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为日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构建一种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价值,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

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

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

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

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

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

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叙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

理解能力,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活

动中。每节音乐课程都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个教

学环节应环环相扣,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就是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在系统的训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也可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儿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歌唱、韵律、

打击乐和音乐欣赏,这四个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有助于打击乐的教学,当儿童掌握了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的技巧后,才能学会鉴赏音乐。由此可见,这四项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要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将各类知识联结起来,以便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儿童音乐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教师在安排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做好准

备工作,将场地、乐器、教学设施准备齐全,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互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遇到问题由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使其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实践课程上,教师要给儿童布置合理的任务,鼓励儿童勤加练习,并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儿童的实践热情,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

Mo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

理论教学是学前音乐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

知识,才能使实践课程有理有据的开展。教师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可

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别检验不同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中选出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

般来说,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先实践后理论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种是先教授儿童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训练,使实践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是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穿插进行,每讲完一项知识,就让儿童进行练习,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种是先实践练习,总结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将大有助益。

(二)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学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儿童将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

起到引导指挥的作用,帮助儿童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想象情境,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将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创设想像情境,将音

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儿童认识到音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模型辅助教学,例如看到苹果时,要唱关于水果的歌曲,看到小狗、小猫时,则要唱关于动物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歌唱欲望,只要儿童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儿童的思维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

从此处入手,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使儿童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米用多

媒体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与音乐相关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儿童看,使其近距离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由此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演唱他们喜爱的音乐,并叙述喜爱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儿童编写歌谣,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儿童一边听,

边跟随演唱,或者将音乐内容制作成动画,以便于儿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学前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对

音乐的掌控程度选择合适的游戏,所选的游戏要对学前音乐

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将全班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几个儿童演唱歌曲,其余儿童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儿童的模仿力较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其擅长的游戏极易获得儿童的好感和支持,使儿童对音乐课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实现学前音乐课程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结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构建科

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音乐中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前音乐教学让儿童认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01).

[2]朴宣辰.学

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导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

[3]陈勇.学

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李真.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

思考[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含义 (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的分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那么,课程体系的定义则为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的整体。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既可以是一种敞开的体系——综合性,又可以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整体性。它不是孤立的音乐,它可以与语言、舞蹈、演奏、歌唱同时存在,也可以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它以以音乐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因此,音乐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 二、音乐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及设置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我国音乐教育的起源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在最早的乐舞葛天氏之乐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①意指葛天氏之民抄起牛尾,踏足而歌的情景。虽然这些并不是狭义上的音乐教育的范畴,但从广义上来讲,也给了百姓娱乐和教育的作用。我国古代已用音乐为政治所服务。乐教已成为上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最早的专职音乐教师。接着,我国《周礼》中记载过最早的学校为“成均”之学。“成均”是五帝时期的教育机构。《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而它作为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是有章可循的。郑玄在《周礼》《礼记》的注释中指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 音。”“成均”以教化音乐为重要内容。“成均”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史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二、近现代至当代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 (一)借道日本,从日本引进教学思想。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华之门从此被打开,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样的社会情形引起我国许多有志之士的思变之路:我们中国如何才能抵御列强的侵略?如何才能强大?一部分人主张兴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西音乐文化也开始碰撞。1898 年康有为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②的建议,效法日本的“把西学效仿西方音乐”的唱歌教育。我国当时留学日本的沈心工、李叔同等人推崇这种教育理念。 (二)美欧音乐教育在我国传播。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不仅借鉴日本,

也借鉴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模式,开设西方音乐课程,传授西方理论知识。 具体来看,音乐课程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以唱歌、乐理、欣赏和乐器这四项内容为主要的音乐教育体系。另外,教育家们还编写了中小学教材,如萧友梅编的《新学制乐理教科书》六册,是“最早一本由我国音乐教师撰写的系统性的乐理教科书”③。黄自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运用了欧洲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编写方法,是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典范教材。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学制上,1922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制为“甲种四年,乙种两年”。④ 规定“师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为补充初级中学教员,可设两年制专修科”⑤。1927 年上海成立国立音乐学院,设置了理论作曲、钢琴、小提琴及声乐四组,国乐课为选科(副科),传授西方音乐,聘请外籍教师。 (三)以苏联为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从效法欧美转向了向苏联学习的办学模式。受苏联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国强调加强民间音乐的教育。我国基本废除了以欧美为蓝本的音乐教育理念,人们下乡,参加集体劳动,涌现新思维,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中国音乐的振兴。在实践中创作音乐作 品,并对民间音乐和 器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关注本土音乐的时期,也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四)国际化、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方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呈现出与外国思想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在:音乐教学法。20 世纪80 年代,我国介绍了很多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法有一定的冲击,如强调节奏、节拍的训练。国外的音乐著述传入我国,为国外教育思想传入奠定了基础,如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9-01-25T10:23:42.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作者:许少华[导读]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旨和理念的。 山东省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旨和理念的。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发现自我,即通过说话、唱歌、表演、绘画、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找到自我。这恰好迎合了现如今国家对教学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才。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音乐的原本性与人的原本性相融合 “我所有的观念,是一种关于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正是奥尔夫的这种教学理念在纷繁多样的今天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他将原本性作为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理念,开启了学生最直接、简单、自然、直通心灵的一种音乐感受,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加任何修饰,去展示一种未经修饰的天然来表达音乐。 那么,何为原本呢?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思是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正如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音乐也有它的基本元素,像节奏、旋律、强弱等等。这些基本元素就像是人的呼吸和心跳,都是原本性的本质的体现和证实。 音乐是什么?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劳动给予了音乐无比丰富的内容,劳动的呼喊声给予了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劳动的成果给予了音乐的情感,劳动的动作给予了音乐的舞姿,早期我国的山歌、劳动号子便是此良好的印证。古代的诗歌、舞蹈、音乐三者是一体的。其实,原本性的音乐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够直接表达心灵的情感,让人们通过音乐来释放自己的感情,让人们作为参与者来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听众,让音乐与自己的情感相应和,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人类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奥尔夫教学法的观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强调音乐与内心的交流。奥尔夫认为,每一个人天生就具有乐感,没有不存在乐感的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乐感激发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音乐表达出来,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其实,人类认知事物的正确过程就是感性到理性。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简单的过程。把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感受到的用语言进行组织,就形成了我们最后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把这种最自然简单的顺序给弄反了,统统是直接把现成的原理、公式填鸭似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像鸭子一样张着嘴把那些“精华”吞下去即完成了成长的过程。在奥尔夫的课堂上,学生则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找出那些“知识”,而不是老师在枯燥地讲授乐理。就像人们常说:不认字怎么学习?但是我们人类从一两岁的婴儿时期就是在听说的环境下慢慢拥有了大量的词汇,而并不是家长像老师一样在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教授的。作为人类心灵载体之一的音乐,首要的更是感觉和体验。哪怕最简单的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都可以在音乐中自己参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蹲去反映低的声音,通过站表现高的声音,可以自己去设计不同的肢体动作。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感性先于理性的原则。奥尔夫一直强调音乐教育在人的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谈到:“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和个性。”因此,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奥尔夫教学法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体现出了它的原本和人本的特点。 二、音乐和游戏相结合 让音乐课成为一种游戏的过程,那么,音乐教育就是令学生快乐的艺术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调性、结构等等音乐元素,让枯燥的名词解释成为一种学生容易接受、喜欢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依靠模仿老师的演奏,或者是局限于看着谱子唱、奏。这样,一旦离开了老师和乐谱,即使是专业学生也变得一筹莫展,使孩子丧失了对音乐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老师可以把以前在课堂上教的模式改为做游戏的类型。通过游戏教学,学生们就能够加强印象,一首歌、一段舞蹈学生在游戏中就学会了,使大家似乎都感觉到每一节课都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的协调能力。这样,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 当然,这种课堂游戏是要有其规则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遵守这些规则,并服从老师的指挥。其次,老师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作游戏。总之,老师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来启发学生理解、编创音乐的能力。 三、节奏性与和谐性的结合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一两岁的婴幼儿听到音乐都会随着节拍做动作。许多人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脚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拍点地。当秧歌锣鼓敲一敲,人们会全身都想动起来。这些都说明节奏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音乐中存在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音乐,却没有只有音高没有节奏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心脏,是音乐的灵魂。奥尔夫教学法着重从节奏入手教学,所以律动练习和节奏训练是他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奥尔夫说:“人生音响和动作的统一,产生自纯粹的表现需要,这种统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被破坏。节奏作为原本的动力,通过拍掌、跺脚、行进,以最原始的情况被呈现。”

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放眼望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2011-07-29 18:16:20| 分类:教育|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迥然。婴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容易受情绪感染。亲子音乐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柯达伊教育理念以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采用操作性强,生动形象的教育法,充分运用游戏、体态律动等多彩活动,让婴幼儿徜徉在趣味横生的亲子歌唱、亲子律动、亲子节拍、以及亲子音乐剧中感受快乐、感悟音乐,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让他们在不 知不觉中感知音乐,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 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归纳为: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 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 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 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 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音乐主题教育教案

音乐主题教育教案 音乐主题教育的开展对于提升幼儿们音乐素养有着一定的指引作用下面音乐主题教育教案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活动目标】 1、学唱新歌《我们都是好朋友》 2、在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根据图片的暗示掌握歌词并主动匹配演唱歌曲 3、努力用美好的歌声来呼唤人们爱护大自然 【活动准备】 1、四张图片(小兔、小鸟、小鱼、熊猫;小兔、小鸟、小鱼、熊猫的大自然家园被污染后的样子)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并提问: (1)黑板上都有些动物?(小兔、小鸟、小鱼、熊猫)它们都生活在里?都吃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师小结幼儿讨论的内容) 师:可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啊发生了一些变化让这些小动物的家园不再美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大自然被污染的图片) (2)图片上的大自然样啦?为什么?(大自然被污染了因为人们不爱护环境) 2、幼儿理解并学习歌词

师:大自然收到污染了小动物的家园不再美丽啦它们也都很难过、很伤心你们是不是这些小动物的好朋友啊?原不愿意帮助他们呢?那李老师这里啊也有一群热心的小朋友也很想帮助它们让我们一起听听磁带里的小朋友是帮助它们的(放磁带录音)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歌中小朋友是唱的?帮助这些小动物的?(绿草给小兔、蓝天给小鸟、清泉给小鱼、森林给熊猫) 注:如幼儿没听清楚师弹琴范唱同时让幼儿熟悉前奏 3、学唱歌曲 (1)教师边指画边唱相应的歌词速度放慢整首教唱 (2)幼儿学唱教师重点纠正第三、四乐句的唱法以及引导幼儿最后两句能开心地演唱 注:这首曲子前三乐句节奏型很相似第四乐句和最后“更美好”的跨度较大且节奏型发生了变化对幼儿的演唱形成了难度可以用手势:下滑的动作引导幼儿唱准 (3)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也可放磁带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前4句要优美最后两句要自豪;可站起来唱注意换气) (5)请唱得好、表现力强的幼儿上台唱 4、创编歌词(教师引导:除了这些小动物以外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也需要我们帮忙的) (1)请四个小朋友前四句接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后两句齐唱 (2)师弹钢琴幼儿各自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一、音乐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也为学生拓宽考试渠道,开辟升学路子的需要。高等院校招收音乐艺术专业的特长学生,必须加试考查音乐艺术特长。音乐特色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使之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音乐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建设音乐艺术特色学校的需要。建设音乐特色学校,培养特长生,实现特色教育,就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有了设置科学的课程,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3、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歌艺术的需要。 音乐艺术特色课程的设置,确保民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由此看出,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创建音乐艺术特色学校,设置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将音乐特色课程设置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二、音乐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要有体现音乐特色的课程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开展特色教育,要遵循“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合格就是按照高考要求,培养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类招生合格的人才。特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专业中有特长,有一门强项。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举行音乐会,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特长。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容。这些经验与经历,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教学所用,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心灵深处。音乐特色课程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1.民歌民谣 《十送红军》《采红菱》《回娘家》等这些民歌歌谣都是非常喜爱的歌曲,当地也有许多群众喜爱的,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积极向上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2008-10-27 09:53 作者:佚名来源:录入:xiaolianju 关键字: 导读: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一) 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 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 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 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 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 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方法 (1) 二、结果与分析 (2)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现状 (2) 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分析 (2) 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传播的进程(纵向发展) (2) 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呈多元化发展(横向发展) (3) 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的原因 (3) 5.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改革我国音乐教育的思考 (4)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推广 (6) 1.正确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我国民族音乐 (6) 2.大力加强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壮大农村师资队伍 (6) 3.展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今后的发展 (7) 三、小结 (7)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8) Key words (8) 致谢 (9)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音乐表演专业石茹指导教师:王克永 【摘要】至今已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有了大范围的发展,但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还没有较全面的分析。我国的音乐教育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播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突破了音乐教学领域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的音乐教学方法具有很大影响,分析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扬长避短使其在我国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现状分析;发展 引言回顾早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传播,不少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给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依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值得思考与探讨,紧跟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发展的脚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有活力的新事物被不断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灵魂,可想而知,那是人们智慧的总和与结晶。继续研究和分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问题是对前人努力成果的延续和对日后更好的发展做一些良好的铺垫。文章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近况以及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状态分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案优秀范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案优秀范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案优秀范文一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欣赏倾听声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倾听声音、音乐欣赏课的准备与开展 2、掌握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教学过程 重点与难点:音乐欣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一)倾听 1、倾听活动室中可能听见的种种声音 2、倾听庭院中、活动场上可能听见的种种声音 3、倾听厨房中可能听见的种种声音 4、倾听睡觉房中可能听见的种种声音 5、参观、郊游中可能听见的种种声音 6、倾听生活中可能听到的种种其它声音 (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手段

(三)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四)分析对比音乐作品的性质、风格 (五)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的选择 (二)辅助材料的选择 三、音乐欣赏教学法 (一)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容 1、歌曲 2、器乐曲 (二)培养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力能力 1、力度(音的强弱) 2、节奏(音的长短及强弱) 3、速度(快慢) 4、旋律(音的高低) 5、音色 (三)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1、欣赏音乐作品前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采用的一般方法 (1)引出主题,介绍作品 (2)借助动作感受音乐的性质及表现手段。 (3)进行比较 (4)发挥语言的作用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感受与鉴赏二、表现三、创造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3、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歌舞的产生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审美性 2、整体性 ①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②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3、游戏性 ①内容中的游戏性 ②形式中的游戏性 ③方法中的游戏性 4、综合性 ①形式上的综合性 ②过程上的综合性 ③目的上的综合性 5、技能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小结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3、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 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1、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①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③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2、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①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②气息与情感表达 ③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二、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1、歌曲 2、歌唱的表演形式 3、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4、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三、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1、歌词的选择 ①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②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③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2、曲调的选择 ①音域较狭窄 ②节奏较简单 ③旋律较平稳 ④结构较短小工整 ⑤词曲关系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第2课时 一、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1、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

最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艺术教研组提质减负措施及方案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发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一、教学准备 1、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通读教材,了解各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及音像资料,整体把握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3、了解、分析学生音乐爱好的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 4、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本学期学段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规划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制定教学计划。 5、明确学段目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安排课时教毕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案。教案应含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分析处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二、教学实施 1、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作品音乐知识、人文背景的介绍、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2、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3、注重基本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期学生的嗓音保护。指导学生

自信有表现地歌唱。 4、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综合表演艺术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表演水平不能要求过高,使他们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提高。 5、识读乐谱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表现各种节奏符号、模唱乐谱、视唱乐谱、认知常用音乐记号等。 三、教学评价 1、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强化评价激励作用。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及各类竞赛可作为学业评价内容。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评价活动不宜过多,简化评价过程。 四、课外活动 1、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多形式课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声乐、舞蹈、器乐、等兴趣小组、学校艺术节活动。 2、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应与音乐学科教学相联系,拓展学生兴趣、关注个性发展。 白云一中艺术教研组 2012年3月20日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为日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构建一种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价值,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叙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