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分类之边塞征战送别抒怀诗(配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

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一、鉴赏要点: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②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二、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景色(雄奇、奇丽、壮阔、凄寒等)

(2)主题情感:

A: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

B:将士:①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③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

④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三、鉴赏示例:

出关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四、实战演练

1、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文学家,字总持,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怎样的情感?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两首诗都表达了主题。

(2)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3)“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旧别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抒怀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常见特征: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送别抒怀

季节

时间

地点

景物

秋季或春季

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

杨柳、酒等

二、主题分类

(1)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南浦别白居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2)间接写别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烛与故乡的江水,借物抒情,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4)情深意长的勉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川王勃)

(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

三、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四、赏析示例: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①借景抒情:“春江渺茫”“日暮”。

②虚实结合: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五、实战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