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流

商务交流
商务交流

1. 买卖双方以CIF价格术语达成一笔交易,合同规定卖方向买方出口商品5000件,每件15元以信用证支付方式付款;商品检验条款规定:“以出口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检验证书为卖方议付的依据,货到目的港,买方有权对商品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作为买方索赔的依据。”卖方在办理装运、制作整套结汇单据,并办理完结汇手续以后,收到了买方因货物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而向卖方提出索赔的电传通知及目的港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但卖方认为,交易已经结束,责任应由买方自负。问:卖方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2. 进口方委托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上规定:卖方须提交“商品净重检验证书”。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后,发现除质量不符外,卖方仅提供重量单。买方立即委托开证行向议付行提出拒付,但货款已经押出。事后,议付行向开证行催付货款,并解释卖方所附的重量单即为净重检验证书。问:(1)、重量单与净重检验证书一样吗?(2)、开证行能否拒付货款给议付行?

3.我方售货给加拿大的甲商,甲商又将货物转手出售给英国的乙商。货抵甲国后,甲商已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仍将原货经另一艘船运往英国,乙商收到货物后,除发现货物质量问题外,还发现有80包货物包装破损,货物短少严重,因而向甲商索赔,据此,甲商又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此案中,我方是否应负责赔偿?为什么?

4. 某企业以CIF条件出口1000公吨大米,合同规定为一级大米,每公吨300美元,共3300000美元。卖方交货时,实际交货的品质为二级大米。按订约时的市场价格,二级大米每公吨250美元。问:(1)根据《公约》的规定,此案中,买方可以主张何种权力?(2)若买方索赔,其提出的索赔要求可包括哪些损失?

5.国内某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以CIF条件向法国采购奶酪3公吨,价值3万美元,提单已经收到,但货轮到达目的港后却无货可提。经查,该轮在航行中因遇暴风雨袭击,奶酪被水浸泡,船方将其弃于海中。于是我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拒赔。请问:保险公司能否拒赔?我方应向何方索赔?

6. H机械进出口公司与国外买方订有一份CIF合同,出售机床200台。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发现有部分零件生锈,他认为这批货是存仓太久的仓底货,因此向H公司提出20%的折扣索赔。当H公司经研究后提出用全部新货物换回已交付的货物时,买方已将该批货物运往他国销售,双方由此发生争议。请问上述争议应如何处理?

7. 中国A公司(买方)与外国B公司(卖方)达成协议,以CFR上海价格向B公司购买某种工业精密仪器,买方以即期信用证付款。

合同规定:货物到达目的港,买方可对货物进行复验。买方得于货到目的港30天内凭中国商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索赔。

合同还规定:品质保证期限为货到目的口岸12个月内。

2010年3月24日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对该批货物进行检验,发现存在品质问题。买方于4月25日通知卖方要求索赔。卖方以已超过合同规定的索赔期为由拒赔。

8. 英国一公司向中国某企业出口一批易燃化工产品,合同规定外包装采用塑料袋包装。但货物到达中国口岸时,中国进口企业发现外包装为牛皮纸,而且部分包装已有破损,但进口商并未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也未取得检验证明。当该批货物运抵工厂时,包装破损不断扩大,最终引起自燃,导致巨大损失。于是,进口商向英国出口商提出赔偿全部损失的请求,而英国出口商以没有取得检验报告为由拒赔。试问英国出口商的拒赔是否有理?中国进口商存在哪些失误?

9. 有一份合同,印度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口一批黄麻。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宜布对黄麻实行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制度。A公司因无法取得出口许可证而无法向美国B公司出口黄麻,逐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问:印度公司能否主张这种权利?为什么?

10. 出口伊拉克一批商品,3-4月各装一批,即期L/C支付。合同中订有不可抗力条款,买方如期开来L/C,卖方正欲发货,获悉伊拉克爆发战争。卖方认为合同中订有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延

期履行,于是4月一起交出两批货,银行可否拒付?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怎样?

11. 我国某出口企业以CIF纽约与美国某公司订立了200套家具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某年12月交货。11月底,我企业出口商品仓库发生雷击火灾,致使一半左右的出口家具烧毁。我企业以发生不可抗力事故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美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我方按时交货。我方无奈经多方努力,于次年1月初交货,美方要求索赔。试分析:(1)我方要求免除交货责任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2)美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12. 印度商人与英国商人签订出口农产品合同,条件为CIF伦敦,交货期为11月份。后发生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被封闭。印度商人称发生战争导致的不可抗力因素不能交货。英国商人不同意,称可绕道好望角,而印度商人说要增加许多运费,让英国商人承担。英国商人不同意承担。印度商人是否还要交货?

13. 我方按FOB条件进口商品一批,合同规定交货期为5月份。4月8日接对方来电称,因洪水冲毁公路(附有证明),要求将交货期推至7月份。我方接信后,认为既然有证明因洪水冲毁公路,推迟交货期应没有问题,但因广交会期间工作比较忙,我方一直未给对方答复。6、7月份船期较紧,我方于8月份才派船前往装运港装货。因货物置于码头仓库产生了巨额的仓租、保管等费用,对方便要求我方承担有关的费用。问:我方可否以对方违约在先为由,不予理赔?为什么?

14. 我某外贸公司与国外B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合同,信用证规定“数量9 000公吨,7-12月份分批装运,每月装1 500公吨”。卖方在7-9月份每月装1 500公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第四批货物原定10月15日装运出口,但由于台风登陆,第四批货物延迟至11月2日才装船运出。当受益人凭11月2日的装船提单向银行议付时,遭银行拒付。后来受益人又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银行付款,亦遭银行拒绝。问:在上述情况下,银行有无拒付的权利?为什么?

15. 某国内企业与瑞士R公司谈判一个独家经销合同,拟与该公司签订10年独家出口合同。瑞士R公司要求该合同受瑞士法律管辖,而且仲裁地点在瑞士,请问此条件能否接受,如何处理?

16.甲方与乙方签订了出口某种货物的买卖合同一份,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规定:“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同意提交仲裁,仲裁在被诉人所在国家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乙方提出甲方所交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不符,于是双方将争议提交甲国仲裁。经仲裁庭调查审理,认为乙方的举证不实,裁决乙方败诉,事后,甲方因乙方不执行裁决向本国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乙方不服。问:乙方可否向本国法院提请上诉?为什么?

17. 深圳某公司与德国一家进口商达成一笔交易,贸易条件为FAS盐城港,出口一批五金加工产品,合同规定收到货物后两个月支付货款。同时进口商主动提出,一旦发生争议在深圳法院起诉,不得提起仲裁,对此,出口商表示同意。该公司发货后,迟迟得不到进口商的回音。两个月过去后,出口商主动向进口商提出付款要求,而进口商不作答复。在出口商再三催促下,进口商以货物质量与合同不符为由拒绝付款,但并没有提交货物不符的任何有效证明。试问出口商可以在深圳法院起诉进口商吗?进口商主动提出在深圳法院解决争议的目的何在?

5. [Answer]:

卖方对此项差价损失不需负责。因为:按照国际商会《INCOTERM S2000》的解释:“FOB 是指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担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按本例的情况,卖方已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将货物在约定的装运港装上买方租派的船只上,自装船越过船舷之时起,货物的风险已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在运输途中部分大米受到海水浸泡,致使品质受到影响,这是属于风险损失范围,与卖方的交货品质无关。事实上,货物在装船时,已验明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条件的。因此,按照FOB 条件的解释,卖方不需负责。

6. [Answer]:

(1)按《INCOTERM S2000》的解释,在CIF 条件下,卖方负责装船以前的一切

风险,买方负责装船以后的一切风险。本案的卖方已将出口货物装上了船,付清运费并已取得装船提单,卖方的责任已经解除,风险已转移给了买方,所以由该船遭扣押另行转船的一切费用应由买方负担。(2)第二次运费可由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要。买方可依据《海商法》海上保险之委付,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公司,请求支付该保险标的的全部投保金额,但应以货物装船已过4个月不能成行或尚未交付收货人为限。

7. [Answer]:

本案买卖双方订立的是CIF 合同。CIF 合同的含义是卖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一切责任、费用和风险。2000通则在CIF 解释中的第B5 款规定:“买方负担货物越过装运港的船舷后一切货损货差的风险。”因此,货船在途中沉没造成的货物损失应由买方负担,买方应接受所有单据并且按合同规定支付全部货款。在接受单据后,买方可以凭单据向保险单载明的承保人(保险公司)索赔,通常可以获得相当于货物价值(CIF 价)1.1倍的赔偿。

8. [Answer]:

本例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因此要作两种回答:(1)在CIF 合同中,卖方负有两项重要义务:一是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交付货物;二是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供单据。相对来说,买方享有两项拒收权:一是有权拒绝接受有瑕疵的货物;二是有权拒受有瑕疵的单据。按这种解释,本例买方有权拒绝接受有擦改痕迹的单据。但是,事后查明,擦改是改正货物配舱的舱位号码,并非擦改重大项目的;同时又是在单据签字前擦改的。如果买方自己是收货人,此项擦改过的单据,对买方的权利并无重大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不能拒受单据,如果此项擦改给他带来不便或其他额外支出,他可向卖方提出损害赔偿。这是第一种情况。(2)但是,如果买方不是货物的直接收货人,他在卖方提交单据后,拟将这批货物转交给第三者,他是准备通过转交单据进行交割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据有瑕疵,将给他转让单据带来重大困难。因此,他拒受这种有瑕疵的单据是有充分根据的。正如施米拖夫所说:“从商业观点来看,可以说,CIF 合同的目的不是货物本身的买卖,而是与货物有关单据的买卖。”如果本例买方的目的不是买卖货物本身,而是以转让单据而获得利益,那么,这种有瑕疵的单据与他的目的直接相违背。尽管这种擦改的单据不是重大的擦改,但对于他转让单据却带来重大障碍。因此,他主张拒受单据又是合理的,在法律上也有依据。这是第二种情况。

9. [Answer]:

此项损失应由买方承担,买方不应该向该公司提出索赔。

以CPT术语成交时,风险转移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即卖方将货物交给指定承运人,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买方可投货物保险以确保损失最小。就本案例而言,该公司已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运输途中及后期风险均由买方自己承担,因此,该公司可拒绝买方的索赔要求。

10. [Answer]:

按照CIP条件成交,卖方要承担保险费和运费。因为CIP条件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风险是在承运人控制货物时转移,所以卖方要负责办理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的全程运输,而不仅仅是水上运输,因此卖方应支付全程运费。就本案例而言,卖方支付了海上运输的费用,但并没有将货物送往指定目的地,因此还需支付铁路运输的费用。由此,我方应支付货款,但不需支付铁路运费,卖方行为不尽合理。

商务沟通与交流 第二章

教案

人际交流(一) 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是一种基础性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务交流的形式、层次。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一个中国环境下常见的人际交流问题。 [请同学阅读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王先生来了,主人李某招呼他坐下,随口问他:“喝点什么?” 王先生循惯例回答“随便,随便!” 问题:1、中国人喜欢说“随便”,真的是随便怎么样都好吗? 2、李某应该怎样回答才算合理? 3、王先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4、万一有新的变数出现,又该如何调整? 5、如果王先生对主人而言十分重要,主人应该如何反映?若是不重要,又要如何反映?第一节人际交流的特点与功能 人际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情感、意愿等相互传递的过程。通过人际交流,人们可以实现交换信息、联络感情、加深关系等目的,它是组织交流、群体交流的基础,有效的商务交流往往以人际交流作为保障。 一、人际交流的特点 (一)人际交流的双方应该有共同的交流动机,都是交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实际交流中,双方具有共同的交流动机当然是最理想的了,但更多的情况却往往是双方的交流动机不对等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作为交流动机强烈的一方,就应当顾及对方的情绪、情感、态度、性格、兴趣、爱好等,运用各种手段、技巧,将交流动机相对不强烈的一方的兴趣激发出来,以达到交流目的,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在现实的商务交流中,很多公司销售人员、市场开发人员、公关人员能较快地与目标受众较好的进行交流,往往是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悟性。 (二)人际交流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三)人际交流信息传递迅速,交流形式与内容随意性较大 人际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递,不经过中间第三者,因此,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快,信息传递的数量也较少受限制。但人际交流也有另外一方面特点:交流形式与内容随意性较大。如果人际交流的链条过长,其信息传递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 (四)人际交流会出现交流障碍 人际交流中的障碍大致可以分为社会性、心理性、文化性障碍三大类。 二、人际交流的功能 (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功能 (二)正确自我定位的功能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功能 有效的人际交流可以把交流双方的思想、感情、信息进行充分的、全方位的交换,从而达到增加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第 19卷第 4期 现代商贸工业 Mode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07年 4月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李莜丁琳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文化差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商务时间观、空间观、几方面对文化差异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做了探讨 , , 的措施。 关键词 :商务沟通 ; 文化差异 ; 影响 ; 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 WTO , 各种层次、 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 , 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 , 甚至有时引 , 直接。因此 , 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研究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1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 , 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 , 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 , 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 , 习相远” ,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 (1 商务时间观 :文化不同 , 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 T ‘ 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 专时专用” 和“速度” , 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

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 , 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 , 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 , 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 , 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 , 就需要调整 , 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 商务空间观 :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 , 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 , 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 , 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 , 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西欧人喜欢保持距离 , 而阿拉伯国家则倾向于近距离的身体接触表示友好。 (3 商务价值观和道德观 :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 , 鼓励个人奋斗 , 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 , 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 , 流行中庸主义 , 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 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在道德方面 , 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 , 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 , 鼓励个人能力 , 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在国际商务沟通中 , 我方人员应尽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 在别人没有主动提出时不轻易施助于人。 (4 人际交流 :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 , 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 , 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 , 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 , 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 , 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 , 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 , 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 , 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 , 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 , 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 , 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 , 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 , 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 , 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 , 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 , 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自考商务交流(二)重点概要(已排版)

第一章:交流过程 一、商务交流的主要目标?(4个)1、被对方接收(倾听或阅读)2、被对方理解3、被对方接受4、引起对方反响(改变行为或态度) 二、商务交流中有哪些非语言交流的形式【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 1、表情:微笑,皱眉 2、手势:借助手和身体的动作解释或强调语言信息 3、姿势:怎样站立或坐着 4、方位:面向别人或转开 5、目光接触:注视或不注视别人,注视的时间长短 6、身体接触:轻轻拍背或搭肩 7、接近:与对方站或坐的距离 8、点头:表示赞同或反对,鼓励别人继续讲话 9、仪表:修饰和衣着 10、讲话中的非语言表达:以音调强弱变化表示强调和停顿,语气和声调(辅助语言) 11、写作中的非语言表达:字体,书写格式,文章结构,书面整洁等。 三、影响商务沟通/交流的障碍【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 1、感觉差异:由于人们在年龄、国籍、个性等背景以及过去经验的不同,会引起感觉差异和对情境的不同认识,这也是产生其他交流障碍的根源。 2、武断:人们观其所想看的和闻其所想听的,往往偏离客观而凭自己主观判断得出结论。 3、成见:由于人们需要汲取经验,因而也存在以一概全的风险。如看到一个人的行为特点而盲目判断一类人行为的特点。 4、缺乏了解:由于知识程度不同,背景不同的人之间交流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交流双方意识到对方的知识水平差异,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交流。 5、缺乏兴趣:接收者对你的信息不感兴趣是交流中的最大的障碍之一,交流时应注意这种障碍的存在。故交流时应该增加信息的吸引力,以引起接受者的共鸣。 6、自我表达困难:交流者很难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交流很大的一个障碍,如缺乏信心,所以做一个精心的准备和努力该进语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7、情绪:无论交流者或接收者的情绪都能造成障碍。如激动的情绪会使你讲话语无伦次甚至完全不是你的本意。但激动和热情的情绪将有助于交流。 8、个性:个性的差异会引起交流的问题,如一些人的傲慢专横。这种个性是交流失败的常见原因。旁人的个性我们很难改变,但沟通者应该通过调整自己的个性及行为来为沟通提供积极的作用。 四、在交流过程中要考虑的6个基本因素:【09年】1、为什么(目的)2、何人(接收者)3、何时4、何地(地点和场景)5、何事(主题)6、怎样(语气和风格) 五、商务策划中应遵循哪七个步骤来策划策划信息?1、列出你的目的;2、收集信息;3、信息分组;4、将信息条理化(编排资料方法:时间顺序、空间(地点)顺序、重要性顺序、复杂性顺序、熟悉性排序、因果关系排序、专题顺序);5、列出纲要;6、写出草稿;7、编辑和完成终稿。 六、交流对于企业经营的必要性:1、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2、更有效的决策;3、提高工作积极性;4、提高工作效率 七、企业内部交流的必要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各类人员所组成的,而且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使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信息需要在组织内部的人员之间进行传递。 八、企业外部交流的必要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又必然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保持联系。 第二章:有效的口头表达 一、简述商务环境中进行有效口头交流的两个特点(技能)?1、个人素质:清楚、准确、移情作用、真实、放 松、目光接触、外表(个人的干净和整洁、穿着和外表要适合环境)、姿势(姿势与音质也有关系,好音质的特点是:机敏、愉快、清晰、充满感情) 2、声音素质(影响说话声音的因素):速度、使用停顿、语调。 二、简述好音质(讲话)应具备的特征?1.机敏2.愉快3.清晰(吐字清楚)4.富有表情(声音充满感情) 第三章:倾听 一、认真倾听产生的有益结果?1、对他人是一种鼓励;2、拥有全部的信息;3改善关系;4、解决问题5、人与人之间的进一步理解除此之外,倾听还有以下好处:信息、理解、说话者同样认真听取对方讲话、合作 二、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良好倾听的10条帮助):【06年,07年,08年】 1、为听做准备:主动的去听,尽力去思考讲话者要说的内容,确保正确的态度即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增强悟性和理解力即提前掌握所交流内容适当的背景知识。为会见、访谈或讲座做一些准备工作。 2、兴趣: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可能与你、与你的工作、与你的兴趣有关的信息。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利用他们所说的话。 3、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是指要意识到自己的成见或者意识到你会将不符合自己思想观念的信息加以调整。意味着尽量不要注意讲话者的外表和举止。不要因为你不喜欢他们的外观就排斥他们的想法。 4、倾听主要观点:差的倾听者倾向于只听事实。要学会区分事实和原理、观点和举例、证据和辩解。主要观点可能在讲话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必须仔细听。 5、以批判的态度听:在无偏见的情况下,对讲话者使用假设和辩解持批判的态度,并小心估量主要观点背后的证据和逻辑基础。 6、抵制分心:集中注意力,主观上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努力抵制注意力听的过程中下降,在结束时又上升的情况,使注意力保持稳定。不能因为讲话者的衣着、外表、使用的词汇、风度和使用的可视的、口头的与书面的辅助物而分散注意力。 7、记笔记:对讲的一些必要内容,一些要点或一些例子,做一些笔记。一般讲话者讲完之后再记笔记可能效果会更好。 8、帮助讲话者:尽可能表现出有兴趣,来鼓励讲话者。一些听者反应,如轻轻点头并等待、注视讲话者、重复讲话者最后几句话,将鼓励演讲者继续讲下去。 9、克制:作为一个好的听者,或许最困难的莫过于不要插话。要耐心。 三、列出四种需要良好倾听技巧的商务场景?(06年考题)1. 面谈2. 小组讨论3. 面对顾客抱怨4. 面对别人发表评价意见5. 会议6. 听讲座。 四、列出你在与一位商务同事交谈时,可以表示你在认真倾听的五种方式?(05年考题)1.点头表示赞同,或说“我知道了”“嗯嗯”“是吗?”等2.以提问方式确认代表所说的意思。3.重复代表讲过的话,以表示理解了代表的意思。(你是说。。。你提到了。。。 你描述了。。。)4.在多数时间里,让代表讲话。5.不要打断代表的讲话。6.始终关注代表,不要走神。 第四章:非语言交流 一、列举积极的非语言交流的形式,并从案例中找出相应的案例。【07年,08年,09年】在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信息可能暴露出某些东西,注意顾客非语言信息,有助于了解他人的真正意图,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交流者本人引用非语言交流能让顾客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常见的非语言交流形式: 1、附加交流:指语言之外的交流,包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伴随的行为举止和语气等其他形式的交流,敏感的人能 够从别人的话语中感受到比语言所表达的更多的东西,例如顾客浏览时说“谢谢,很好,我只是看看。”顾客这时说一 切都很好,而有时事实并非如此。 2、言外之意:即用语调强调的话外之意,例如“他没有那样说,但他说话的方式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说话的方式可 能包括挖苦或讽刺,如店员说“我能帮助你吗?”,实际透露的是“你能不能快些做决定!” 3、身体语言: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通过表情、姿势等方式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例如顾客用瞪眼睛表 示对劣质服务的气愤等。 二、非语言交流还有其他那些形式?1、无声语言:沉默、时间、身体语言2、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空间属于自己的感觉。3、空间和地位:空间通常直接与地位相联系。4、领地5、个人空间距离:我们准备接触他人的距离6、触摸7、方向和姿势8、面部表情9、姿势 三、人们利用姿势表达的四种不同意思:1.交流信息2.交流情感3辅助讲话4 表现自我形象 第五章:电话交流 一、电话交流与面对面交流在信息沟通上的差异,优势和劣势?(05考题) 优势: 1、速度快;2、即使人们不能相见,它也可使人们相互谈话;3、它十分平等:地位、外表和环境都看不到;4、它有很强的遮盖作用:它没有与顾客面对面时的社会和情感的影响。 劣势:1、总也接不通某个电话,要找的人找不到,错号或占线,会浪费时间;2、没有第一印象;导致接受信息不准确3、不见面的声音。 二、利用电话或语音信箱进行交流时应注意的要点?(05年试题)1.信息应当清楚、间洁和准确 2.了解打电话和收电话人的姓名、身份3、措辞恰当4. 接收方应使用良好的倾听技巧5.注意语气。 三、打电话的基本准则:简明、礼貌(微笑)、机智、声音清楚、说话慢些、形成积极的个性。 四、在打电话时,怎样形成积极的个性:1、打电话时,不要担心你的外表,使用身体语言;2、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说或正在听的话上;3、在面部表情上要反映出积极向上的感觉;4、努力放松;5、不要使用专业语言;6、避免使用陈词滥调;7、当你说谎时,你的声音会不自然的长高,这在电话里很容易被察觉;8、讲话中对“你”、“你的”和打电话人的名字要加重语气;9、要用等同的语言来代替某些身体语言。 五、接线员一般被打电话的人看作是整个组织的形象代表,应当认真地选用和培训他们。 接线员应6种素质:1、语言的可理解性;2、速度;3、礼貌;4、准确;5、判断力;6、机敏 帮助接线员更好工作的七个注意点:1、了解组织所有电话系统是如何运转的;2、提供你需要的电话号码;3、要求她为你拨通电话后不要立刻离开;4、第一遍铃 响后立即接电话;5、根据要求行事不拖延;6、当你可能不在时,提前告诉她们;7、向可能给你打电话的人提供直线电话号码,这样他们就不用通过接线员了。 六、打电话 1、打电话之前,接线员要做那些准备工 作?1)回答有效交流的6个问题;2)记 下想要做的事、其中的要点等要注意的问题;3)准备好在谈话过程中可能需要的 文件;4)准备记录纸;5)了解清楚你要 通话之人的姓名;6)了解哪个时段电话 费较为便宜;7)拨号要细心。 2、打电话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1)致以 问候、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要找人的姓名; 2)耐心等待接电话之人;3)如果电话被 挂断了,过几秒钟再重拨;4)打短电话:大多数电话可在20秒内达到目的;5)清 楚地表达你的主题或问题,使受话人充分 了解你的意思;6)不时地查看你打电话前记下的内容;7)偶尔要停顿一下,以得到反馈;8)姓名和地址要拼读、数字 要重复一遍;9)做记录;10)在长时间的电话交谈结束前要总结一下主要观点; 11)配合接线员做好留言;12)要有礼貌;13)公认的打电话惯例是,如果你是打电话人,那么你就决定何时结束电话。 3、打电话之后还有那些工作要做?1)在记事本上记录相关内容,以便日后查询;2)注明日期和归档;3)在日志上记 下未来活或继续联系的有关日期;4)向与 此事有关的人员通报电话结果。 七、如何控制谈话的过程:1、确认你清楚地知道电话要达到的目的;2、采取主 动;3、开始打电话时,都要通过说明你是谁和为什么打电话而与对方有一个口头的“握手”;4、借用对方的谈话网络和 词汇以产生好感; 5、使你的论点简单化;6、利用足够多的问题来使谈话进行下去;7、寻找共同点,搁置分歧;8、重点的话语后要停顿一下,以使对方有所反 应;9、寻找共同点时要提供多种选择。 八、利用电话收集信息: 1、打电话之前:1)确定所需信息;2)设计出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使你得到想 要的信息3)决定哪些公司、个人、组织等可能会有你所需的信息。 2、打电话过程中:1)电话接通时,要有礼貌并讲得具体;2)如果第一个电话未能找到所需信息,不要失望,再接着打 下一个电话;3)确认你正在与合适的人谈话;4)立刻记下所得到的信息;5)答谢。 九、接电话: 1、打电话之前:1)清楚你所在的组织的电话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特别是如何转接电话;2)永远不要不拿笔和纸来接电话;3)在电话附近要有:笔、本、内部电话目录、约见日志;4)在接电话之前, 要停止与他人的谈话和减少噪音。 2、打电话过程中:1)要考虑打电话者的需要,并尽可能快地告诉他们需要知道的每一件事;2)准备回答问题,或者告之能回答问题的人,或者将电话转接它 处;3)如果作为秘书,要为上司筛选一下电话;4)认真听电话内容并做记录;5)如果听不清对方讲话,要请讲话人说慢些或拼出姓名和地址的写法,并且你要复述一遍。6)要弥补因没有面对面交流而带来的不足。7)不要被周围的事或人分散你的注意力,并不要同时打两个电话;8) 要与打电话人一样注意节省时间和话费;9)不要在你找资料时让打电话人拿电话等着,要过后给他回电话;10)如果电话断了,就将电话放下,等着打电话人再给 你打电话;11)在电话结束前,要重复谈话的主要内容并复述一遍记下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给打电话人一个机会来修改其

2018年10月自考《商务交流(二)》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商务交流(二)》真题(完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表明要进行轻松而无拘束讨论的位置关系是 A.背对他人 B.隔着桌子面对面坐 C.坐在与对方约成直角位置且同样高度的椅子上 D.坐在与对方约成直角位置且不同高度的椅子上 2.“没有准备好的计划或问题框架”的面谈类型是 A.非结构化面谈 B.一般结构化面谈 C.高度结构化面谈 D.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面谈 3.策划交流信息的第二个步骤是 A.收集信息 B.将信息分组 C.列出目的 D.列出纲要 4.在召开电话会议时,参与者做法正确的是 A.不要和别人同时讲话 B.提出问题时,无需明确提问对象 C.可以在同一个房间举行附带会议而不告诉主席 D.若没有现成的答案,就不应答别人的提问 5.分配演讲时间的一般原则是 A.开场白占30%,正文占50%,结束语占20% B.开场白占30%,正文占40%,结束语占30% C.开场白占10%,正文占80%,结束语占10% D.开场白占20%,正文占60%,结束语占20% 6.社会距离的远状态适用于 A.非正式的聚会 B.社会和商务交往的场合 C.非个人事物和一般性谈话的场合 D.通常为政治人物或社会名人所用 7.下列属于“群体建设和维持角色”所执行的功能是 A.鼓励 B.调解 C.评价 D.总结 8.在影响群体效率的因素中,最简单的“不可控因素”是 A.群体生产率 B.群体位置 C.群体规模 D.群体在组织等级制度中的位置 9.下列关于群体决策表述正确的是 A.所需时间往往较短 B.有更多可利用的信息 C.更愿意接受风险较小的决策 D.比个人独自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成效、效率更高 10.效率很高,看起来比较平衡的商务书信的格式是

跨文化商务交流

跨文化商务交流 迄今为止,背景不同的人给文化下了很多定义,但一般意义上,文化指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风俗、习惯等综合,这种综合决定了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它具有约束力,影响着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不同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习俗等等。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发生的活动,这就意味着,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考虑到商业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取得同外方谈判的成功,跨越文化的局限是一件艰巨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不管是什么技术、不管某个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所有的商业交易都是由人来做的。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几乎影响谈判过程的各个方面,小到说话的艺术,大到决策过程,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会使谈判复杂化,甚至会阻碍谈判。例如,美国人吃完手抓的食品后把手放在嘴里吮吸,中国人很不习惯;而中国人吃饭时,若不分餐美国人则难以下咽。所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合作对手的文化,是谈判与合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所在。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哪些具体的文化因素在起着作用呢?下文中提到的一些因素一般被认为对国际商务谈判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语言和交流 人们的交流方式,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直接影响着国际商务谈判。语言是谈判力量的一大源泉,几乎在各种谈判中,无论大小,重要或是不重要,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将成为是否达到谈判目的的决定因素。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讲话的内容尚有误差,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讲第二种语言时,误差肯定会更大,这是因为语言决定着文化,不同的语言有其独特的建构信息的方式。操双语者要在语言之间转换,在转换过程中,他们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思维过程,以适应所使用的语言。所以跨文化谈判总是面临着语言障碍,为了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一般商务英语谈判要求使用翻译,一个好的翻译不但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根据传统,日本人认为直视另一个人的眼睛是不礼貌而且危险的。即便是今天,大多数日本人都会避免与谈判对手进行那种令人难堪的、直接的眼神交流。对方过多的直接眼神交流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因此,由于日本人不正视对方的眼睛,中国的谈判者可能会认为“出现了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历来认为眼神交流是一种通常的交流方式。 二、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以文化衡量人们的行为以及后果的标准。它们影响着人们理解问题的方式,也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不同的文化中,价值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在一种文化中很恰当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会被看成是不道德的。比如,美国人认为搞裙带关系是不道德的,但大多数拉丁美洲文化却将它视为一种义务。因此,了解某个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个人行为重受尊敬的程度时很重要的。我们这里的讨论将注重那些对理解社会经济活动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更具体地说,是那些为增进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值得注意的价值观念。 1.伦理观念 中国的伦理观念较重。“熟人”和“关系”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一旦关系得到确立,双方成了熟人或朋友,优惠和慷慨相助的局面就出现了,信任和包容的程度也就提高了,所以中国人有较多的口头约定。美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不大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而且力图把生意和友情分开。对问题的处理,惯用的是法律手段,律师出面解决问题是常见的,显得

商务交流(D)

2012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 级_________专业__商务交流___课程 试卷类型:D 卷 考试类型: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阅卷人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提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直接影响群体生产率及成员满意度的因素是( ) A.成员的个人及心理特点 B.任务要求,例如完成任务可利用的时间 C.群体在组织/社会的相互关系 D.成员的参与方式与程度 2.在会议议程中,对于需要讨论的业务事项,安排顺序的通常原则是( ) A.先按排例行公事,再安排讨论新问题;先安排简短或紧急的事项,再安排比较费时的事项 B.先安排讨论新问题,再解决例行公事;先安排简短或紧急的事项,再安排比较费时的事项 C.先安排例行公事,再安排讨论新问题;先安排比较费时的问题,再安排简短或紧急的事项 D.先安排讨论新问题,再安排例行公事;先安排比较费时的问题,再安排简短或紧急的事项 3.以下行为不是“隐秘议程”具体表现的是( ) A.保护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 B.承认在过去的错误上表现出的无能 C.结成特别联盟 D.想引起别人(或某个上级)的注意 4.在身体语言中,最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倾向的莫过于( ) A.说话声音 B.面部表情 C.语气 D.沉默或停顿 5.面谈的组织控制程度常被描述为( ) A.非结构化的 一般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标准化的 B.结构化的 非结构化的 一般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的 C.非结构化的 一般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的 一般结构化——标准化的 D.结构化的 非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的 高度结构化——标准化的 6.下列报告类型中适合于作正式年终工作报告的是( ) A.口头报告 B .信函报告 C .示范报告 D .多页文件报告 7.演讲者直接与听众进行视觉接触,显示出( ) A.演讲者的身份 B.听众很在意演讲者 C.演讲者的诚实 D.演讲者的博学 8.当对确定的主题寻求明确的答案时,最常用的提问类型是( ) A.引导性提问 B.直接的提问 C.提示性提问 D.无限制的提问 9.列标题目录这种提要类型具有许多优点,但不包括( ) A.突出主要观点,结构清晰 B.保持与听众目光交流 C.易于使用 D.即使对主题不很熟悉也不会失去条理 10.下列关于投影仪这种视觉辅助手段表述正确的是( ) A.演讲者可以完全控制并且更具有灵活性 B.演示具有真实感 C.允许移动并有戏剧效果 D.提供你所谈论问题的实物 11.适用于表示两个独立变量的信息的曲线是( ) A.简单曲线 B.分隔的复合曲线 C.复合曲线 D.离散型曲线 12.下列最好由群体来执行的工作是( ) A.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B.判断的对象意义明确的工作 C.要求智力技能而非手工的工作 D.对于记忆和回忆信息不是很重要的工作 13.为了避免失误,计划一次交流时必须弄清几个问题,但不包括( ) A.交流信息的策划 B.交流的目的、对象 C.交流的主题、语气、风格 D.交流的时间、地点 14.领导风格对群体的生产率和士气有不同的影响,下面体现民主风格的是( ) A.成员计划行动且用自己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领导只有在必要时进行引导,提出一些技术性的建议 B.成员的行动由领导者计划,成员对下一步做什么几乎不知道 C.领导者的行为受达到目标就要不断地指导这一信念支配,工作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 D.领导者几乎完全不关心目标的实现,任务可能不被执行,成员的满足只来自实现个人目标而非群体目标 15.下列选项中无益于演说家树立积极形象的是( ) A.良好的姿势 B.真实自然,坚定且充满信心 C.热情洋溢 D.认为只要表达清楚、自然,穿什么衣服是次要的 得分 评卷人 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这使得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商务沟通中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国界的商务沟通中,往往由于彼此文化的差异而导致商务信息传递不畅,甚至有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严重时还会造成分歧和矛盾,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办事效率。因此,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寻找正确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主要的商务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其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背景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名言“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主要的文化差异有: 1、时间观: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爱德华·T·霍尔把时间的利用方式分为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和各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性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中欧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中东和拉美文化具有此类特点。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视时间为金钱,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都不涉及正题。因此,两个采用不同时间利用方式的经营者遇到一起时,就需要调整,以便建立和谐的关系。 2、空间观:不同群体空间开放程度不同,如美国人工作时开门表示愿意与外界沟通,而德国人工作时喜欢闭门享受安静的空间。空间占有欲不同,有的国家喜欢将所有的空间利益据为己有,而有的国家追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分工协作。对各自空间保留的需求不同。 3、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的伦理体系重视竞争,鼓励个人奋斗,倡导民众不断开拓进取,通常在取得成就后会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体现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东方文化鼓励民众遵规守纪,流行中庸主义,主张含蓄的表达和谦虚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过度的谦虚是不受国际主流文化欣赏的。在道德方面,东方强调奉献和助人,而西方人注重独立平等和自我意识,鼓励个人能力,不允许他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4、人际交流:商务礼仪虽不是沟通活动中最主要的差别,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在寒暄方式上,中国人喜欢询问对方的姓名、职业等个人情况,而西方人忌讳陌生人问及个人私事,因此在见面的寒暄环节应注意方式和内容,以免礼貌的问候和善意的关心被外方误会为干涉私事。在致谢方式上,通常中国人对于赞美都会谦虚回敬,而西方人推崇自身价值的肯定,总是得意的致谢。在交流上,性格直爽的美国人总是直接简洁,而谨慎又重礼仪的日本人通常不明确说不,尽可能含蓄的推委。在招待方式上,西方人主张自便、自取所需,而中方对待来客热情周到,有时过度的热情被西方人视为不文明。因此,了解不同的文化对商务沟通的影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惯风俗,从而在商务沟通中事半功倍。 二、克服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 之所以讨论文化差异及其形成的障碍,就是为了在商务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来说,应立足以下几点来解决文化冲突: 1、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适应。客观地说,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商务沟通的作用而对此缺乏关注。商务活动从事者们必须意

7月全国商务交流(二)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商务交流(二)试题 课程代码:0089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工作更适合由群体执行?( ) A.要求有某些分工的工作 B.判断对象意义明确的工作 C.智力技能要求高的工作 D.常规、例行的工作 2.如果在演讲准备过程中,感觉没有足够的观点你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很多,但下列哪种不合 ..适.?( ) A.查阅与演示题目有关的资料 B.利用一切机会与别人讨论这个主题 C.认真整理思路 D.增加相关主题与内容 3.“头脑风暴法”能够有助于解决一些新问题,在进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 A.记录所有的想法 B.促使成员产生又多又快的想法不需重视质量 C.鼓励对想法进行组合和引伸 D.不断进行内省对自己的想法作出判断 4.下列对“群体及群体交流”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群体交流有助于提高群体士气 B.群体决策有利于节省时间 C.群体交流可以产生更多更好的建议 D.群体更适合于做一些要求判断、创造性和记忆的工作 5.当你与你的主管交流时,下列哪种情形最容易发生在“交流信息的理解到接受”过程?( ) A.使用语言不当 B.被打断 C.本人信心不足 D.信息的说服力和依据不足 6.下面对电话交流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具有平等和遮盖的作用 B.无须注意面部表情 C.无法影响和控制对方的言行 D.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7.下列不属于 ...影响群体生产率和成员满意度的可控变量是( )。 A.成员的个人及心理特点 B.成员间的友好关系 C.成员参与的方式与程度 D.领导风格和群体对任务的激励 8.下列不属于 ...影响群体生产率和成员满意度的环境变量是( )。 1

商务交流(二)02第二模块答案提示

第二模块群体交流综合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名词解释 1.可控变量:是指那些可以改变以使之适应于改进群体的生产率和成员满意度的因素。 2.不可控变量:是指群体被指定承担某项任务,个人对他们可能与谁一起工作,自己执行怎样的任务,以及活动的环境等无法选择和控制。 3.隐密议程:在群体交流中,大多数人的参与所带着的不同于群体目标的个人目标。 4.电话会议:小组之间通过电话进行的跨地区交流。 5.电视会议:通过图像传播进行跨地区的群体之间交流。 二、问答题 1.为什么需要群体交流(工作)? 提示:(1)有需要分工协作的工作; (2) 有需要手工而不是智力技能的工作; (3) 有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4)有需要凭记忆和过去信息完成的工作。 2.请说明群体(交流)的优点与不足。 提示:优点:①群体可以作出更多的承诺;②有利于更好的决策;③有更多可利用的信息; ④有更多更好的建议;⑤可以做更大胆的决策;⑥有更高的效率。 不足:①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②由于从众心理,容易作出乎庸的决策;③群体讨论的多,付诸行动的少。 3.影响群体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提示:(1)凝聚力。凝聚力的大小将对每个成员是否遵守群体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2)群体生产率和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即: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 ①不可控变量包括:群体规模、环境因素和任务因素; ②可控变量包括:领导风格和群体的相互影响与角色, 4.随群体规模的扩大、人数的增多,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 提示:(1)在群体中有突出贡献者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的鸿沟加大 (2)群体领导者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协调活动; (3)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减少; (4)群体可能对小问题降低了敏感性; (5)采取一致同意的决议减少,独裁式的决断增加; 5.安排会议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提示: (1)选择与会者都能出席会议的时间; (2)选择合适的会议地点; (3)收集和准备必要的会议资料; (4)起草会议日程; (5)邀请与会者,并给出具体的到会路线。 6.说明会议主席的主要职责。 提示: (1)决定会议目的,明确会议主题; (2)明确会议讨论的范围; (3)确保人们围绕主题依次发言; (4)尽可能做到公正,尽全力避免与会者的争论; (5)确保其他成员了解会议进展情况。 7.可能导致会议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会议的目的不明确,组织不当; (2)会议本身没有必要召开; (3)与会者没有准备; (4)不该来开会的人参加了会议; (5)时间和会场选择不合适; (6)议程安排不当; (7)与会者的参与方式不适宜; (8)会议的主持人不胜任。 8.通常召开会议的目的有哪些?如何成为有效的会议的参与者? 提示:(1)会议的目的:①分享信息,交流观点;②说服或建议采取行动; ③寻求创意,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④选择最好的方案并拟出行动计划。 (2)如何做一个有效的参与者: ①充分准备,仔细阅读有关会议日程、记录与文件并准;②在会上的表现要有分寸,注意考虑其他有关的人; ③认识到交互作用过程必须是双向的,要灵活和宽容;④认真积极地倾听; ⑤努力克服可能存在的交流障碍;⑥辩证地思考,认真地分析问题; ⑦愿意并能够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清晰扼要地发言; ⑧具有恰当的时间意识,包括发言的时间和会议时间的安排;⑨具有合作与调节的愿望,以实现群体目标。 9.群体决策有哪些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提示:(1)权威决策法:①由主席决定;②快速高效;③成员可能没机会表态。 (2)投票表决决策法:①一般认为比较公正;②投票时机很关键;③可能分裂群体成员;④因少数人没同意而拒绝承担责任。

2018年10月自考00892商务交流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商务交流(二) 试卷 (课程代码0089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表明要进行轻松而无拘束讨论的位置关系是 A.背对他人 B.隔着桌子面对面坐 C.坐在与对方约成直角位置且同样高度的椅子上 D.坐在与对方约成直角位置且不同高度的椅子上 2.“没有准备好的计划或问题框架”的面谈类型是 A.非结构化面谈 B.一般结构化面谈 C.高度结构化面谈 D.高度结构化一标准化面谈 3.策划交流信息的第二个步骤是 A.收集信息 B.将信息分组 C.列出目的 D.列出纲要 4.在召开电话会议时,参与者做法正确的是 A.不要和别人同时讲话 B.提出问题时:无需明确提问对象 C.可以在同一个房间举行附带会议两不告诉主席 D.若没有现成的答案,就不应答别人的提闯 5.分配演讲时间的一般原则是 A.开场自占30%,正文占50%,结束语占20% B.开场白占30%,正文占40%,结束语占30% C.开场白占10%,正文占80%,结束语占l0% D.开场白占20%,正文占60%,结束语占20% 6.社会距离的远状态适用于 A.非正式的聚会 B.社会和商务交往的场合

2010年7月商务交流(二)自考代码00892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商务交流(二)试题 课程代码:0089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确保交流有效的首要指导原则是() A.操作性B.效益性 C.预见性D.目的性 2.策划交流信息的第二个步骤是() A.列出纲要B.列出目的 C.收集信息D.将信息分组 3.讲话者应具备的特征是() A.机敏、愉快、清晰、富有表情 B.声音的有效应用、富有表情、愉快、机敏 C.富有表情、机敏、清晰、语速的适中 D.有效的使用停顿、富有表情、语速适中、愉快 4.研究发现,人处于交流状态时() A.传递信息占45%B.传递信息占61% C.接收信息占61%D.接收信息占45% 5.“要求被面谈者提供看到过或经历过的某些事”的信息类型是() A.行为状况信息B.价值观信息 C.描述性信息D.态度及信念信息 6.“具有可记录性,画面或文字较小”的视觉辅助手段是() A.白板B.翻纸板 C.磁板D.模型 7.下列不属于 ...“隐秘议程”的是() A.保护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B.利用会议“贬低”对手 C.结成特别联盟D.承认在过去错误上表现的无能 8.群体生产率通常相当高的领导风格是() A.民主的风格B.独裁的风格 C.自由的风格D.放任的风格 9.在群体交流中,发起行动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是() A.任务和维持双重角色B.群体建设和维持角色

C.任务角色D.无功能行为的角色 10.由主席决定,快速、高效的决策方法是() A.多数/投票表决决策法B.权威决策法 C.趋同决策法D.达成一致决策法 11.下列属于秘书或记录员在会议之后的职责是() A.监控进展B.有效的决策 C.执行行动计划D.起草备忘录 12.在召开电话会议时,参与者欠妥当 ...的做法是() A.不要和别人同时讲话 B.发言前稍等片刻,以确认别人真正讲完了 C.当提出问题时,明确提问对象 D.若没有现成的答案,就不应答别人的提问 13.通常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开场白是() A.非正式的话题B.意向推测 C.引证D.说明主题或标题 14.最具艺术性,简短、幽默的方式所对应的演讲目标是() A.告知或描述B.指示或解释 C.说服或激励D.招待或娱乐 15.与口头交流相比,书面交流的优势是() A.适合困难的或者复杂的信息,可以进行回顾 B.更加适合表达感觉和感情 C.可以获得即时反馈 D.更加个人化、个性化 16.商务书信中适用于融资和信贷管理的书信类型是() A.订单B.信用证 C.促销信D.投标 17.下列属于正式报告的类型是() A.检验报告B.初始报告 C.进展报告D.调研报告 18.适用范围广,但是成本较高的研究方法是() A.桌面调查法B.观察和记录法 C.问卷调查法D.面谈法 19.在写作报告时必须明确报告的新闻价值的目的是() A.公开宣传B.作为存档 C.提供信息D.完成法律义务 20.下列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和趋势,且包含两个独立变量信息的曲线类型是()

跨文化商务交际答案

名词对应。(Kinesics):the nonverbal behavior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 of the body. (身势):非言语行为相关的运动身体肌肤上或局部的身体。 (etiquette):it refers to manners and behavior considered acceptable in social and business situations. (礼仪): 它指的是礼貌和行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在社会和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pragmatics):it i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use the language to reach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that language has on human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语用学): 它是研究如何说话者可以运用语言达到成功的交际,而且该研究结果的语言对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power distance):the degree to which power differences are expected and accepted by society. (权力距离): 在何种程度上的力量和接受不同是被期望的社会。 (Values): a learned organization of rules for marking choices and for resolving conflicts. (价值观): 学会组织的规则为标志的选择和解决冲突。 (reverse culture shock):it refers to the “shock” one experiences upon returning to one’s home culture after growing used to a new one. (反向文化冲击): 它指的是“震惊”一经使用后返回到一个新的增长一对一的家居文化体验。(Recovery stage):a stage of culture shock characterized by gaining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culture. (恢复期): 一阶段的文化冲击获得一些新的文化的理解的特点。 (Semantics): it is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a system that relates words to meaning. (语义): 这是含义的话,一个系统,涉及词意义的研究。 (Memo):it is a hard-copy document, used for communicating inside an organization, usually short. (备忘录):这是一个硬拷贝文件,供组织内,通常短暂交流使用。 (proxemics):the study of people’s perception and use of space. (空间关系学): 人们的看法和空间利用研究。 (uncertainty avoidance):the degree to which the society is willing to accept and deal with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规避): 在何种程度上愿意为社会接受和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Individualism):the degree to which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and action is accept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society. (个人主义): 在何种程度上个人决策和行动是社会所接受和鼓励。 (taboos):practices or verbal expressions considered by a society or cultures as improper or unacceptable. (禁忌):方式或一个社会或文化视为不当或不可接受的口头表达。 (superstitions):beliefs that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knows laws of science or what society considers to be true and rational. (迷信):信仰与科学规律的认识还是什么社会认为是真实和理性的不一致。 (culture shock):this term expresses the lack of direction, the feeling of not knowing what to do or how to do things in a new environment, and not knowing what is appropriate or inappropriate. (文化冲击):这个词表达了缺乏方向,在不知道该怎么做或如何在新的环境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是适当或不适当的感觉。 (rejection): a coping mechanism ag ainst culture shock in which we think we don’t need anybody,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