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论《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专业:教育学院
班级:
学号: ***********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目录
摘要 ............................................................................................................................................... I I Abstract......................................................................................................................................... I II 一.前言 . (1)
二.“悲惨世界”人性的沉沦 (1)
(一)可怜的忏悔者 (1)
(二)可恨的罪恶者 (2)
三.“幸福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2)
(一)《悲惨世界》雨果的人道主义形成 (2)
(二)《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的特征 (3)
四.结语 (3)
参考文献 (3)
论《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姓名:郭丹妮学号:20140201536
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专业:教育学
指导教师:职称:
[摘要]:电影《悲惨世界》改编于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代表作,不仅呈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内容,而且作品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在西方文学史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影片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征,充分彰显了影片自身的艺术对照原则以及浪漫主义思潮。影片中的“悲惨世界”与“幸福世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对“善”予以歌颂,对“恶”予以压制,影片所塑造的“恶”的形象正是其弘扬的“善”的对立面。而善与恶存在着循环的转化,在影片中以多重的角度完全呈现。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善;恶
[Abstract]:Movie "Les Miserables," adapted from the famous writer Victor Hugo's masterpiece of the same name, only presents nearly half a century of historical content, and Hugo thought the humanitarian work also forme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has a distinct type of feature and demonstrates the art of the film itself, and the control principles Romanticism. Movie "Les Miserables" and "Happy World" formed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good" to be a celebration of the "evil" to be pressed, shaped by the film "Evil" is the image of its carry forward the "good" antithesis. And there is good and evil cycle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lm at an angle of multiple fully rendered. [Keyword]:"Les Miserables"; Hugo; humanitarian thinking; good; evil
一.前言
电影《悲惨世界》[1]是根据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故事以冉・阿让为中心,讲述了他获释后寻求救赎的过程。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影片,呼唤着人们善良的人性回归,颂扬仁慈万能的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并且深信“悲惨世界”必将会转化为“幸福世界”。影片《悲惨世界》前后时间的跨度非常大。在空间上,不仅仅局限于巴黎,而且涉及乡村、监狱、战场、大海等多个地方。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影片以滑铁卢战役和巴黎人民起义最为典范。在影片中,历史得到了真实的再现,雄浑激昂、细致逼真。同时影片中还呈现了很多平凡而又特殊的场面,凄凉的贫民窟、黯淡的修道院、可怕的监狱以及各种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等等。这些都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又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影片中,与人物相得益彰,使影片《悲惨世界》成为一幅雄浑的画卷[3]。
影片中的主人公冉・阿[4]让由于为可怜的孩子去偷面包,而被无情判处五年的苦役,不过由于在服役期间曾经逃狱又被加刑,整整在狱中度过了19年。当他获得假释再次步入社会时,却发现根本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被善良的米里艾主教收留过夜,可是他却偷走了米里艾主教的银器。仁慈的米里艾主教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帮助他避免了再次进入可怕的监狱。米里艾主教深深触动了冉・阿让,他毁掉了那张该死的假释,改名叫做马德兰。从那一刻起他悔过自新,努力奋斗,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且当上了市长,没有任何人会去怀疑他的身份。直到沙威的出现,使他勇敢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避开了沙威的抓捕,找到了芳汀的女儿柯赛特,两人隐居在这个世界中。经过8年的时间,冉・阿让的世界再次出现了波澜,在巴黎人民起义中,冉・阿让救出了沙威,之后又营救了马吕斯。最后沙威由于无法面对一切而选择了自杀,而相爱的马吕斯和柯赛特在冉・阿让临终前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
二、“悲惨世界”人性的沉沦
影片为观众们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有米里艾主教、冉・阿让等具有高尚美德的典范,也有沙威、德纳第等一些人性并不美善的代表,影片中还涉及了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等等,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的“恶”更有复杂的形象,而且“恶”是“悲惨世界”的必然产物。只有找到“恶”的根源,才能改善“悲惨世界”的状况。影片塑造的反面人物形象,目的在于更加突出地将“善”与“恶”呈现出来,以更深一层次弘扬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美是人性中的感化者,忏悔者的形象与恶形象都属于不完美的。在忏悔者形象中,在美的感化下,恶因子被压制、封存,使人性得到回归;而恶形象与美背道而驰,与善没有丝毫的联系,不能被感化。在电影《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米里艾主教的善与德纳第夫妇的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沙威则是故事中的忏悔者[6]。(一)可怜的忏悔者
在影片中,沙威的形象比较复杂。他的职业使他不停去欺压受苦受难的贫民。不过影片在结尾的部分终于使这个泥塑木雕的人物充分表现出了“人性”,受到了美的感化[7]。当沙威将要被执行枪决的时候,宽厚仁慈的冉・阿让放走了沙威,以宽恕来替代惩罚,用一颗仁慈的心来感化其内心,以敬善的人道主义来解救其灵魂。沙威被深深触动,之后他又看到冉・阿让奋不顾身去营救马吕斯,内心更加矛盾。他看到这个一直以来都被他鄙视、追捕的囚犯竟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使者,就连自己的命都是拜他所宽恕。沙威曾经抓捕到冉・阿让,犹如恶狼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