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防护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防护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262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

适用专业:网络维护授课单位:计算机系

学时:56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计算机病毒防护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计算机病毒防护》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防治技术,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机理、寄生特点、传播方式、危害表现以及防范和对抗等方面的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的理论模型、计算机病毒的结构分析、计算机病毒技术特征、特洛伊木马、宏病毒、移动终端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查杀方法、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常用杀毒软件及其解决方案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要求熟悉各类计算机病毒样本特征及其提取过程。

课程注重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采用实例分析。适于广大计算机用户、系统管理员、计算机安全技术人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信息安全技术。

1.2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讲述计算机病毒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主要特征、危害及主要技术;在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等共性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流行的各种典型性的计算机病毒的原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述典型的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清除和防治技术;对典型常用的反病毒工具的功能及机理进行详细讲述。在实验室环境对上述诸技术进行操作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了解我国的计算机病毒法律与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

1.3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病毒防护》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分析、计划、实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的核心专业技能,达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网络学科专业和计算机软件专业中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网络学科更强调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和方法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而非软件技术的实现原理细节。因此,网络学科专业中的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应围绕信息安全技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来展开,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病毒防范水平,使学员熟悉基本的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和常用网络安全产品,了解部署整个网络安全的防护系统和策略的方法,尤其是病毒防护的相关策略。在此基础上,让学员充分了解病毒防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了解“内部人员的不当使用”和“病毒”是整个网络系统中最难对付的两类安全问题。

在专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病毒查杀和防治能力。主要包含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基

本原理、常用技术,以及对抗计算机病毒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产生和传染的原理,具备分析、预防和对抗计算机病毒的基本能力。

在方法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

在社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与人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各种计算机病毒防治实验,增强安全意识。

2.1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①病毒基础分析知识: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分类,各种类型病毒的特

点,危害性、表现症状,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②病毒行为分析知识:病毒分析常用工具的基本知识,程序代码解读,病

毒行为分析流程设计,关键行为追踪,病毒报告编写。

③反病毒程序设计:反病毒程序体系结构,程序读写,病毒特征提取,病

毒测试计划。

④反病毒体系:病毒防治的主动策略、病毒防治的被动策略,反病毒产品

的原理和技术特征等。

2.3情感性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以下非专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说明: 1、可以以一个学习任务或者一个学习目标进行设计;

2、如果有学习目标,应该按学习目标进行设计。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模式及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教学过程]:

[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