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概念》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课正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就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星期天,三个好伙伴一起去钓鱼比赛。他们分别钓了6条、10条、4条。请你想个办法,使他们的鱼同样多。”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又来了二个同学,他们分别钓了6条, 11条”,现在我们把这五个同学分成2个组,知道了第一组同学最棒,一共钓了20条鱼?

你同意吗?这个怎么来评比,谁来出个主意?

(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1、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以总数来比较。

2、师:大家赞成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吗?为什么?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组织汇报:得出结论,因为人数不一样,比较总数不公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实际生活中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1、师:我们可以算出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比较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

2、学生同桌交流用平均数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是反应一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的数。

(三)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求平均数的方法。

1、师:怎么样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数呢?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求平均数

3、组织汇报,得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①先求出总数,再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平均数了。②割补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及魅力。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又引入了以下现实情境:

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对吗?

2、上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说小明一定比小强高吗?

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