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演变_李炳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学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演变

李炳全

提要 解释学是精神分析学的哲学理论基础,解释学的发展对精神分析学的演变有很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历程与解释学的发展历史基本一致,都表现出对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日渐重视和主客二分与对立的逐渐消亡。受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影响,弗洛伊德强调对无意识意义的客观分析;受狄尔泰的影响,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受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影响,拉康等人重视分析双方的互动,开始注意到符号与无意识意义联系的多重性和分析的持续性、主观性。因此,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精神分析理论,并预见其今后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解释学 精神分析学 认识论 方法论 本体论

精神分析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介于艺术与实证科学之间的解释学。从弗洛伊德到霍妮、弗洛姆再到拉康等人,他们共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都毫不例外地运用解释学方法。从解释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二者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历程,由此也说明二者联系紧密。解释学的发展可分为两大时期、四个阶段。两大时期是前哲学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时期,其中前哲学解释学时期是局部解释学 阶段,哲学解释学时期又可分为施莱尔马赫的心理主义(方法论)解释学、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历史文化)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辩证法解释学等三个阶段。这些解释学都分别对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局部解释学和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与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学说

解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解释学在传统学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理论思想。在西方,解释学主要源于解释 圣经 的实践。其最初含义是解释上帝的旨意与圣经的方法和技术,其目的是尽可能领会和忠实原意。在柏拉图的 依庇诺米

局部解释学是指蕴藏于某些具体学科中,与修辞学、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密不可分的解释学,它是一种具

篇 里,解释学就被看作 是一门传达神旨的艺术,类似从符号中猜出神意或从中预测未来的艺术。 随着近代认识论的发展(取代本体论,成为哲学的中心)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解释学得以强化和提升,逐渐演变为哲学解释学(一般解释学)。19世纪初,与科学概念和方法论概念的产生和被使用相适应,施莱尔马赫首先使解释学摆脱局部解释学的偶然性和一切教义方面的偶然因素,使之成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一般学说,即包括各种解释规则的一般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 实证方法论相对应的人文科学方法论)。

受传统解释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 ,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看作是避免误解的学问,认为解释学的任务是揭示文本的真正含义。为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必须返回到文本当时的历史条件或环境中,尽可能消除解释者的主观偏见和误解。由此他要求把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 结合起来,从这两个层面上去解释文本。在他看来,这两种解释是重建作者原意的主要途径或方式。由此表明,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旨在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其方法是分离主客体,在分离中实现主体对客体的理解。

从弗洛伊德所使用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观点来看,明显受到前哲学解释学和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解释学的目的是阐明符号所表征或代表的意义,但意义不能直接观察到,需要进行解释。这与弗洛伊德从梦、症候和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入手去挖掘它们所隐含的真正的无意识内容或意义的想法和做法是一致的。(2)弗氏的理论体现出了施氏的两种解释和解释者可 比作者理解他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 的理论思想。在其理论和实践中,既要分析梦、症候等,又要分析被分析者的心理,通过移情等方式体验和理解被分析者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分析者就能够比被分析者本人更好地理解他,从而引导他。(3)弗氏承袭了施氏的意义整体性原则思想,在精神分析中要求解释符号的整体意义,依据它确立个别符号的地位。他认为, 无意识的字母并不是一种借喻,而是一种标记,即对一些本无联系的因素被严密地编织为一种合乎逻辑的序列的标记。

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是下意识,而下意识既不能被直接观察,也不能由自我观察(内省或反省)来捕捉,而只能通过解释或理解来认识或了解。其过程可表示为:下意识 象征 解释或理解 被意识所认识或了解。弗洛伊德认为,下意识活动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然而下意识内容被压抑着,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要表现出来,就必须歪曲和变形,63解释学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演变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页。语法解释是指语义分析,是一种字面解释,主要是根据客观的一般规律解释语词在语言整体中的意义。心理解释是一种内在的预感行为,它是一种心理转换,即将解释者置于文本原作者的整个创作活动中,重新体验原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受,通过想像、体验等对原作者的创作活动进行重构或 再创造 ,它侧重于解释原作者的内在深层心理活动和他对语言的个人主观理解与使用。

传统的自然科学以求 真 为目的,以主客二分为特征和前提,坚持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以客观性、必然性和 中性 为基本原则,以此作为确立知识或真理的标准,注重研究方法、手段与技术,力求凭借精确的方法、手段和工具通达 真 。由于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由此获得的很高的社会地位,人文科学逐渐依傍自然科学,即以自然科学为蓝本,向自然科学看齐,到了19世纪,基本上甚至完全受自然科学的支配。就连黑格尔、马克思等大哲学家都未摆脱这种境遇。如马克思认为一门科学如果还未能应用数学就不能称为成熟科学。

何卫平: 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 ,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3 54页。

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过程 置换。由此弗洛伊德认为,要真正了解下意识的内容或意义(它是神经症的真正起因),就必须对表现出来的变了形或被歪曲的下意识产物进行分析、解释,以弄清象征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的下意识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两种方法和途径是必需的:一是重构。弗洛伊德指出: 在研究材料时,心理分析者不要去检验,也不要去抛弃任何东西,他的任务完全不是强令想起某种东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任务是什么呢?是恢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重构已遗忘的东西,以这种东西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为基础。 二是移情,即认同被分析者的心理活动,并将自身置于其中,对之加以切身体验和感受。如对神经症患者的有效治疗需要医生与患者心理互换,同情、体验患者的情感,深入到患者的心理活动中,从患者的角度去分析或考虑。现代心理治疗和咨询中发展起来的 通情术 就是以此为基础。当然,为了使心理分析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理解无意识意义,分析者既要通过移情与被分析者形成一定的特殊关系,但同时又要使这种关系正常地发展和终结,以避免其消极影响。为此,分析者应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在与被分析者的交往中保持 中性 态度,由此就产生了分析的 中性 说。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与施莱尔马赫的 重构论 十分类似。施莱尔马赫认为,真正的理解是重构作者的创作活动,即让解释者与作者处于同一层次,好像 变成作者的第二个自我 ,但这种建立同层次的 心心相印 决不是简单的同一化, 重构 不同于 模仿 ,再创作活动在质上异于原创作活动。因此,解释既要受作者的限制,又要超越这种限制。由此看来,弗氏与施氏的理论没有什么根本的本质差别,二者都是以客体为中心,树立对象在分析或理解中的绝对地位,抹杀分析或解释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或文化历史性。这表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古典解释学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由此可以说,如果施莱尔马赫提出一套完整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方案和理论,他本可以被称为精神分析学的首创者。

二、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历史文化)解释学与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狄尔泰继承和发展了施莱尔马赫的心理主义解释学思想,他的生命哲学解释学直接脱胎于施氏一般解释学,又坚决地维护与以康德为代表的天才论美学的联系。狄尔泰从 内在生活 出发进一步强化施氏的心理解释思想,特别重视 移情 的作用,将理解径直看作人的心灵生活的重建,从而使他的解释学更具有心理学色彩。他认为, 正是在移情或转换的基础上产生了理解的最高形式,在这种理解中,精神生活整个处于再创造和再体验的活跃状态之中。 在这里,狄氏所讲的移情是指理解者通过想像进入对象的思想情感中,暂时忘却自我,但通过把主体融入对象中,在对象中又找到自我,即 在你中重新发现我 。据此,狄尔泰超越了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从对文本的解释扩展到对历史文化的探讨,并以他的生命哲学为皈依。在他看来,生命是人类生活世界的本质,是人的心理要素的内在经验,其精神本64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2期

C.克莱芒、P.布律诺、L.塞弗: 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分析学说的批评 ,第3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