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理上的证据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言词证据的特点 1.能够主动、全面地证明案件事实 言词证据的显著特点是:有思维能力的人对有关 案件事实情况的一种动态的反映,能够主动、全 面地证明案件事实。 2.容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失实 言词证据存在失实与虚假的较大可能性,其客观 性不及实物证据,这是言词证据的弱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直接证据




(一)直接证据的概念 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 实的证据。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当事人的陈述 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 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 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资料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直接证据的特点 1.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明性 2. 收集直接证据较为困难 3.审查直接证据较为困难

相关案例 【5—2】在一起债务纠纷案件中,一张 无法与原件核对的欠条。 问:该欠条是不是间接证据? 【5—3】在一起离婚诉讼中,原告的朋 友证明被告经常晚上10点回家。 问:原告的朋友的证言是不是间接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一)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 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直接证据原则上要有其他证据加以印证 印证的目的在于保证直接证据的客观性 被告人的供述一定要有其他证据印证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在刑事案件中运用间接证据认定被告人有罪时, 由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 有排他性的惟一结论。 在民事案件中,认可法律真实和高度盖然性的证 明标准,而不是必须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 而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只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 事实的可能性几乎是难以成立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传来证据

(一)传来证据的概念 传来证据,又称为“派生证据”,是指以 原始证据为基础通过复制、转述等中介而 衍生出来的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传来证据的特点 1.与案件事实没有直接联系,但可印证原始 证据。 2.在实践中往往是发现原始证据的先导。 3.传来证据是审查原始证据的有效手段。

3.传来证据与原始证据相互矛盾。 王某称听张某说是潘强用玻璃杯打伤 杨某,而张某证言证实不知是谁打伤杨 某。传来证据无原始证据印证,不能采 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根据证据的来源为标准,可以把诉讼证据分为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应当注意: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划分仅以证据是否直接 来源于案件事实为标准,而不取决于是否为公 安司法人员所直接获得。 在证据为痕迹或者物品体积过大的情况下,公 安司法人员采取科学方法(如显影或摄影)予 以收集,也应认定为原始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始证据的认定与否决定证据的证明力高 低,按照传统的证据理论,原始证据的证 明力高于传来证据。由于手机短信存在着 不安全的天性——易删改、伪造,所以有 人认为应当将手机短信认定为间接证据, 并且认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证明力的或 然性,即其只能佐证与案件有关的个别情 节或片段。
高等教育出版社
深入理解它们在证明力上的特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以证据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方法为标 准,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 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言词证据

(一)言词证据的概念 言词证据是有关人员对客观存在的案件 事实的主观反映,通常是以口头陈述的 形式表现出来。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间接证据


(一)间接证据的概念 间接证据,是指是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 的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 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间接证据的特点 1.具有证明上的间接性 2.证明过程的推理性 3.间接证据的排他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殴打中,潘强用玻璃杯将杨某头部砸伤,并强 行抓扯走王某手上所戴两条价值4000余元的 黄金手链。杨某所受损伤为轻伤。公诉机关认 为,被告人潘强故意伤害他人,致一人重伤, 一人轻伤,并乘人不备,抢夺他人财物,诉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第二百六十七条,以故意伤害罪、抢夺罪,予 以判处。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对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查证属实,以保证间 接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2.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防 止把那些与案件事实毫无关联的材料,作为间接证 据加以收集和运用。 3.审查间接证据是否充分。 4.审查间接证据之间、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 的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案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潘强有三个犯罪事实, 触犯两个罪名。一是致周某某重伤这一事实, 被告人无异议,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二是殴打杨某致其轻伤;三是抢夺王某金手链。 对第二、三个事实,控辩双方各执一词。合议 庭评议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潘强殴打杨 某和抢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主要理由如 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证据1,由于原告和被告之间签订的“借款 协议”不是借据,也不是收据,不能证明王玲玲 已经收了3万元; 对证据2,根据我国《担保法》和《房地产法》 的相关规定,房屋作为不动产,抵押应当订立书 面合同,并且要经过有关部门登记才能生效。因 此,原告和被告之间房屋抵押的口头约定无效。 对证据3,短信作为证据在我国还是首次,法 庭经过讨论决定同意短信作证,但原告必须拿出 证据证明那条短信确系被告所发。

本案涉及的收发短信的法律关系中存在着三方当事人, 即短信发送人、短信服务提供商(SP)和短信接收人 (多为受害人)。短信发送人将编辑好的短信发送出 去,通过SP的短信平台,将我们可识别的文本转化为 电子数据信号传送到接收人的手机,当接收人打开短 信,电子数据流又转化成可识别文字。在这个过程当 中,当数据流被SP 的平台接收时,平台会以电子数据 的形式将其信息储存,短信发送人编写的短信内容在 未转变成电子数据前的形式是最原始的形式。
二、实物证据


(一)实物证据的概念 实物证据是以实物形态和其客观存在的自然 状况为表现形式的证据。 这类证据以实在物的外部特征、性质和存在 状况等来证明案件事实。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实物证据的特点 1.客观性较强 2.被动性和依赖性较为明显 3.证明范围比较狭窄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被告人潘强,2000年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毒品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03年3月刑满释放。因涉 嫌寻衅滋事罪于2003年12月3日被逮捕。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潘强于2003年9月22日 伙同他人对周某某殴打,致周重伤。又于2003年 12月2日晚,伙同朱强、杜刚(外逃)等六人窜至 某大酒店浴足中心,欲强行带服务员出台,遭老板 杨某、王某拒绝。被告人潘强及同伙遂对王、杨二 人殴打。
高等教育出版社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68条对提交证据原 件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当事人向 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 的司法解释,当事人很难获取原始的证据, 因为按照现有的证据学理论判断,短信接 收人所能看到的都是“原件”的副本,这 样的规定无疑让当事人对诉讼失去信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国《电子签名法》第5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 (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 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 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 整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月4日南宁市永新区法院受理了原 告曾建国诉被告王玲玲欠款案。原告主张 2002年9月13日南宁市民曾建国借给朋友 王玲玲3万元,期限是三个月,双方还约 定了利息,但是被告至今没有履行约定。 原告提交的证据主要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双方签订的一份借款协议,协议约定:被告 向原告借款3万元,借款期限3个月,每月结付一 次利息; 2、两张买房收据和房子的钥匙,是王玲玲交给 曾建国作抵押的保证; 3、被告发给原告的一份短信,内容大致是要求 原告宽限三个月。 本案的情况很简单,实际上就是对证据的认定 和采信。
高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出版社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对于原始证据而言,需要保证原始证据的客观真 实性。 关于如何对待传来证据的问题,我国法律的三大 诉讼法并没有像英美国家的法律那样排斥对它的 使用。 我国法律一般也要求提供原始证据。 在具体案件的运用过程中,针对传来证据的特点 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本证与反证

以证明责任为标准来划分,可把证据分为 本证和反证。 将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的证据分为本 证与反证,同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分为有罪 证据和无罪证据一样,是为了揭示这两类 证据不同的证明作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




本证,是指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 用以证明其主张的案件事实存在的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论 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可以提出本证,证明自己的 主张。 行政诉讼案件中,原告能否提供本证的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原始证据


相关案例 【5—1】证人汪某目睹了原、被告打架经 过,其与双方当事人均无利害关系,根据 他所做的证言分清了本案当事人的责任。 问:证人汪某的证言是不是原始证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原始证据的概念 原始证据是指直接来源于原始出处的证据,即 证据本身直接来源于案件的事实。 (二)原始证据的特点 1.原始证据与案件事实有直接的关系 2.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不是固定不变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

1、被害人陈述相互矛盾 被害人王某陈述系先听见“叭”一声,起身 应发现杨某头部被打伤,后被潘强强行抓扯手 链; 被害人杨某陈述先听王某惊呼“手链不见 了”,才冲过去帮忙,头部被打了。 二人均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但却在主 要事实的时间关系上明显矛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言词证据与辩认笔录相互矛盾 杨某、张某在证言中均称不知是谁用玻璃杯 打伤杨某,但在辩认笔录中却非常肯定地辩认 出潘强就是用玻璃杯打杨某的人。周某辩认确 定潘强是行为人,但周某是否在现场,无人证 实,亦无周某的证词佐证。辩认笔录的客观性 应质疑。陈某辩认潘强系打王某耳光的人,只 能证明事情的起因,但对何人殴打杨某并无证 明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


司法人员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注 意把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结合起来,司法人员 要注意用实物证据印证言词证据,也要注意运 用言词证据挖掘实物证据的证明力。 总之,在两种证据的运用中,要综合兼顾,充 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弱点,利用 证据互补,构成案件中完整可靠的证明体系。
第五章 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本证与反证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学



在证据理论上,依据不同标准,可将证据分为: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直 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本证与反证。 这些不同类别的证据,在证明案件事实时有不同 的特点,运用证据时需遵循不同的规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把握证据的划分标准、各类 证据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签名法》第8条也对数据电文真实 性的审查设定了标准。我认为,既然认定 短信具有真实性,在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前 提下,就没有必要将不存在疑点的短信证 据仅仅划归间接证据。只有大胆地采用短 信证据才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是以证据与案件的主要事实 的不同关系为标准所做的证据分类,即证据能否 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将证据分为直接 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划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 重要的研究作用,更对司法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 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