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词《咏岩桂》赏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的诗词《咏岩桂》赏析

《咏岩桂》

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赏析】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两句总写岩桂的外形及芳香。“亭亭”言其挺立秀气之貌,“岩下”点明其生存环境,表明它所在之地

是人迹罕至的,因此是“独”芬芳,它的秀美,它的芳香,无人欣赏。“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两句,分写岩桂的枝叶与花朵。桂树枝

叶稠密,碧绿精巧;桂花淡雅,花小而多,一簇簇隐藏在枝叶间。谢

懋的《霜天晓角桂花》赞其叶为“绿云剪叶”,夸其花为“黄金屑”,重在其外表的漂亮精致。朱熹言其绿叶“千层”,花开“万点”,则

注重刻画其数量的繁多。“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写这人间罕有

的香树是天上月中之物,引来了白云与它相伴,更引得多少隐士为它

疯狂。“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两句用典,“招隐章”即《楚辞

招隐士》,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淮南小山作,一说为刘安所作。其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说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

以表达隐者(王孙)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因《招隐士》开篇便说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以山中桂树起兴,所以朱熹由岩桂而想到

“招隐”。朱熹为桂而折服,劝导招隐者无须发出“王孙兮归来,山

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呼唤。能与岩桂为友,生命自然不会落空,这是

隐士的真正乐趣。

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

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扩展阅读:朱熹的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

义理之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

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

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

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

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

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

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防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

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

的突破。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成就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

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

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词结

有《晦庵词》。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因为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持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持续有所发展提升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自由自在,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