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5-06-29T11:31:41.95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娄柏松[导读]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娄柏松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一般发生在中老年绝经前后的妇女。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达17万,乳腺癌的死亡患者达4.5万例,并且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会持续上升。
【关键词】乳腺癌;内科治疗;术前化疗;靶向药物
【中图分类号】R18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98-01 1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1.1 乳腺癌相关的家族基因:乳腺癌疾病患者与遗传相关的大约占5%―10%。有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
1.2 生殖因素:未婚、初潮年龄早、产次少、月经周期短、绝经年龄大于55岁、不育或30―35岁以后妊娠、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1.3 雌激素水平:从35岁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率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的一生,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
1.4 营养饮食:乳腺癌与饮食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之一,高热量饮食、脂肪、饮酒、长期吸烟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1.5 其他因素: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某些疾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2 乳腺癌的内科治疗
2.1化学治疗:St Gallen 共识认为ER、PR低水平表达、高增殖患者、Her-2阳性、淋巴结4枚以上阳性、组织学分级3级、5cm以上肿块、广泛脉管侵犯及多基因分析高得分患者是化疗的相对适应症。NCCN指南和ESMO指南推荐方案中药物选择集中在蒽环类、紫杉类、CTX和5-Fu。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紫杉类更多的应用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研究显示,无论ER状态如何,HER-2阳性患者均能从紫杉醇化疗中获益,但在ER阳性、Her-2阴性患者中却并未发现类似现象。
2.2内分泌治疗:对于绝经前患者,建议先使用他莫西芬或他莫西芬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NCCN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绝经前患者使用TAM后需评价患者是否绝经,一旦绝经则转换AI治疗。对于绝经后归纳起来,可选择5年TAM或TAM2-3年转换为AI治疗;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选择AI5年up-front治疗;而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在接受5年TAM后可考虑继续2-5年的AI治疗。
3 乳腺癌的术前化疗
3.1乳腺癌术前化疗目的和适应症(1)术前化疗后的病理坏死率可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依据。(2)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散播。由于早期开始治疗,更有利于消除微小转移灶,延长病人生存期。(3)缩小原发灶,便于手术,损伤小,对术后功能恢复和美容有利。(4)适用于Ⅲ期乳腺癌及炎性乳腺癌,并向含高危因素的Ⅰ、Ⅱ期病人扩展。
3.2乳腺癌术前化疗的化疗方案选择一般选CAF方案或CAP方案,CAF方案有效率为70%~80%,CAP方案的有效率为90%左右,一般不将CMF方案作为术前的化疗方案,因体外试验证实,小剂量的MTX可诱导ADM的耐药。
4 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指的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持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影响较小,这类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被绑定缓释的化疗药物以及化学消融药等的治疗。其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最高的层次,它以肿瘤细胞异常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目的,但从目前临床治疗水平来看,靶向治疗还不能替代传统化疗,但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已成趋势,疗效优于单用,靶向治疗还可以作为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失败患者的新手段,对老年人,体力状况差的患者,靶向治疗也可作为首先治疗。
5新药研究
5.1新型微管动力抑制剂,于2010年11月15日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并且至少二线化疗以上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代表药物甲磺酸艾臼布林是一种从黑色软海绵中提出的化疗活性药物,通过抑制微管蛋白,阻断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之停止于G2/M期并破坏纺锤体,导致细胞死亡。除常见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外,该药可延长QT间期,对充血性心衰、缓慢性心律失常、使用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及电解质异常的患者慎用。
5.2Her-2抗体嵌合药物(T-DM1):即在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偶联微管抑制剂DM1,是一种融合了抗体和细胞毒药物作用的新型靶向药物。2010年ASCO与SABCS均报道了一项国际多中心Ib/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er-2阳性、多线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T-DM1与帕妥珠单抗联合治疗仍有效。稍后的ESNI报道了T-DM1对比TD(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II期研究,TD组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可交叉入T-DM1组治疗。中期安全性分析显示T-DM1组的安全性较TD组更佳,3度以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分别为37.3%和75.0%。这些研究结果提示T-DM1可能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
5.3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为代表的mTOR抑制剂及其类似物CCI-779和RAD-001,通过抑制mTOR下游的4E-BPI和S6序列磷酸化从而抑制蛋白合成。研究发现,RAD-001联合TAM和来曲唑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联合组疗效提高,Ki67表达降低明显。临床前实验显示RAD-001能增强曲妥珠单抗的抗瘤活性,并且能逆转曲妥珠单抗耐药,临床研究结果将为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解决耐药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韩明利.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11):118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