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发表时间:2016-06-02T11:01:43.67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8期(上)作者:鲁秀芬[导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冕宁县城厢小学校冕宁 615600)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

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1页的14题,把16,17,18,19这4个数填入()+()-()=()中时,学生看到题时,只有几个同学会做。于是我就出了一道用1,2,3,4这4个数填入( ),由于数字小,降低了难度,马上就知道答案了1+4-3=2 有的同学就想到 3+2-4=1 3+2-1=4 1+4-2=3学生要找到答案,首先要把这4个数进行分组,哪两个相加的和等于另两个相加的和,学生已有基础知道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加。我又给出6,7,8,9这4个数,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而16,17,18,19这4个数的特点是十位都是1,有刚才的基础学生就顺利的填出答案。16+19-17=18 并且还找出其它几种答案16+19-18=17 17+18-16=19 17+18-19=16 因此,对于学生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老师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读懂弄通例题,再让学生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学生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老师有耐心引导,学生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老师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学生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所以过了几天,遇到同样的题23,24,25,26 这4个数填入()+()-()=()95%的学生就能填了。所以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老师,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教师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