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布拉格学派
欧洲功能主义学派
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26年,V.马泰休斯(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
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
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Bolinger, 1968)。
1、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特点
布拉格学派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功能语言观。
对语言的看法: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用于交际、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功能系统,因而从一开始就把功能纳入研究范围并作为研究重点,开创了功能语言学的先河。
研究方法:反对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和分割主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他们的基本观点:
①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
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
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
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语言成分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他们彼此功能上的对比或对立。
③要研究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
十分注意分析口语和书面语间的关系,来决定各自的具
体功能。
④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的研究重点
与其语言观紧密相关的是,该学派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成果突出的领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phonology)。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建立的音位学理论可以被看作是该学派最突出的贡献。
另一个突出领域是句法和形态学,主要成果有马泰休斯(Mathesius)提出的实义切分等。
再有就是对标准语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马泰休斯(Mathesius)等人对捷克语中标准语与民间语差别的研究。
不可忽视的还有费尔巴斯(Firbas)提出的“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理论。
2、布拉格学派对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马泰休斯(Mathesius)
布拉格学派创始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作为该学派创始人和组织者所做的贡献。
终身担任布拉格语言学会(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会长,组织讨论、安排讲学、主编《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等。
二、作为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贡献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的语言特征性理论(功能名称学+功能句法学)。
其中,他的“功能句法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从提出之日起便成为布拉格学派研究的重点,并在年轻一代学者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例如,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思想和交际动态理论(communicative dynamics)都是在他的功能句法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
主要贡献在于他的音位学理论。
接受索绪尔观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音位学研究的应该是语言的能指,而不是言语的能指。
还从索绪尔那里接受了“系统、差别、对立和价值”等概念并纳入音位学研究中去。
他的《音位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onology)是布拉格学派最重要的论著,它的出版标志着音位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对音位辨义功能的重视,充分反映了他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倾向。
尤其是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语言学领域中最有意义、最有生命力的概念之一”。
(他认为音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以对立关系为原则来研究语音单位的各种功能,主要是辨义功能。
凡能区别两个词的意义的语音对立叫作辨义性对立,如英语pig (猪)和big(大)中的/p/和/b/。
使得一个音位同其他音位构成辨义性对立的特征称为区别特征,如英语/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软腭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同/p/对立的不送气音。
从音系的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
)
雅克布逊(Jakobson)
布拉格学派奠基人之一。
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位学理论和标记性理论(markedness)的研究上。
在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对立理论基础上发展了音位理论,提出了预示音位对立的方法。
同时,还以声学频谱为基础来分析语音,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上的一大进展。
雅克布逊的区别性特征是对音位学的重要贡献,在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造性:①这些特征旨在揭示音位对比,而不是描写语音特点;②这些特征在本质上都具有偶值性质;③全部特征主要是依据声学特点来规定的。
他还发现,“对立”概念不仅适用于音位,而且适用于词汇和语法研究。
他因此提出的标记理论对于后来形成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都有影响。
他还创造了“结构主义(structura lism)”这个术语用来表明现象科学研究中的结构-功能方法。
他在语言类型学、标记性理论和语言普遍现象等方面提出的看法,至今仍然为语言学界所称道。
费尔巴斯(Firbas)
“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是布拉格学派对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这一方面,费尔巴斯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交际动力”理论
(communicative dynamism)。
此外,他还对“语境”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区分。
他认为,所谓语境,可分为:1.“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这是最一般的语境;2.“语言交际正在进行时的直接语境”,这种语境比前一种范围要窄一些;3.“刚刚出现的上文”,范围更窄;4.当前所说的“句子本身”,范围最窄。
(句子功能观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一、句子成分可以划分为两种:(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已知信息+新信息;
二、有可能找出那些依赖语境而存在的句子成分即与同一语篇中其他句子的成分相关联的成分;
三、有可能区分句子成分所具有的交际重要性;
四、在交际过程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人们通常按照喜欢的顺序组织句子结构;
五、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与其他成分相比得到了较大的重视或强调;
六、位于句尾的成分所具有的交际功能一般都大于句子中的其他成分。
简单的说,就是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交际动力理论:用来表示句子各部分所传达的信息量。
其理论是,交际不是静态现象,而是动态现象。
交际力是在信息展开过程中交际本身具有的特征。
一个语言单位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
E.g. He was cross(她生气了),he的交际力很小,因为是已知信息,cross交际力大,因为是待传信息,was交际力居中。
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
继承了雅克布逊的结构主义思想,把语言中的概念系统看做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概念都受到其他概念的制约,与此同时,这个概念也制约着其他所有概念,因此每个概念的界定都取决于它所在的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而不取决于自身的内容。
他和雅克布逊一样,强调语言研究应该跨学科,认为美学和诗学研究应该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
综合评价布拉格学派的优劣
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库尔德内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音位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
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是语法学(尤其是词法学)。
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构语法学体系。
此外,他们的有些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区别特征、中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
3、布拉格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不主张事先就对研究的对象和素材进行任何限制。
例如,美国结构主义者把自己的研究局限在音位学和形态学两个领域,而布拉格研究兴趣广泛的多。
他们经常跨越语言形式本身去研究包括文学语篇在内的语篇结构,并且把语言成分与语言外因素之间的关系看做是研究的重点。
他们对于主位、述位以及焦点的研究,虽然当时局限在句子内部,但对后来语言学界如何结合语境分析和理解语篇的语义结构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从一开始就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