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六章思维和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以语言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概括地反映过程;它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

2、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时所产生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产生积极影响的叫正迁移,简称迁移;产生消极影响的叫负迁移,又称干扰。

3、定势:又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可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妨碍问题的解决。

4、想象:是根据一定的任务和目的,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5、再造想象:根据语词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创造想象:指根据一定的任务和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的特点。

7、解决问题:是指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时的心理活动。

8、创造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即改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成果的思维。

9、辐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有确定范围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10、求异思维:也称求异思维、辐散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

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

独特性的特点。

11、直觉思维:是一种不依据明确地分析活动,不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而仅从感

性材料中直接扑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的思维方式。

12、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对长期思考而又未解决问题的一种突然领悟的心

理状态。

二、填空题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可把想象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

3、思维活动过程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间接性、和概括性。

4、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5、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念、系统化和具体化、比较: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6、按照个体的发展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7、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8、根据思维时有无明确的步骤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0、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梦。

11、读《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画出许多人物的形象,这属于再创想象。

12、欲速则不达所体现的心理原理是过强的动机强度影响问题的解决。

三、选择题

1、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表象)的重新改组和重现。

2、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称为。(幻想)

3、(创造想象)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不可少的条件。

4、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分析)。

5、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6、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

7、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反散思维)

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发现问题)。

四、判断题

1、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的思维。(错)

2、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成正比。(错)

3、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分化概念。(对)

4、思维灵活的人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错)

5、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对)

6、学生演算一道数学难题,进行一题多解是试探,这种心理状态是聚合思维。(错)

7、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对)

8、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也越大。(错)

9、小学生扳着手指算数,说明其思维是形象思维。(对)

10、想象具有超现实性,它是指相对的感知材料同样能产生想象。(错)

11、定势又叫心向,它是指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只能影响对问题的解决。(错)

12、看小说时,头脑中会构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错)

五、简答题

1、思维与感知觉、记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联系:(1)它们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它们都属于认识过程的心理发展

阶段;

(3)思维是在感知、记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能更好的指导感知和记忆。区别:(1)反映的形式不同,感知、记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直接的,而思维是间接的、概括的;(2)感知、记忆是感性阶段,思维是理性阶段;(3)感知、记忆是认识的

低级阶段,而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反映的内容不同,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属性,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经历的事物,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

律性。

2、如何更好地掌握概念?

答:1)要重视日常概念的作用。

2)要重视感性经验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3)要注意恰当的运用变式。

4)要尽量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

5)要及时给概念下定义。

6)要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

3、解决问题分哪几阶段?影响问题地因素有哪些?

答: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感知材料的呈现与组织形式;2)功能固着;3)定势的作用;4)动机强度;5)迁移的作用;6)个体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4、创造性思维分哪几个阶段?其条件有哪些?应该怎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答: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领悟阶段;4)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包括:1)社会实践的需要;2)原型启发与联想;3)知识的积累与表象储备;4)推理能力;5)灵感的产生。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1)激发个体的创造意识,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2)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3)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4)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5)要为灵感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条件;6)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