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省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曹操
曹操
曹操(魏武帝) 字孟德,沛国谯 (qiáo)郡人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 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
生操情,, 踌写躇下满了志这,首 意壮 气曹丽 昂的 扬操诗,篇雄。心勃得勃胜,而一归心的想曹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 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 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 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 人宽广的胸襟。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 书”“归雁”遥相呼应。
•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 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 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 壮志未酬的情怀。
谢谢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 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 帆之上。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 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 替的自然理趣 。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 子顿生思乡之情 。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 言之成理即可。)
•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 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 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 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次” :停宿、停泊
作者 简介:
•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于
古代诗歌四首
湖北襄阳襄州古驿一中张海刚
诗歌的分类
•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
辞、乐府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 3、按内容分(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咏物诗 、咏史 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 诗和闺怨诗 、爱情诗 。
着统一天下的宏伟事业。
向东 登临
同““苍”, 青绿色。
高高耸立。竦,通 “耸”,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波动荡 的样子
多么
秋风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把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汹涌澎湃的波浪
真是庆幸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
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 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
读 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
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 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
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 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 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 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秋风 萧瑟
凄凉
波 洪波涌起 汹涌澎湃
诗人的雄心伟业 犹如这树木百草 一样,生机勃发, 也像这洪波涌起 的大海,充满生 命的活力,充满 希望。
激越的心情 豪迈乐观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作者亲眼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所见吗?
用现代汉语该怎样说?
虚写,是诗人“观 沧海”产生的联想
• 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象从大海
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对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叙事)
抒写 伟壮
2

、 ﹃
沧观

沧 海

水: 澹澹
山岛: 竦峙 树: 丛生 草: 丰茂 风: 萧瑟 波: 涌起
海水及山
岛之景

(实景) 写


大丽 抱景 负色 。,
展 开 阔 胸
怀
3、感
日月:运行--出其中 星汉:灿烂--出其里
想象奇特 胸怀博大
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 ——互文。
这句是写日月、星河吗?
大海的辽阔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借景抒情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诗人借: 秋的勃勃生机 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物的壮丽 景象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抒:统一天下的 雄伟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 壮志吧。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赏析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
情。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小结: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青山外,绿水前 (充满 行、见 一帆悬,两岸阔 春意)
(对偶) 海日生,江人年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练习巩固
•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向东登上碣石山,远望那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那样的起伏动荡,山岛是那样的高耸直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shà)吹来,林木簌簌(Sù)作响, 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都好象从大海 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互文见义) (虚景)
主题
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 象,抒发作者的雄伟抱负和博大胸怀。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
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 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 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 分,有想象内容1分)
曹操“观”到了什么? (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 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生机盎然
水 何澹澹 起伏动荡
山岛 竦峙
高耸直立
树木 丛生 郁郁葱葱
百草 丰茂
丰美茂盛
•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 一种,发源于南朝, 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
•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首联)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 • (颔联)潮平两岸阔,
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 风正一帆悬。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 个特定的名称,第一
• (颈联)海日生残夜,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 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 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 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 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 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
赏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
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情。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小结: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

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
赏 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
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
联叫首联,第二联叫
• 江春入旧年。
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 (尾联)乡书何处达,
第四联叫尾联。颔联 和颈联必须对仗。
• 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品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

外,、奠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
欣 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

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
赏 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
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
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