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理解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概论——理解设计
2013-07-02 13:55:14| 分类:设计|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设计概论——理解设计
设计的目的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这是至今已为人们所共识的概念。
设计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和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互相协调,其核心是为“人”。
一、为人服务的设计表现在物质方面的研究
物与物组成了环境。
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除了体现在独立的个体物的品质创造以外,还要把握这个个体与其他物的协调关系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物的存在与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
为了探讨生物的人对物和环境的需要必须研究作为物质的人大生理特点、研究形成物和环境的诸多因素、研究物的沟通方式三个方面。
1.研究作为物质的人大生理特点——研究人体计量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行为科学等,是设计的物与环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及不段发展的新生活、工作方式的需要。
2.研究形成物和环境的诸多因素——研究材料、构造、工艺技术、价值分析、环境保护等,使物与环境的关系达于和谐,符合人的需求。
3.研究物的沟通方式——包装、广告、陈列、展示等信息传达特点,实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沟通、交流和反馈。
二、为人服务的设计表现在精神方面的研究
作为社会的人,对于物和环境的需求不单纯局限于生存需求。
人的需求由低层到高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高层次需求,都是超越基本生存需求的社会需求,是社会的人需要不断满足的精神需求。
这些要求都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在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和精神满足。
因此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便是使这种互相作用的关系达到和谐合理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考察设计的目的实现,必须研究审美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三个方面的因素。
1.审美功能——研究不同职业、年龄、地狱、民族、性别的人或集团、阶层对造型、色彩的心理感受,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以及演变、发展的趋势。
2.象征功能——研究人类的行为生存方式,思想、道德、哲学、社会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3.教育功能——研究语义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把设计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学习的新方法来思考、试验。
设计的美学体系
构筑起设计美学体系是从设计没的发展历程,设计美学的范畴、基本特征和设计审美等方面来进行的。
一、设计美的发展历程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着外在自然的人化过程,创造出客观世界的没,同时也实现着内在自然的人化,形成了自身的审美感官、心理结构以及审美能力。
因此,人类对于美的创造和追求,是从创造“物”的伊始便存在的,而设计美也是诞生于“物”的创造过程。
石制工具是人类最早的改造物;原始陶器是人类第一种完成物质变化的创造物。
二、设计美的范畴和基本特征
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具有应用性很强的特点。
由于人类的设计活动是以物化状态实现的,所以设计美学的研究范畴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领域中的美学问题为中心,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两个方面。
设计美学的组成内容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范畴:既作为构成物的存在状态的功能美,形式美;作为物的形成的生产过程美;作为物的综合实现的艺术美和社会美,以及想对应的设计审美内容。
1.功能美
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
功能美作为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实体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审美形态,也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审美形态。
借助于功能美,物的形式可以典型地再现这一类物的材料和结构,突出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合理性,给人以感情上的愉悦。
现代生产方式把经济、效用与美联系在一起,因此经济原则也称为功能美的必要条件之一,体现在设计观念上,便是好的设计是手段的节约。
2.形式美
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构成了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形式美是形式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知觉抽象。
由于形式因素组合而成的形式美,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织起来才会形成的。
这种组合规律是形式因素自身构成美的结构原理,在美学中成为形式美的法则。
按照质、量、度的关系去研究形式美规律可分为涉及量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整齐一律,对称平衡;一类是涉及质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比例、对比、调和;一类是涉及度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节奏、和谐。
①整齐一律:是最简单形式规律,指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量的关系。
其特点是一致和重复,体现为整齐划一的统一和秩序。
②平衡对策:较之整齐一律复杂的形式规律,是从形式外表上的一致性进到不一致性的结合,既不同的形、色、声交替重复,形成既有变化又有一致的对称平衡的美。
③比例:比例是指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它有两种存在形式,既存在于空间的比例和存在于时间的比例。
(黄金分割以8:5或1.618:1的恰当比例形成为美的经典比例。
)
④对比调和:对比调和属于既对立而又统一,统一中有差异、对立、同时并存。
对比调和所涉及的是事物质的关系,强调的是质的异中有同或同中有异。
⑤节奏:节奏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地连续,有规律地反复。
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强弱变化。
把运动过程中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⑥和谐: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也是高级形式。
它既包含了量的差异统一,又包含了质的差异统一,同时以超出量和质的差异统一,形成度的关系。
和谐的本质是整体中各部分在形式上相互区别的差异性,既“多样”,而整体上又具有共同的特性和整体联系。
使人感到丰富中体现单纯,活泼自由里寓有秩序。
3.生产过程美
生产过程美严格来说是生产美学的研究范畴,由于设计物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设计美学中不可避免的应具有生产过程美的内容,较之具体
的细节衡量和科学性的考察评价,设计美学中对生产过程美的研究更加注重整体过程与局部因素的协调问题,以完成设计的物化实体为前提,运用美的规律,统合把握生产过程美的形式和特征。
4.社会美、艺术美
设计的最终实现是以物的形式作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其中不仅需要满足人的生产需求,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美和艺术没除了体现在它充分满足社会发展,人类物质生活需要以外,还体现在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评价
产品、环境等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需要审美的主体对其进行审美活动而产生美感,完成审美过程。
因此,设计审美是探讨物与人的审美关系的理论研究,其中主客体发生关系时共同作用产生的审美价值以及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既审美评价便成为设计审美的主要内容。
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既因为它含有现实现象的、不取决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质,也因为它客观地、不取决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研究审美价值,其中包括艺术价值复杂多样的本质的必要性,既取决于理论任务,又取决于实践任务。
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意义不仅在于形成人们一定的价值定向,而且在于创造最高价值——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
科学的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价值方面,旨在解决同加强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效果有关的最主要的一些问题。
2.审美评价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需要出发去把握审美对象并对其作出评定的综合思维过程,是一种极为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审美评价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审美修养、思想水平、个人的生活情感好恶等等。
由于人们的审美评价机制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受到某个特定的社会、民族、阶级的共同观念以及人类普遍情感的影响,因而审美过程中社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个共同的以客观社会实践为前提的审美标准。
所以审美评价真实与否、深刻与否,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
一个人对审美对象所作的正确评价,必然是与对象的审美价值想符合的;审美评价则是主观的,是对审美价值的主观关系的表现。
两者之间有联系,但是不是附属的关系,万恶是相对独立的。
审美评价不能创造出审美价值,但是审美价值却必定要通过评价才能被认识。
评价有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原有价值。
当审美评价符合审美价值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反之,则是虚假的、错误的。
审美评价的认识,是在时间基础上对美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中揭示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遇见并推动未来将要产生的审美价值。
设计的文化特征
人类通过社会事件活动,创造了文化。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世界与自然界想区别的本质因素。
设计便是以创造和实现物的新的内容、独特的形式为目标,以协调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一、设计文化与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或称为器物文化,是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
2.只能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
3.制度文化:是调整和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的组织、制度、法律、习俗、道德和语言等规范。
4.观念文化:表现在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
物质文化和智能文化是与自然史的发展相联系的;而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则与人类史的发展相联系。
设计以创造物质文化为表现形式,融入了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共同作用内容,而构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
设计是以创造和推动物质文化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的。
作为一种协调诸多矛盾因素的有效手段,设计的概念中拥有着达成物与人、人与社会、物与环境、物与物等多重内容的协调关系的成分,这种“协调”的实质实际上直接参与并影响了物质文化的内在因素的形成。
二、设计文化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蕴含着物和人的双重含义。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以物质为基础,体现着人的精神需求,这与设计的本质有着共同的特点。
设计通过物的形式反映出人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它们直接地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形式和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便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设计的创造意义也正表现在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中。
设计文化与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和设计文化的丰富与充实,另一方面,也相应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三、设计风格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的区域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统一性和共性的程式或样式,称之为风格。
“风格”的含义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拥有整体性的共性内容。
设计风格是一个融合多种因素、多层关系的综合体,是文化的产物,是设计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设计风格总体上分为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产品风格和设计师风格。
1.时代风格
时代风格的产生是以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基础的,它的更替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常常是以国际化的共同状态出现,因此,相对于他风格内容,其存在的时间也比较长,内容也相对稳定。
2.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建立在时代风格的基础之上,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而产生的风格形式。
民族风格是民族气质和精神的表现,它的形成,取决于由来已久的历史沉淀和观念的凝练,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时代风格的影响也其形成融入了更新和调整的因素,要求它必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民族风格也是不断变化的。
当然,变化的内容只是表现于外在的形式,其本质还是相对稳定的。
3.产品风格
产品风格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这里指包含设计各个领域的物化形态的风格。
相对于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产品风格是最具活力的变量因素。
产品风格形成了产品特有的精神功能,体现出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质量相一致统一的完美结合。
4.设计师风格
设计师风格受到设计师个人的先天禀赋、心理素质以及精神气质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化较强的特征,同时作为个体存在的设计师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孤独个体,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系统教育、文化影响乃至专业训练,都毋庸置疑地对他个人风格的产生起到巨大影响作用。
从设计风格的构成内容中能看出,设计风格的更替和变化实际上是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产品风格和设计师风格互为作用的结果,在设计时间中,追求树立起完善的风格特征,必须充分考虑到这四者的综合影响,有机地转换和调整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达到既有特色又不失整体的境界。
综合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设计风格构成了设计文件的基本内涵。
多种形态的文化内涵是设计文化含义中的稳定因素,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左右着其他两种因素。
如果把设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那么,观念是最深层的心理层次。
生活方式体现出观念的物化状态,是设计文化中最活泼的因素,它的形成常常取决于实用功能的基本形式,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满足和享受。
而设计风格则是居于二者之间的媒介,它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有机组合体,既传达出观念意识的影响,同时又直接作用于生活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