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八章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教育学模块三——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教学环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在前进过程中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一般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五个方面。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则相应地有预习、听课、练习、复习与自我检查五个环节。
一、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乃至做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
(一)备课的意义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2、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3、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
在备课中,教师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化:
①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
②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并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③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并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三个转化中教师形成了教学的能力。
(二)备课的方法(备课的要求)——教师应如何备课
备课要做好四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和备检测,即“四备”;制订好三种教学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做好四项工作:
1、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有关的教学资料。
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备课的主要内容。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教学有一个总体把握,明确课程的目的、要求,掌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规划内容的序列安排,明确教学的大致进度。
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钻研教材首先要求教师通读整本教材,对教科书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作出通盘的考虑;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弄懂弄通教科书每章、每节、每课题的内容,不能似是而非。再次,教师还要尽可能通览课本的插图、习题、练习、实验、注释、附录等,对教科书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了解。通过阅读教学参考书,教师可以进一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懂”就是要求教师要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甚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透”就是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就是要求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化的境界。只有达到“化”这种境界,才算真正掌握了教材。
2、备学生。备学生要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备课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往的从备教材出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心理动作等方面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愿望、毅力、动机、兴趣等;了解学生对完成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策略和风格等。
3、备目标。对备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不能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式活动安排;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验、可操作的句子陈述,包括行为、行为发生时的条件和行为接受的标准;不要用抽象模糊的词语,如“理解”、“欣赏”、“培养”、“体会”等词来陈述教学目标。
4、备检测。检测的目的不只是评定学生成绩,还包括确定学生的学业表现情况,以明确教学的薄弱环节,为教学补救提供依据。在很多情况下,检测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个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至少有一个检测项目落实,必要时可用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来检查一个教学目标;用最恰当的评估手段检测不同的学习结果;检测题中的条件必须与教学具体目标保持一致。
写好三种计划: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开学前制订出来,目的在于明确整个学期教学工作的范围和完成的任务,对全学期的教学工作通盘安排。
2、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在开学前制定出来,它是指将教材性质相近、有内在联系的,且有相对独立性的部分划分为单元,教师对教科书的每一单元作通盘考虑,并制定出单元教学计划。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要在每节课上课前写好,它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深入、具体的一步。因为教学工作是通过一个个的课时来进行的。
二、上课
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断调整和控制,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一)上课的意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即树立“向45分钟要质量”的教学观念。
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同时上课对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如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考试等工作的质量也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二)上好课的基本标准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三)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①基础目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②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③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内容准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授时,教师对概念、定理等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观点要仔细分析。
3、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何时讲新内容,何时练习,何时演示,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4、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能有机结合,运用自如,使教学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师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缓急适中,富有节奏感;语言要流畅精炼,生动形象。融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于一体。
6、板书有序。教师板书,在形式上要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在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注意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7、态度从容自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自信,同时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富于情感,使学生感到热情、诚恳、谦虚、谨慎,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离开这一点,以上所有的要求就失去意义。
(三)上课过程
1、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一个新单元或一个新段落的开端,主要起着集中注意、稳定情绪和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一般不宜占用过长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整个的教学进程。实践经验表明,一般以2-3分钟较为适宜。类型很多,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