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更不会应用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离生活太远,摸不着边际,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这种“脱节”现象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解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的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一年级时:“8个苹果拿走了5个,还剩下几个”。学生能轻松地列出减法算式8-5=3。而对于“8个苹果比5个梨多几个?”这样的题目,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用8-5=3。直接告诉学生用大数-小数=相差数,还是用苹果的数量-梨的数量=相差的数量吗?不!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要让学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种理解最深刻,印象最清晰。因此,我设计了以的情境:请上8名男生和5名女生分别站成两排。师:“小学生要团结友爱,拉拉手做好朋友,现在我们来做拉拉手的游戏,好吗?”学生们当然很乐意老师接着问:“哪一排的人数多呢?”学生齐答“男生”,“那么男生该派出几个人来和女生拉拉手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答出5名,于是5名男生上前一步,分别与5名女生拉上了手,这样,学生就能明白:8名学生派出5名,还剩下3名,这3名就是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应该是8-5=3。这里的8-5=3是“男生数

-女生数”而是“男生总人数减去派出的人数”。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比多比少”的题目转化为“还剩下多少”的题目。于是,“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这类的题目学生通过让对比的两种东西拉拉手,建立对应关系,便能很好的解答出来。二年级时,我把三束塑料花带进了教室:玫瑰、菊花、百合花。并标上了价格:玫瑰每枝8元,菊花每枝6元,百合花每枝2元。学生一看这情景高兴得叫起来:“老师,今天你卖花吗?”我笑着说:“对呀,如果妈妈让你用30元钱买一束花,你打算怎样买?想一想,想好了可以用学具盒里的人民币向老师买花,好吗?”学生们一片欢呼,根据个人的喜好,自主选择买法,在生动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着。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使用教材时特别重视每个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如学习了一年级的统计这一课时,刚好学校要为一年级的学生定做夏天的校服。我便设计了一张最喜欢的校服颜色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以便向校长提出建议。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统计活动的直接经验。当学生们看到新校服的颜色果真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见时,深刻地体会了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小小顾客”活动。教室的一角被布置成商店的样子,让学生去了解商品价格情况,选择几种感兴趣的物品,填写商品价格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购物大行动。

学生们个个情趣盎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着数学。学习了“左右”这一课,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上、下楼梯、走走廊、过马路等实践活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一测自己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一分钟能走几步路,一分钟能做几个仰卧起坐,测一测跑50米要用多少时间等等。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们也到了操场,进行辨认方向。我还要求学生在家中辨认方向,请家长检查并签名。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印象自然深刻。

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一个故事“去年的某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小外甥去城里办事,路上,一年级的小外甥哼着歌边欣赏着车外的景色。这时一架飞机从半空中呼啸而过,孩子欢呼起来,一会儿,飞机不见了,小机灵鬼竟一个人说起话来了:“飞机有多长呢?应该用M作单位,大约有几M呢?……”孩子的反应给了我很大的震憾,他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并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正是新课标的精神吗?我为小外甥感到骄傲,为他的老师感到激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一又服务子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我是一名课改的老师,小外甥的表现使我开始了自我反思:我的学生是不是也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呢?从那以后,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寻找钥匙的策略。家长会的前一天,学生们都想留下来帮忙布置会场,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们来一道题:“家长会在礼堂召开,一张椅子可以坐

2人,请问我们得往礼堂里搬几张椅子?”教室里顿时像热锅的蚂蚁,生1:我们班有41名学生,就有41名家长,一张椅子可以坐2人,20张椅子坐40人,还有1人自己坐,所以应该搬21张椅子。生2:不够,两位老师也要坐呀!应该搬22张椅子。生3:还不够!(大家一脸的困惑),如果有的同学他的爸爸、妈妈两个都来,那就没地方坐了,所以就应该多搬几张椅子,以防万一……(大家又是点头,又是齐声附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