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设计(含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过程和方法: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二、导读

1.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解题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文章故事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4.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

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导思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2.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3.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

4.默读二、三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

5.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6. “兴国”时庄宗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

7. 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的场面有何用意?

8. 通过对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的分析,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9.请归纳论证方法有哪些?

10. 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11.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

B.仇雠已灭(chó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

C.盛以锦囊(shèn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D.与尔三矢(shǐ)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2.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函梁君臣之首

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

B.伶官传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7.下列短语,翻译时可以不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A.系燕父子以组

B.入于太庙

C.告以成功

D.誓天断发

8.对下列各句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哉:表赞叹语气。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也:表惋惜、悲叹语气。

C.而皆自于人欤欤:表反问语气。

D.自然之理也也:表肯定、判断语气。

9.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

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提高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也。”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数践民田以给军食

A.shuò屡次,多次; gěi付给

B.shuò屡次,多次; jí供给

C.shǔ计算; jí供给

D.shǔ计算; gěi付给

2.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马切谏切:急切

B.请亟行刑亟:赶快

C.何以出租赋以:因为

D.县令乃得免去乃:却,反而

3.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

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________

解释:一:________。体: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________

解释:饥:________。

5.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

法。

五、学案答案

导思答案

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4. 明确:年代岁数事件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6.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7. 明确:“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答: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作者给出的结论。“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俭败由奢。”

9.例证法、对比法、引用法

10. 推论:“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明确:首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其次,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

11. 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导练答案

【跟踪试题】

1.答案:D解析:A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B项,组,绳索。C项,“盛”应读“chénɡ”。

2.答案:A

解析: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3.答案:C

解析:A项中“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中“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作动词;D项中“函”为名词作动词。

4.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C项省介词“于”。

6.答案:C

解析:C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7.答案:B

解析:A、C两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省略、状语后置句。

8.答案:C

解析:C项,欤:感叹语气。

9.答案:D

10.答案:B提示: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提高试题】

1.B

2.B

3.D

4.①陛下来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统一使……休养生息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这块土地呢?

使……受饿

5.B

【译文】何泽是洛阳令,唐庄宗喜欢打猎,多次践踏百姓的农田,泽于是藏在草丛里等庄宗。在马前直谏道: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让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陛下不听我的话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践踏百姓的农田,中牟县令在马前直言进谏,为民请愿。庄宗生气,呵斥显令离开,打算杀了他。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于是率领一帮人小跑去追县令,把他捉到马

前责问他说:“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爱好打猎吗?为什么还纵容百姓种庄稼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饿着百姓来让这里的土地空闲起来,以便让我们天子任意驰骋呢?你犯了死罪!”于是上前请求行刑,各位伶人也一起附和着。庄宗大笑,县令才能够免死并离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24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出身于名门世族,26岁中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的古体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代表作《阿房宫赋》。 25冰叔,号裕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代表作《大铁锥传》。 26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伶官传序》。 27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其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凤久,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狱,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狱中杂记》。 29宗子,号陶庵,自称蜀人。他家自曾祖以来都是显官,服用奢华。明亡,隐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梦寻》以及纪录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匮书》。代表作《陶庵梦忆序》。 30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 31伯温,元末明初人。通经世之学,又精天文及兵法,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立基业,封诚意伯,谥文成。代表作《苦斋记》。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

2019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精选1.探究诗歌的情感。 2.探究诗歌的诗眼。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情感。 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的词语探究两手诗歌的情感。 探究诗歌的情感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诗歌的情感一般有一下几种: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

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教师版 班级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1.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9.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3.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 《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27. 《旅夜抒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心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综合知识)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 赏》教学策略 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 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 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 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 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 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 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 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 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 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 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 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 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声情并茂地诵读, 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 融会贯通就 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 提供了三种渠道。 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 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 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 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 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 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二说由来的根源。 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 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知识归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白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清单

实用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所谓“置身诗境”,就是要求读者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达到美的享受。而“缘景明情”则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本单元所收录的九首诗歌也正是本着这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以“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鉴赏模式为标准,重点解决“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 作为“示范赏析”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吸收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而“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也是各具特色:《夜归鹿门歌》歌咏了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真实;《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记梦的游仙诗,写于唐天宝四年,是李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而做,梦中的奇景瑰丽变幻,给我们展示了雄伟的意境;《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将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菩萨蛮》则借描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 至于“推荐作品”部分的四首诗歌,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地阅读鉴赏,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 二、关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及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 1.2《湘夫人》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_______,______”两句诗。 3、“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________,__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1.3《拟行路难》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4《蜀相》 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 是:,。 2.1《春江花月夜》

【知识整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4、骑皆伏.曰 5、乌江亭长檥.船待 6、往往阳狂垢污 7、扣其乡及姓字 8、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9、皆不幸早世 10、敛不凭其棺11、少纵则逝矣 12、駴駴为野人13、既然已 14、早缫而绪15、鼓瑟希 16、暮春者,春服既成 17、序天伦之乐事 18、而母立于兹19、覆之以茆 20、楛竹之笋21、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22、燕坐于华堂之上 23、籍柔覆温之躯 24、终葬先人之兆25、与可没于陈州同 26、前十有九年27、零丁孤苦 28、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29、暴秦之欲无厌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 1、信造化之尤物 2、与江山相发挥 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4、所见无非牛者 5、依乎天理 6、因其固然 7、虽然,每至于族 8、吾见其难为9、视为止,行为迟 10、期山东为三处11、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12、左右皆泣13、地方千里 14、各抱地势,钩

心斗角 15、隔离天日 16、韩魏之经营17、齐楚之精英 18、可怜焦土 19、而气候不齐 20、欲以此驰骋当世 2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22、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色 23、使从事于其间 24、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25、长子灿七岁,少同学 26、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27、其实亦百倍 28、思厥先祖父29、然后得一夕安寝 30、至于颠覆31、可谓智力孤危 32、刺客不行3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5、与其所以失之者 3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7、至于誓天断发 38、明年,丞相薨 39、又可冀其成立也 40、而齿牙动摇41、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42、吾将以为袜43、而心识其所以然 44、余叩所以45、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46、然后得死47、吾辈无生理 48、一寒士乡试中式 49、既然已,勿动勿虑 50、不抑耗其实而已 5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5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 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

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 《越中览古》——李白表现手法:用 典、对比、虚实结合思想手法:表盛衰 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一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思想手法:歌咏归 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 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4、《登岳阳楼》——杜甫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 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5、《菩萨蛮》(其二)韦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全册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目录 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 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 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第1单元第4课《蜀相》 第1单元第5课《书愤》 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 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 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 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 第3单元第2课《阁夜》 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

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 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 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 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 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 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 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 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 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 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 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 长恨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 2、诵读全文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