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江苏专用):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专题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

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

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

”据此可知( )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解析:选D 题干大意是:孔子在创作《春秋》时,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

明成祖的言论,意思是蛮夷之人与中国人没有差异,都有是非善恶之心。

由此说明,对华夷观,孔子和明成祖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论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

B项错在“本质区别”,表述不合史实。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封建社会不断演变中形成的,故C项错误。

2.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

该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墨子
解析:选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这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道家政治理念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并未提出兼爱思想,故B、C两项错误。

3.(2019·江苏原创模拟一)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其政治观的最高原则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

该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
C.李斯D.王阳明
解析:选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儒家、法家都强调入世、积极有为,故排除A、C、D三项。

4.(2019·南通一模)《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

虽然他不能配享孔庙,但他的思想却融入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

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B.荀子
C.董仲舒D.朱熹
解析:选B 首先通过题干中的“他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判定他生活在战国,通过“礼仪教导民众”“法令来制约民众”判定他主张隆礼重法,通过“他不能配享孔庙”判定他不是孟子、董仲舒、朱熹,综合上述判定,这位思想家应该是荀子,故B项正确。

5.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解析:选D 题干指出了当时思想家针对国家混乱的现象,则建议统治者要尚贤,国家贫困的现象出现,则建议统治者要节俭,这说明了这位思想家主张国家出现什么问题,就要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体现了一种务实治国的精神,故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君王与民众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主张的是尚贤与节俭,不是精神自由的问题,故B项错误。

C 项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

6.(2019·盐城三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解析:选C 董仲舒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普遍设立学校来教化人民,任用有才华的人为官,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推动贵族政治进一步走向瓦解,从而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因素,推动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董仲舒主张任人唯贤,这与先秦时期的用官标准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教育措施主要在郡县范围内,故B 项错误;D项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结果,故D项错误。

7.(2019·南京学情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解析:选C 萧公权在言论的最后,指出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真实目的是“重革命而轻受命”,即通过对这种思想宣传,来警告统治者不要实施暴政,否则引发动荡,最终不利于其统治的巩固,因此,这种思想可以起到防止专制弊端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解读,而不是批判,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更多是限制君权,故B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

8.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解析:选B 宋明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故家具设计体现理学这一特征,说明理学思想社会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和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和题意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无关天理观念,故D项错误。

9.(2019·无锡一模)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

这突出反映了( )
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而另一
方面,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都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均排除。

10.(2019·苏锡常镇二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些做法( )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解析:选B 依据题干中“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信息,可知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故B 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果,故A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故D项错误。

11.李贽在容与堂本《水浒传》回评中有“各有家数、各有身份”和“同而不同处有辨”等说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子,三十六样性格。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
A.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观点
B.完全背离了李贽的思路
C.推动了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D.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
解析:选A “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与“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子,三十六样性格”等信息可推断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均可排除。

12.(2019·南京盐城一模)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

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解析:选C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书坊在印刷书籍时,往往会增加有关节历和农事的内容,这有助于提升书籍的销售量,因此,这种印刷内容的改进,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从而体现了当时印刷业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向,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书坊以盈利为目的,属于民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13.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

“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这反映出宋代(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于是出现了以此为生的专门的说书人,故D项正确;唐代已经出现“说话”艺术,故A项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而是强调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发展,故C项错误。

14.(2019·泰州一模)阅读学者杨庆红制作的两宋小说家籍贯统计表,此表反映了( )
B.小说起源于宋代的河南
C.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
D.地理环境决定小说发展
解析:选C 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两宋时期政权更迭、都城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故南宋时期浙江、江苏等地小说家逐渐超过北方,这体现了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故C项正确;地理环境并不是小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

15.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

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

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

该新剧种的形成( )
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
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
解析:选A 据“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这体现了民间交流,据“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这体现了官方推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只是给乾隆皇帝祝寿,没有体现他大力提倡,故C项错误;D项曲解了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2分)
16.(12分)(2019·常州一模)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

《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

《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6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能够概括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依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概括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依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概括出包容和谐精神。

第(2)问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宋明时期儒学家吸收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家经典,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

答案:(1)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

(2)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哲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