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充满生命活力课堂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语文课改实验中,依据《纲要》和《课标》的精神,在“自主-发现”教学模式的建立、完善进行了深入地实践和探索,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盎然的生机—教师极其投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情意浓浓,师生民主平等,气氛宽松和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及达的,面对未知的探究,尤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不可或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其改革理所当然应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自主—发现”教学模式三个显著的特征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教学中,都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受制于教师的权威,很少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而这种教学方法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提供给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机会是有限的,而现在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学习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
了“桃子”,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传统的小学教学主要是学生记忆结论,模仿技能。
因此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解、提问,学生倾听、回答。
而“自主—发现”教学模式往往是让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要认真把握好四种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主体参与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
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抓好学生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
二是主动参与。
要提高学生参与“自主—发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要视学生为学习合作过程的惟一主体。
“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要使学生从充当配角,或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要善于“教人”,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到“三自”“三有”,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分层递进原则
教师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差异,区别对待地设计和组织小组学习,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争到合理的角色,占有相应的位置,从而促进各个层次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3.自我管理原则
教师控制学生学习的总方向,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
努力教会学生逐步掌握搞好小组合作行为规范,如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组内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把小组的荣誉作为自己荣誉等。
4.人际合作原则
一是语言合作。
发言者不但要善于说,还要善于听,并给同伴以发言的机会。
二是环境合作。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想解决认知困难的内部需求,从而去认真地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是情感交融。
教师要尊重学生,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多采用“角色对换”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研究
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诸多的教育功能,学生个人探究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合作和探究能力。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的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培养了合作精神
在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不仅进行着传递知识与掌握知识、训练智力的认知活动,还进行着各种情感交流活动。
教师充满感情地教,学生激情地学,师生共同体验着成功的满足、胜利的欢乐、互尊互爱等种种情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组内真诚合作,组际公平竞争,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
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促进了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目标的一致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和谐相处,从而形成愉快的群体生活,引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
4.激活了师生之间的创造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有效地投入学习过程。
“自主—发现”教学模式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合作提问、勤于讨论,使学生公平竞争,真诚合作,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快乐学习的乐园。
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自主—发现”教学模式的基点
“自主—发现”教学模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点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催化剂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对学生不闻不问。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即使是思维反映很灵敏的学生,在有些时刻也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适时引导或者作出恰当的点拨。
2.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深化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样也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
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所以在每节课的课末,都应该让学生总结以下自己一节课下来的收获,以及自己是怎样学习那些知识的,还有哪些疑问等。
3.引导学生参与创造、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探索发现,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
等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通过沟通信息,又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协作精神。
4.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
但问题意识需要培养和激发,传统的教育对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出问题。
对此,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自主—发现”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相信,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自主—发现”教学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加瑰丽的生命活力,学生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