍如 下 。
方合 法 权 益 的意 义 。护 理 人 员 忽 视 护 理 文 书 的 书 写 ,护 理 记 录 不 准 确 、 不 及 时 ,医 护 记 录 不 一 致 ,未 体 现 护 理 过程
的连续性和完善性 , 至有涂改现象 。 甚 占新 生 儿 护 理 安 全 隐 患 7 6 %。 .9

缺乏 法 律 、法 规 的 知 识 ,不 懂 得 护
关 危 险 因 素未 引起 重视 ,没 有 及 时
理 文 件 书 写 的举 证 作 用 ,及 维 护护 患双
1 0月 ,我 们 对 本 院 母 婴 同室 病 房 1 3例
新 生 儿 护理 安 全 隐患 进 行 了分 析 ,并 及 时 采取 相 应 措 施 , 少 了 护 理 纠 纷 和 差 减
理 安 全 隐 患 1 .8 5 3 %。 查 对 制 度执行 不 严 , 护 理 人 员 工
真 执 行 “ 查 七对 ” 三 。如 新 生 儿 沐 浴后 ,
抱 回 母 亲 身 边 时 必 须再 次 核对 床 号 、母
防范对策
提 高 专业 素 质 及 护 理 安 全 意 识
亲 姓 名 、新 生 儿 性 别 ,护 生 未 认 真 核 对 险 些 抱 错 , 在 带 教 老 师 的查 对 下 避 免 后 了差 错 的 发 生 。占新 生 儿 护 理 安 全 隐患
大 、繁 杂 、琐 碎 ,加 之对 护士 的要 求越 来 越 高 ,使 护士 身心 疲 惫 ,工 作质 量 下 降 ,发 生差 错 的概 率 增 加 。 占新 生 儿护
理 安 全 隐 患 7 6 %。 .9
护理 文件 书 写不 规 范 ,法 律 意 识 淡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3.1天,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 新生儿安全问题 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 处理与预后 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2.1 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儿科和产科分设在不同的病区,孩子和母亲分开住院,家长需要在两个病区之间来回奔波,增加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也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而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的推行,能够使母婴在住院期间能够相互陪伴,加强亲子关系,提高治疗的便捷性和效果,以及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是一种更人性化、更贴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的内容1、同室住院条件:(1)孩子年龄在1岁以内,母亲年龄在产后1个月以内;(2)孩子和母亲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住院治疗要求;(3)母婴之间没有传染性疾病,体温、脉搏、呼吸正常;(4)母婴有家属陪同,确保24小时照顾;(5)母婴有相应医保资格,能够按规定支付医疗费用。

2、同室住院管理:(1)住院医生对母婴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确保医疗安全;(2)确定母婴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3)对孩子和母亲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安全无虞;(4)全程陪护家属需遵守医院规定,不得对医疗秩序造成影响;(5)提供合理的卧具和生活用品,保障母婴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3、同室住院服务:(1)提供专业的妇产科和儿科医生,对母婴进行定期复查与随访,确保治疗效果;(2)提供母婴的营养餐饮,保障身体健康;(3)提供母婴之间的亲子照护,加强母婴之间的亲子关系;(4)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母婴家属缓解焦虑和压力;(5)提供相关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母婴家庭提高健康意识。

三、儿科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的优势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母婴同室,便于医生实施诊治,减少往返和交流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2、增强亲子关系:母婴同室,有利于母亲更好地照顾孩子,增强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标题: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母婴同室病房是指母亲和新生儿在产后一起住在同一个病房内,以便母亲能够更好地照顾和照料新生儿。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母婴在病房内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病房安全管理1.1 病房卫生: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内的各个区域和设施。

1.2 安全设施:确保病房内的安全设施完善,如防摔床栏、防滑地板等,以防止母婴发生意外。

1.3 病房监控:安装监控摄像头监视病房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二、护理管理2.1 专业护理人员:保证病房内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母婴护理,指导母亲正确喂养、换尿布等。

2.2 配备必要设施:病房内应配备哺乳椅、婴儿床、婴儿浴盆等必要设施,方便母婴生活。

2.3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母婴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态,便于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母婴的情况。

三、安全防护3.1 感染控制:建立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部卫生、消毒、隔离等,预防病原体传播。

3.2 安全防护:母婴同室病房内应有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防盗等。

3.3 疾病预防:定期进行母婴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的疾病。

四、家属陪护管理4.1 家属陪护规定:明确母婴同室病房内家属的陪护规定,保证母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4.2 家属教育:对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协助护理人员照顾母婴。

4.3 家属宿舍:为家属提供舒适的宿舍,方便他们在病房内陪护母婴。

五、沟通协调5.1 医患沟通: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母婴的情况和需求。

5.2 部门协作:各部门之间应密切协作,共同为母婴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5.3 患者权益保障:保障母婴的合法权益,解决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和疑虑。

结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母婴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护理管理、安全防护、家属陪护管理和沟通协调,可以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水平,为母婴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浅谈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护理防范

浅谈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护理防范

浅谈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护理防范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实行无陪护母婴同室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管理措施。

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获得安全的护理照顾。

结论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护理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既可增加母子间的感情,又可对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基础。

而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调节中枢及各脏器功能还不健全,导致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容易造成一些医疗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自2013年以来我院爱婴区实行无陪护制度,对新生儿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做好新生儿保护性护理安全措施,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新生儿随母住院期间的生命安全,我区制定了一系列护理安全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我区具体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爱婴区自2013年开始实行无陪护制度,接收产妇及正常新生儿,新生儿一般为足月,体重≥2.5kg,Apgar评分>7分。

产妇转入时家属可床边陪伴半小时,其他时间需在下午3时-8时探视时间方可进入探视。

新生儿住院期间所用物品全部由医院提供。

产妇和新生儿实行母婴同室,特殊情况下母婴暂时分离时由护理人员专门照看。

设立婴儿观察室,用作新生儿复温和特殊新生儿监护等。

2 方法2.1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建立爱婴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危重病抢救和应急预案等核心制度,制定爱婴区专科操作规程和新生儿转入、转出和出院流程,做好新生儿各种治疗家属知情告知制度等。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到每班每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母婴同室的规章制度,医疗事故管理办法,新生儿急救知识等。

每周组织召开患者座谈会,倾听家属及产妇对护理诊疗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作者:杨丽娟李秋萍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方法:选择1516对产妇和新生儿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母婴同室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母婴同室干预,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体重减轻程度、婴儿腹泻率及鹅口疮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产后出血量分别为(85±45)ml、(200±50)ml,新生儿体重的变化分别增加(300±255)g、减少(190 ± 243)g,两组新生儿的腹泻率为1.75%、7.56%,鹅口疮的发生率分别为1.13%、5.45%,P【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难点;对策母婴同室是指婴儿产后将母亲和新生婴儿24小时安置在一个房间里,即便是接受治疗和护理照护婴儿离开母亲的时间也不能超过1小时[1]。

母婴同室的实施有很多优点:一是方便母亲喂养婴儿,二是维系母子之间的亲密情感,三是有利于婴儿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发育和完善[5-6]。

但是在护理管理上仍存在诸多的难点和困惑[2],例如年轻父母对哺乳及生理性知识匮乏[3],缺乏照护婴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本研究旨在探析母婴同室的效果,以及对母婴同室在实施过程中的护理难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入我院妇产科的1516对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包括840对产妇和新生儿,其中包括540例经初妇者,300例经产妇者。

对照组包括676对产妇和新生儿,其中包括440例初妇者,236例经产妇者。

最小胎龄是39周,最大胎龄是40周,最小体重是2.5千克,最大体重是4千克。

对试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对对照组实施非母婴同室。

2 方法2.1 母婴同室的护理干预方法2.1.1 对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①首次哺乳宜“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排查及管理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排查及管理
给予 及 时 处 理 , 必 要 时报 告 医 生 ,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
2 . 1 护 士 的业 务 水 平 低 , 专科 知识 缺 乏 近 年 来 我 院 床 位 扩 张 较多 , 护 理 队 伍 中年 轻 护 士 比例 较 大 , 专科知识 及业务水 平低 , 护理经验不 足, 安 全 防范 意 识 不 足 , 低 年 资 护 士 缺 乏 专 科 理 论 知 识, 护理操作不熟练 , 病情 观察不到位 , 应 急 能力 欠 缺 , 不 能 及 时
知识 , 经 常 存 在 侥 幸 心理 , 忽 视 护 理 文 件 的 书写 。在 发 现 新 生 儿 有变化时 护理记录不 及时 、 描 述不准确 , 医护 记 录 不 一 致 , 未 体
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甚 至有 涂 改 现 象 。 3 防范 措 施
3 . 1 提 高 专业 素 质 及 护 理 安 全 意 识 制 定 并 落 实 年 轻 护 士 及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4 7 4 8 ( 2 0 1 3 ) 1 2 C 一 3 4 2 1 — 0 2
我 院 为妇 产 科 专 科 医 院 , 母婴同室是我院产科 自 1 9 9 4年 创 建 爱 婴 医 院 以来 的管 理 模 式 , 新生儿娩出后与母亲早接触 , 促 进
2 . 5 医 院 内交 叉感 染 2 . 5 . 1 新 生 儿 脐 炎 脐 部 护 理不 当 造 成感 染 , 如 未 定 期 消 毒 脐
全科护 理 2 0 1 3年 1 2 月第 1 1卷 第 1 2 期下旬版 ( 总第 3 0 9期 )
护理管理
母 婴 同室新 生儿 护 理 的 安全 隐 患排 查 及 管 理
席时 清 , 吴冬 梅

护理论文(通用5篇)

护理论文(通用5篇)

护理论文(通用5篇)推荐免费护理论文篇一一、继续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和分级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0--年将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责任班组长竞聘制度。

所有的质量控制工作都将被划分到人员中,并将责任分配给人员。

充分发挥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增加科室各班的自我管理能力,规范科室管理。

二、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展服务内涵,增加经济收入。

制定助产士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助产士观察产程、判断难产,并在护理文件中添加产程观察记录,详细记录整个产程的进展,提高助产士观察和处理异常产程的能力。

同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科室常见病、危重病进行专业学习,对危重病人及时组织护理查房;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提高全部门理论和操作能力。

第三,严格消毒隔离,防止医院感染1.产房和新生儿室的管理:产房和新生儿室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

助产课工作人员实行周班制,责任组长负责,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控制工作。

严格消毒、隔离和物品交接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监测。

通过检查监督,全面提高产房和新生儿室的管理水平,完成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2、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严格消毒灭菌。

并做好报名工作。

3.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对母婴和发热病人病房空气进行消毒。

出院当天,应对患者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四是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习生和进修生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盯着他们,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学科考试的变更,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师满意度调查,选出当年最满意的教师。

5.晨会护理班以注销的方式交接,提高护士对患者“十大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沟通能力。

六、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增加优质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继续免费为新生儿提供第一步出生,做好产后乳房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环境。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 关键 词】 母婴 同室 ;新 生 儿 ;护 理
中图分 类 号 :R 7 .2 43 7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2 1— 36 0 6 1 8 9 2 1) 3 00 — 2
母婴 同室是我 院 自19年 创建爱婴 医院以来 ,产科特殊 的管理方 98
被褥 、毛 巾消毒不严格 ;家属无菌护理观念 不强 ,未做 到每 次接触新 生儿前均 需仔 细洗手 ,易 发生新生儿皮肤 、消化道 、呼吸道 感染等 医 院内感染疾病 。 2 缺乏直观 的健 康宣教材 料 ,喂养 方法不能正 确掌握 ,加 之初乳量 . 5 少 ,产妇丧失母乳 喂养 的信 心。 3 采取 的具体 措 施 31在人力 资源上 ,领导 跟随 医疗制 度改革 的发展步伐 ,按照 “ . 吉林 省 人力资源配置 标准 ”增加 了产科 护士人力 ,病 房床位数与护士 比例 达到 l 06 : .,保 障有 责任护士在母 婴 同室病 房对产妇 及家属进行 母乳 喂养与人工喂养 的指导 ,发 现不 足时给予提醒 更正 ,婴儿 睡眠不觅食 超过五六个小时及时发现 ,健康宣敦 指导 到位。 3 . 2安排 管理人 员参 加母乳 喂养及新生儿 护理 的培 训班 ,学 习最 新 的
熟练掌握非语言支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使医、护、患三者能
够相互配合 ,达 到治疗 的共同 目的。
参考文献
… 张晓梅 , 霞, 润春 . 血 管意 外 语言 障碍 的 康复 [】 1 王晓 郝 脑 J. 康 现代
复 护理 , 0 , 1:5. 2 04 ) 7 0 ( 1
体 ……护 理人员这 些动作都可 以减 轻患者痛苦 ,稳定患者情绪 ,增 强 患者 信心 。⑤仔 细的观察 :对 于护理脑梗死 是与患者 ,由于其 无法正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管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管理

母婴同室的护理及管理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主要针对健康保健教育和母乳喂养两方面进行科学指导,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性医疗操作技术。

结果:患者住院后感觉身体有保障,满意度较高。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在规定标准范围内。

结论:严格执行母婴同室制度,预防医院感染,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降低护患纠纷,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感染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22-02妇产科内产妇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新生儿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两者都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为了使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产妇早日恢复到产前水平,消除新生儿的安全事故隐患,我院针对以往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在制定并实施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文将对这些措施做详细报告。

1运作程序采取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都应具备以下条件,产妇无产科并发症,无精神、智力障碍,新生儿无患疾病,双方均无伴传染性疾病。

每个房间安置母婴1-3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 内立即执行母婴皮肤接触,并且同时帮助新生儿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后2h要执行母婴同室。

对于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母婴皮肤接触的执行应在产妇具有应答反应的30min后执行,手术结束后再执行母婴同室。

新生儿喂养的执行标准是按需进行母乳喂养,奶瓶和配方喂养方法予以取消。

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严格执行一婴一巾一盆一消毒,主要责任护士要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包括口、眼部、脐部和臀部护理,还要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新生儿喂养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以使家属能够对婴儿进行正确喂养和护理。

2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分析2.1对产妇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产后产妇个人卫生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

产妇产后要经常更换恶露垫,保持会阴部清洁。

在术中实施过会阴部侧切的产妇睡觉时要采取侧卧位,侧向侧切伤口对侧,避免恶露对伤口的污染。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factors of newborn in direct
rooming-in wards
作者: 王爱兰
作者机构: 浙江省富阳市妇幼保健院,浙江富阳3114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页码: 630-63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隐患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发生
率的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母婴同室10 253例新生儿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该组新生儿发生安全问题80例,发生率为0.78%。

安全隐患以院内感染为主(32.5%),其次为呛奶窒息、低血糖、暑热综合症等(分别为22.5%、15.0%、和10.0%)。

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关键词] 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

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

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

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

共有产妇床位44张。

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 34-43 周 ,体重
1800-4650g,apgar 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 护理风险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
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乳房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

(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

(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

(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体位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

(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 讨论及管理对策
3.1 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

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

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
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

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

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

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

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

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
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

(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

(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 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 ,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

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

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

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

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

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 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

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

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

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

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

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

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

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

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

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73-209.
[3] 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
志,2003,5(2):121
[4]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5] 李加宁,宋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