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 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积累相关文言知识和成语。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代散文和从不同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文本、老师三者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文言知识和成语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代散文和从不同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让学生复习逍遥游的内容,重新回味庄子及其思想,并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大致读顺文章、疏通文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小事情往往蕴含大道理;文章中,小故事常常也包含大文章。
有一种文学体裁,特别擅长假托故事说明道理,它是什么?寓言。
中国古代有一位作家,特别擅长通过寓言表达思想,他是谁?庄子。
在《逍遥游》中,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那么今天,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庖丁解牛》,再次领略庄子作品的独特魅力。
2.预习检查
(1)回顾庄子其人:名周,字子休,战国蒙城人,漆园吏,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
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找同学朗读课文,正音;正音后,全班齐读。
3、合作探究:庖丁的成功
(1)题解“庖丁解牛”,说明文意:一个名叫丁的厨师解剖牛的故事。
(2)庖丁“善”解牛。
本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庖丁,还有谁?这个人在文中说了什么话?
明确:文惠君——梁惠王;
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两句话中,出现了重复的话,是什么?两者所包含的含义相同吗?
明确:善哉;不同,一个指庖丁(解牛)之道,一个指庖丁(论解牛)之言。
(3)庖丁“解牛”之道——善
文章哪一段描写庖丁解牛之“善”?找同学读出原句,并翻译。
明确: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语言点提示:所+动词=所字结构:……的地方;踦:依靠(说文解字);履:名词作动词。
请同学赏析第一段是如何写“庖丁善解牛”的?
明确:运用动词:触、倚、履、踦。
动词连用,表现庖丁解牛之动作协调统一、娴熟高超。
运用拟声词和比喻手法,表明解牛动作有节奏,高低错落、音韵和谐。
(4)庖丁“论解牛”之言——善
当梁惠王夸赞庖丁:“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反应如何?
明确: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语言点点拨: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进:超过。
一言一行:释刀;所好者,道也。
庖丁否定了文惠君的“解牛之技“的说法,认为自己解牛追求的是“解牛之道”。
庖丁是如何巧妙阐述自己的解牛之道的?
明确: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
实际上是:由技到道的过程。
为什么庖丁认为自己解牛是“道”,而非“技”?
明确:道,自然规律。
技,手法技巧。
目皆全牛——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山穷水复疑无路)
目无全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神遇全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得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庖丁认为自己掌握的不仅是解牛的技巧,更是人生的大道。
3.延伸拓展:庖丁精神
合作讨论:庖丁为何能够成功,能够领悟“解牛之道”?偶然?必然?明确:必然。
从上文分析中,因为他与众不同。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理想远大
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
——坚持不懈
良庖——族庖——庖丁:顺应规律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迎难而上
善刀而藏之。
——低调内敛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应该如何向庖丁学习?
4.课堂小结
庖丁向我们阐述的不仅仅是“解牛之道”,更是“为人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道”。
5、作业布置
以“庖丁解牛”为横批,辑一副对联,谈谈你学习本文的感受。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