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课程说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课程负责人,***。

下面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实践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几方面来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我们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医药公司、医院、药厂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并对我校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就业岗位及实际工作所需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最后召开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进行药学职业技术能力分析,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共同分析药学职业的就业岗位、岗位工任务和岗位能力,确定支撑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的主要专业技能课程。

最后确定了药物分析检测等四个工作岗位,药物分析检测所支撑的核心课程为《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而药物分析是建立在较好掌握《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的知识基础之上。

课程与前期课程衔接得当,前期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及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等,为本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药物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理念
(一)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培
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

2、能力目标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会对实验常见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处理;会进行化验室的设计及会对实验室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3、知识目标
理解分析化验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掌握各类型分析仪器的合理配备、使用方法、保养方法。

练习和掌握部分仪器的操作方法,研究仪器故障的处理方法,提高从事化验室管理工作的能力。

理解化验室的合理选址的重要性;掌握化验室的设计、通风、供电、供水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处理方法。

了解化验室的质量管理方法及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和新兴的物质分析方法。

积极开展分析实验方法交流,丰富实践经验,拓宽分析研究的思路。

(二)课程设计理念
以检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药物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学习情景;最后实现课程教学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的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行业企业专家主导课程标准的开发
在课程设计阶段,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到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的岗位有:药品生产与检验、销售、技术服务等岗位。

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深入企业一线,对技术工人、班组长、药学服务人员等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结构、知识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工作任务分析阶段,由企业专家对药学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得出工作任务分析表,然后由骨干教师进行归类,再反馈给企业
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审议,确定工作任务分析表,进一步确定《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课程地位和内容,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标准开发,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需求的结合。

2、专、兼职教师全程参与课程建设
依托行业,建立一支知识、能力结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任务,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3、依据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在课程教学内容上高度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和药学服务一线的工作任务的相匹配,与全国职业资格工种考试考点知识相连接。

4、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
通过课程建设,最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

企业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场所,提供实训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与培训服务。

如08兽药专业学生进入苏南药业化验室实训。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一)教学内容设计流程
主要分为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能力、确定学习领域和创设学习场景四个过程。

化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是管理、检验、化验室验证、安全等工作任务。

从工作任务出发,归纳岗位的行动能力。

如完成一项检验任务,需化验人员具备试剂的选择、配制、管理等;废物的处理;设备的使用、维护;技术资料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根据行动能力我们推导出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包括人员管理、建筑与设施、技术装备、安全技术、质量管理、技术进步等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共28学时(理论24学时、实训4学时)。

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
(一)教学模式
1、把握任务,确定目标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是一门服务性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中以“够用、使用”为标准,确定每个任务的目标。

通过学习可让学生对化验工作有更深的印象,准确熟练地在化验室中开展化验工作。

2、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每个章节,选择重点。

而针对不同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教法,以便学生掌握。

如试剂的分类,除了用表格整理对照教学外,还准备各种试剂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印象。

3、循序渐进,开放教学《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是一门方法内容较杂、涉及面广的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多且相似容易混淆。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门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枯燥无味。

让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

如第四章化验室安全技术授课时,可在课前提出一些问题,如试剂进眼、固体进眼、衣服着火、触电等情况怎么办?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思考找答案。

上课时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紧急情况的认识有多少,可以用提问或轮流的方式来让学生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这样可在较自然的状态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我们授课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

4、实际工作流程组织教学
采用“四一致”的模式组织项目教学。

四一致为:学习任务与真实检验工作任务相一致,教学流程与真实工作流程相一致,实训教学情境与真实工作场景相一致,学生实训报告与真实检验报告相一致。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法,激发兴趣。

利用案例引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如1993年8月某化验室新进32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调试过程中由于街头漏气(乙炔)发生爆炸,当场炸到3人的事故,引出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2、启发引导教学,温故知新
对于一些要充分利用前期课程学过的内容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上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复习,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法
如以我们学校的某个化验室为例,让学生协助选址、设计,后实地讲解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4、自学指导法
教师事先确定自学内容,并布置讨论题,学生自学并查阅相关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在课堂中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指导。

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以第三章——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为例介绍课程的组织过程。

明确任务:教师在课前布置工作任务如为《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中实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质量检查准备实验。

①咨讯:通过课前学生查阅文献获取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计划:通过设计试剂配制、仪器的使用维护,了解试剂类别的选择、试剂配制的注意点、滴定液的标定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策划、团队合作、计划书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策划、团队合作、计划书写的能力。

③决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任务规划的能力。

④实施: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现场实训培养学生独立实施、把握任务进展的能力。

⑤检查:每个小组推荐1个,在班级汇报小组的工作进展、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体会,培养学生自我检查、应急修正、文字记录的能力。

⑥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

归纳总结实践的体会;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别人、归纳表达、资料整理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课后及时复习,寻找难点,并通过询问老师、上网等手段解决疑难。

四、独立作业经过独立作业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自己的薄弱点。

五、系统小结学完每章后将每章内容进行系统小结。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课外进行自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四)成绩评价
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通过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效果的评价贯穿于分散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保障
(一)教材及精品课程
采用姜洪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在2010年7月出版的《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该教材内容新,系统性好,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二)教学团队
依托行业,建立一支知识、能力结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3人,见表2。

兼职教师3人,见表3,兼职教师均来自检验一线的能工巧匠或技术骨干,他们具有较强的岗位技能、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主要承担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任务。

表2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专任教师一览表
表3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兼任教师一览表
(三)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室:化学合成实训室、理化检测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建立了25家兽药类、生物制品类、饲料添加剂类等相关企业校外实训基地。

六、存在问题及规划
存在问题: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实训场所有待完善;教学改革有待深入。

规划: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优化双师结构;加大投入,增加校企联合作教学的力度;提高教、学、做的结合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