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宗教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的宗教
西藏佛教史籍对佛教如何传到西藏有一个神话记 载。传说大约在公元5世纪,一天吐蕃王室的祖 先拉托多聂赞在雍布拉康屋顶上休息,忽然天上 掉下来几件佛教宝物,国王不懂它们的用途,只 听见空中有声音说,在你五代以后将有一个懂得 这些东西的赞普(吐蕃王朝的国王)出现。 “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与西 藏原始宗教斗争、融合而演变成的具有西藏地方 色彩的佛教 。
第四, 藏传佛教的仪式习俗及文化成就影响了藏 族共同体心理和意识的发展。 佛教传入藏区后, 经过一千多年的渗透、排斥、 变形和适应, 已经成为藏族文化体系中最为核心 的部分。藏族的很多节庆习俗都渗透着藏传佛教 的教义与思想, 西藏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也多以佛 法和戒律为其蓝本, 在藏族的文学、音乐、舞蹈、 绘画、建筑等艺术中都能发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 响。胜Leabharlann 幢金鱼宝瓶莲花
白海螺
吉祥结
宝伞
金轮
藏传佛教知识体系对藏族心理和人格的影响
宗教尽管与科学不同, 但是它们从本质和 精神特质上都是为世界提供解释的。人类 学家洛宾霍顿指出, 在给定对日常秩序所 在的不同假设——人格的( 宗教)或无机的 ( 科学)——的基础上, 宗教和科学所应 用的理论观念都是对常识世界的自然的类 推进行变换的结果。
“玛尼”来自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 叭咪哞”的简称,因在石头上刻有“玛尼”而称 “玛尼石”。 藏族人形容牢固不变之心为“如同石上刻的图 纹”。藏族认为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保存久远, 如格萨尔的足印、栓马石印、马蹄印以及某历史 名人的脚印等。 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 上刻写上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 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虔诚的藏族 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 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 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
风马旗 风马旗又称为呢嘛旗、 祈祷幡等,或音译为 隆达、龙达,是指在 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 石或寺院顶上、敖包 顶上经常竖立著以各 色布条写上六字真言 等经咒,捆扎成串, 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 子。因布条上画有 风 马一只,寓意把祷文 藉风马传播各处,故 得名“风马旗”。 当 牧民们路过这些地方, 都要下马致意,右绕 一圈。
灵塔是具有佛塔 和塔葬双重性质 的一种塔,据说 现在世界上只为 藏传佛教所独有。 藏传佛教佛塔种 类很多,形状各 异。
藏传佛教中的八吉祥
八宝吉祥图藏语称 “扎西达杰”,一 种组合式的绘画精 品。如果你去西藏 随处都能看到吉祥 八宝之绘画图案, 基本构思大体一致, 但有时因作者艺术 风格的不同而略有 不同之处,多为壁 画、金银铜雕、木 雕刻或唐卡的形式 出现,也有少量的 塑雕八吉祥物。
在社会与人生观方面, 佛教哲学认为众生是一体 平等的。噶举派学者岗波巴 达波拉杰大师说: “如来藏遍及一切众生之中”。但是社会的等级 与贵贱之分在藏区社会依然存在, 在民主改革前 的西藏阿里地区甚至还有数量不多的工匠户, 世 袭为业, 被视为“贱民”阶层。 藏传佛教在经过理论的调和之后, 将人与人之间 的这种差异视为人的后天规定,并将其纳入轮回 的因果序列之中, 而这种观点在被信众接受之后 就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第二, 藏传佛教关于人生伦理和道德的观念影响 了藏族成员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和社会化的形式。 在所有的人类团体中, 社会的宗教信念和实践都 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指导传递给孩子们。 正如一句 藏族格言所说, 如果一个小孩是藏族, 他就会说 阿妈和唵嘛呢叭咪哞。民主改革前, 藏族社会成 员从出生到老年终生的社会性发展都有藏传佛教 的影子相伴。 在社会道德发展方面, 藏传佛教以其博大精深的 宗教哲理、故事或格言等引导藏族形成了重视家 庭、关爱他人、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生活准则。
在不同性别的社会化上,藏传佛教的影响也清晰可 见。对男女性别的差异, 萨迦·索南尖赞在其历 史著作《王统世系明鉴》中描述道: “由于藏族 人种是猕猴菩萨和岩妖魔女的缘故, 分成两类, 父猴菩萨传出的一类, 性情宽厚, 信仰虔诚, 心 底善良, 勤奋努力, 爱做善业, 出语和柔, 长于 辞令, 这是父猴的遗种也。岩妖魔女传出来的一 类, 贪欲好怒, 经商谋利, 好盘算, 喜争执, 嬉 笑无度, 身强勇敢, 性无恒毅, 动作敏捷, 五毒 炽盛, 喜闻人过, 愤怒暴急, 这是魔女的遗种 也。” 藏族男女分别承袭了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 这也成为藏族衡量男女价值的标准。
第三, 藏传佛教的教义思想、修行方式和宗教经 验影响了藏族的群体人格和精神面貌。 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藏传佛教虽然具有错综复杂和玄秘深奥的思想, 但实质上它是由一种心理范畴、伦理范畴和认识 范畴所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从其教义思想结构 来看, 是由戒、定、慧三学构成的。 除了教义系统之外, 宗教还是一套象征性的符号 化存在。
藏传佛教本土化以后, 在对藏族社会进行不同层 次解释的基础上, 佛教的价值理念和理论体系逐 渐渗透到藏族的饮食起居、生活习俗、艺术创造 以及典章礼仪等文化系统之中, 它在藏区发挥的 社会功能日益强大。作为一种蕴含了丰富价值观 念和判断的知识体系, 藏传佛教不仅影响了藏族 社会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形式, 还在相当 程度上建构了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心理特征和群体 人格。
人们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认同已经与他们 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同在, 并成为稳定的民 族共同体心理的一部分。藏传佛教信仰提 升了藏族的民族意识和感情, 成为他们增 强凝聚力的一根最有利的纽带。藏传佛教 哲学为藏族所提供的完备的世界观, 是他 们实现民族自我认同的基础。佛教关于和 平理念的倡导, 也影响了藏传佛教确立后 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意识。
具体化了的宗教晓谕使藏族逐渐养成了一种吃苦 耐劳、顺从忍耐、勤俭善良、与世无争的人格特 点。 在修行方式上, 藏传佛教在重视显宗的同时, 尤 其强调密宗的重要性, 非常讲究高深理论与具体 实践的结合。普通百姓尽管不能稔熟宗教礼仪的 每一个细节, 但当我们深入到藏区考察就会随时 看见在家里手摇转经筒不停的藏族老人和寺院里 从偏远牧区赶来磕长头的信众, 那种乐观和虔诚 的精神面貌给外来者们所带来的震撼甚至是用言 语也无法传达的。
第一, 藏传佛教对自然、人生与社会的解释影响 了藏族的认知结构。 宗教信仰对认知结构的影响不仅是提供了天国的 秩序, 同时还提供了人间的秩序。在地理封闭、 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人们的感知和 神经系统与所受到的外部刺激息息相关, 但是这 些外部的环境在经过宗教文化的阐释之后所呈现 出来的又是另一番境界。 藏传佛教“依正不二”的万物普圣论将被圣化了 的雪域高原都看作是佛性的显现或体现。因此, 敬畏自然的神山圣湖崇拜成为流行于藏区的一种 普遍现象。
除了藏传佛教和苯波教以外,西藏还有伊 斯兰教和天主教,它们不但有自己的宗教 活动场所和专职的神职人员,而且还拥有 一定数量的信徒。
在寺庙周围,以及被 认为具有神性的高山、 大湖等处,常常可以 见到转经人。转经者 左手数着念珠,右手 转动转经筒,口中不 停地念诵“唵嘛呢叭 咪哞 ”六字真言,沿 顺时针方向周而复始 地绕行。六字真言在 佛教徒心目中具有无 可比拟的神圣感和佛 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1959年西藏 实行民主改革以后,随着政教合一的封建 农奴制度废除以及藏族地区科学文化的普 及,从总体上讲,藏传佛教的作用大大地 减弱了,但直到目前,藏传佛教在藏族地 区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成为 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更是藏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 藏高原各部落普遍信仰苯教。苯教崇拜自 然,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湖泊、 牛羊、禽兽等,以跳神舞、祭祀、占卜、 念咒、驱魔为主要仪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