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七章 八纲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表里辨证
概念
含义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及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表 躯壳 相 对 性 腑 经络 阳经 皮肤 里 临 床 意 义
表 里 的 含 义
脏腑 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 重为病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 脏 减轻为病退。 脏腑 阴经 筋骨
具体性 皮毛肌 脏腑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 内有病 腠经络 骨髓 属里,病较深重。说明外感病病情 气血 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趋势。 表里辨证内容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9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 在疾病过程中,不存在对立关系的两
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
证候错杂 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同时出现在同一
个患者身上。
证 候 真 假 证候转化
八纲中性质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纲证 候同时出现,其中一方为疾病的本质,属 病变乊本,为真象,另一方与疾病本质属 性相反,属病变乊标,为假象。 在一定条件下,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证 候向对方转变,使变化后的证候性质与原 有证候性质相反。
苍老,舌苔厚腻,痰涎壅盛,喉中痰鸣。
特点
2013-9-13
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正邪剧争,以有余、强烈、停聚 为特点。新起、暴病、病情剧烈、体质壮实。
中医诊断学 17
3.虚证实证鉴别
证 证候 特点 不足 松弛 无力 衰退 体弱 有余 结实 强盛 亢进 体壮 病因病机
起病 病程
精 寒 动 声 神 热 态 息
鉴别
11
1. 寒 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包 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表 现 分 析
外感寒邪 饮食生冷 素体阳虚 久病伤阳 阴寒过甚 阳气虚弱 制阳太过
体失温煦
温煦不足 温煦推动不足 津液未伤 温化失司,寒湿内生 鼓脉无力,脉道收引
寒证
形寒肢冷,踡卧,面色晄白 口淡不渴 痰、涎、涕、尿清冷,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
中医诊断学 20
2013-9-13
证候相兼
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表 证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外感、内伤) 里 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虚寒证 虚热证 (阳虚证) (阴虚证) 寒 证 热 证
实证
里实证
实寒证
实热证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21
Biblioteka Baidu候错杂
关系 含 义 临床表现特点 临 床 意 义 为表里同治提供依据 形成:或表里两感; 或 久病新感; 或表证及里 ,表证未解,里证已显 露。 分清寒热孰轻孰重, 为 治疗提供依据。 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 同一患者在同一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 表里 时期内既有表证,里俱虚 表里俱实 表寒 同病 又有里证。 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 实 表实里虚
主 讲 : 郑 进 教 授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八 纲 辨 证
中 医 诊 断 学 第 七 章
1
----
八纲辨证
概述 基 本 概 念 八 纲 源 流 表 里 辨 证 基本证候 寒 热 辨 证 虚 实 辨 证 阴 阳 辨 证 相互关系
相 夹真 转 兼 杂假 化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2
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虚证夹实——扶正祛邪
虚实并重——攻补兼施
22
证候真假1
关系 含义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本质特点
内热过盛 热极似寒
真 热 假 寒
-假寒象:手足厥冷“热深 内有 邪热盛极,阳气 厥亦深,热微厥亦微”, 真热 被郁,深伏于里, 脉沉。 而外 不能向外布达, -真热证:烦渴喜冷饮,咽 见某 而格阴于外,为 干,口臭,谵语,尿短便 些假 阳盛格阴,热极 干,舌红,苔黄而干;肢 寒的 似寒。 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证候 ,脉沉数有力。 内热为真,外寒为假
概念 成因
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以 不足、松弛、无力、衰退为特点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 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误治等。)
气、血、阴、 阳的不足及 脏腑虚损; 临床有不足、 亏虚、虚弱、 虚衰、亡脱 等程度乊分。
主 主 要 要 表 表 现 现
版)正式列专章讨论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4
八纲基本证候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 的特点。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 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 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八纲基本 证候包括: 表 里 辨 证
2013-9-13
寒 热 辨 证
中医诊断学
虚 实 辨 证
阴 阳 辨 证
病证类别-------阴、阳
八纲
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中无八纲名词,但其具体内容 散见于《内经》 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 间的辨证关系 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 应用于《伤寒论》 病进行辨证论治 张景岳提出“二纲六变”
阐収于《景岳全书》
倡扬于《医学心悟》 确立于《伤寒质难》近人祝味菊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中医诊断学》(2
中医诊断学 8
3. 半表半里证
概念 病因
指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 未至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乊间所表现的证候
邪犯少阳 邪正相争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经气不舒 胆热循经上冲
临床表现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证候特点
2013-9-13
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
特点
2013-9-13
热、黄、赤、稠、燥、动
中医诊断学 13
3.寒证热证鉴别
证 寒热 喜恶 四肢 面 色 分 泄 物
口渴 口和 不渴 渴喜 冷饮
二便
舌
脉
白 喜温 寒 冷凉 或 恶寒 证 青 热 喜凉 温热 红 证 恶热 赤
清 小便清长 稀 大便稀溏 稠 小便短赤 浊 大便干结
舌淡苔白润 脉迟或紧 舌红苔黄燥 脉数
10
二、寒热辨证
概念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 热证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盛或阳虚 阳盛或阴虚 注意 寒证 热证
寒证与寒象、热证与热象不同 恶寒、収热只是疾病的现象,疾病 所表现寒热征象有真假乊别,而寒 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
寒证 热证
中医诊断学
寒热辨证内容
2013-9-13
特点 冷、白、稀、润、静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2
2. 热 证
概念 表 现 分 析 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产热过多 热证 阴虚阳亢
外感热邪 寒湿情志 阳热过盛 饮食化火 素体阴虚 劳倦内伤 阴精不足
収热恶热,手足温和,面赤舌红
阳热亢盛,火性炎上 热伤津液 口渴、尿黄、便干 扰神迫血 烦躁、脉数
热深厥深
实热证 阳气极虚 阴寒极甚 寒极似热 虚寒证
23
真 寒 假 热
2013-9-13
证候真假2
关系 真 实 假 虚 含 义 病本属实 证,大实 乊中反见 虚赢现象 证候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特点 声高气粗,动则倦消,脉沉 实邪内结,闭 取有力——真 阻经络,气血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 不通。外周、 赢瘦,脉沉细——假 脑神失于温养 辨识:默默无语但语时声高 而现假虚象。 气粗;体赢瘦但胸腹硬满拒 “大实有羸状” 按;脉沉细但按乊有力等。 腹胀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脏腑虚衰,气 脉沉迟重按无力——真 血不运,气化 腹胀、满、疼痛,脉弦、洪 无力,致不通、 大——假 不利,病理产 辨识:腹胀满而时有缓解, 物蓄积等假实 或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 象。 而气短息弱;大便虽闭而腹 “至虚有盛侯” 部不甚硬满等。
畏 寒 微 热 喜 静 踡 卧 喜 动 伸 足 仰 卧 声 低 气 微
疼 痛
隐 痛 喜 按
舌 脉 舌淡而 胖嫩; 脉虚无 力。 舌坚敛 苍老, 苔多厚 腻; 脉实而 有力。
18
虚 证
先天禀赋不 足,后天失 内伤久病, 调和疾病耗 起病缓, 萎 损(阴阳气 病程长, 靡 血津液精髓) 耗损过多 邪气侵袭, 邪正相争; 内脏机能失 调,功能障 碍,病理产 物壅滞停积 体内。
八 纲 八 纲 辨 证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类辨别疾病的纲领
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 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
辨 别 疾 病
病 位----------表、里
病 性----------寒、热 邪正斗争-------虚、实
中医诊断学
特点
2013-9-13
16
2. 实 证
概念 成因
人体感受外邪,或病理产物停聚,以邪气盛,正 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 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感受外邪---六淫、疫疠、脓毒、虫积 内脏功能失调---气滞、痰饮、水湿、瘀血、食积
主 主 要 要 表 表 现 现
功能亢进---壮热面赤,烦躁谵语,声高气粗,咳喘有 力,脉实或弦滑有力 邪实阻滞---疼痛剧烈拒按,大便闭结,小便不利,舌质
内有 真寒 而外 见某 些假 热的 证候 阳气虚衰,阴寒 内盛,格阳于外, 逼迫虚阳浮游于 上,格越于外。 阴盛格阳,戴阳。 寒极似热 -假热象:身热,面红,口 渴,脉大; -真寒证:四肢厥冷,小便 清长,下利清谷,身热反 欲盖衣被,渴喜热饮,饮 不多,脉大而无力。 阳虚寒盛为真,热象为假
中医诊断学
概念
特点
2013-9-13
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存在。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中医诊断学 7
2. 里
概念
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表入里---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病因 临床表现 证候特点
2013-9-13
直中---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情、食、劳伤---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伤脏腑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非表即里 起病可缓可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以脏腑 气血失调症状为主。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 内伤病中。
寒证与热证同时 寒热 出现在同一个患 错杂 者身上,寒热亣 错。
上寒下热、上热下寒 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实证夹虚(邪实为主,正 虚为次) 虚实 正虚与邪实同时 虚证夹实(正虚为主,邪 夹杂 存在于同一个患 实为次); 者身上。 虚实并重(正虚与邪实处 于势均力敌乊时)。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实证夹虚——祛邪扶正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动则 加甚。(脏腑功能衰退) 阳虚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乏力少气,舌淡苔 白滑,脉沉迟无力。(气虚证+虚寒) 血虚证------面唇舌甲色淡,心悸肢麻,脉细无力。 (机体失去濡养) 阴虚证------两颧潮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机体失润+虚热) 起病慢、久病、病势缓、体质虚弱
2013-9-13
表证
里证
中医诊断学
半表半里证
鉴别
6
1. 表
证
对外感六淫之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 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伤 卫气被郁 发热 寒 表现、分析 阻遏卫气 肌表失温 恶寒 证 脏 、 肺气上逆 咳嗽 腑 伤 损 风 鼻塞 肺失宣降 肺窍不利 伤 皮毛 肺气失宣 流涕 轻 表 外邪 肌表 , 证 口鼻 邪气郁滞经脉 气血不畅 头身疼痛 病 、 位 外 在 感 肌 脉浮 正气抗邪,鼓脉于外 表 内 热 邪未入里,舌象变化不显 舌淡红,苔薄白 证
中医诊断学
9
4.表证、里证的鉴别
证 寒 热 舌 脉 症 状 舌苔薄白, 表证 恶寒収热 舌质变化不 明显,脉浮 舌苔厚或无 里证 但热不寒 苔,舌质变 但寒不热 化不明显, 脉沉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以头身痛,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 喷嚏微咳,内脏证 候不明显 以内脏证候为主症, 烦躁神昏,胸闷胸 痛,腹痛呕吐,便 秘腹泻,尿短赤或 清长
实 证
新病初起, 起病急, 兴 病程短, 奋 病情剧烈
中医诊断学
恶 寒 壮 热
声 高 气 粗
剧 痛 拒 按
2013-9-13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 的两个纲领。 阴证---抑郁、沉静、功能衰退、清冷、 晦暗、在内、在下、不昐収现等临床表现, 多属里证、虚证、寒证。 阳证---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 明亮、在外、在上、容昐収现等临床表现, 多属表证、实证、热证。 阴阳是对各种病情最高程度的概括,阴 阳两纲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八纲又称为“二 纲六变”,所以,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 的纲领,即类证的纲领。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4
三、虚实辨证
概念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 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 的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辨证可了解机体邪正的盛衰,为治疗 提供依据。实者宜攻,虚者宜补。
意 义
虚实辨证内容
虚证
实证
鉴别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5
1. 虚 证
一、表里辨证
概念
含义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及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表 躯壳 相 对 性 腑 经络 阳经 皮肤 里 临 床 意 义
表 里 的 含 义
脏腑 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 重为病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 脏 减轻为病退。 脏腑 阴经 筋骨
具体性 皮毛肌 脏腑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 内有病 腠经络 骨髓 属里,病较深重。说明外感病病情 气血 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趋势。 表里辨证内容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9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证候相兼 在疾病过程中,不存在对立关系的两
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
证候错杂 相互对立的两纲证候同时出现在同一
个患者身上。
证 候 真 假 证候转化
八纲中性质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纲证 候同时出现,其中一方为疾病的本质,属 病变乊本,为真象,另一方与疾病本质属 性相反,属病变乊标,为假象。 在一定条件下,八纲中相互对立的两纲证 候向对方转变,使变化后的证候性质与原 有证候性质相反。
苍老,舌苔厚腻,痰涎壅盛,喉中痰鸣。
特点
2013-9-13
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正邪剧争,以有余、强烈、停聚 为特点。新起、暴病、病情剧烈、体质壮实。
中医诊断学 17
3.虚证实证鉴别
证 证候 特点 不足 松弛 无力 衰退 体弱 有余 结实 强盛 亢进 体壮 病因病机
起病 病程
精 寒 动 声 神 热 态 息
鉴别
11
1. 寒 证
概念 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包 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表 现 分 析
外感寒邪 饮食生冷 素体阳虚 久病伤阳 阴寒过甚 阳气虚弱 制阳太过
体失温煦
温煦不足 温煦推动不足 津液未伤 温化失司,寒湿内生 鼓脉无力,脉道收引
寒证
形寒肢冷,踡卧,面色晄白 口淡不渴 痰、涎、涕、尿清冷,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
中医诊断学 20
2013-9-13
证候相兼
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表 证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外感、内伤) 里 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虚寒证 虚热证 (阳虚证) (阴虚证) 寒 证 热 证
实证
里实证
实寒证
实热证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21
Biblioteka Baidu候错杂
关系 含 义 临床表现特点 临 床 意 义 为表里同治提供依据 形成:或表里两感; 或 久病新感; 或表证及里 ,表证未解,里证已显 露。 分清寒热孰轻孰重, 为 治疗提供依据。 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 同一患者在同一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 表里 时期内既有表证,里俱虚 表里俱实 表寒 同病 又有里证。 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 实 表实里虚
主 讲 : 郑 进 教 授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八 纲 辨 证
中 医 诊 断 学 第 七 章
1
----
八纲辨证
概述 基 本 概 念 八 纲 源 流 表 里 辨 证 基本证候 寒 热 辨 证 虚 实 辨 证 阴 阳 辨 证 相互关系
相 夹真 转 兼 杂假 化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2
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虚证夹实——扶正祛邪
虚实并重——攻补兼施
22
证候真假1
关系 含义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本质特点
内热过盛 热极似寒
真 热 假 寒
-假寒象:手足厥冷“热深 内有 邪热盛极,阳气 厥亦深,热微厥亦微”, 真热 被郁,深伏于里, 脉沉。 而外 不能向外布达, -真热证:烦渴喜冷饮,咽 见某 而格阴于外,为 干,口臭,谵语,尿短便 些假 阳盛格阴,热极 干,舌红,苔黄而干;肢 寒的 似寒。 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 证候 ,脉沉数有力。 内热为真,外寒为假
概念 成因
指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以 不足、松弛、无力、衰退为特点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 度,房事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误治等。)
气、血、阴、 阳的不足及 脏腑虚损; 临床有不足、 亏虚、虚弱、 虚衰、亡脱 等程度乊分。
主 主 要 要 表 表 现 现
版)正式列专章讨论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4
八纲基本证候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 的特点。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 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 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八纲基本 证候包括: 表 里 辨 证
2013-9-13
寒 热 辨 证
中医诊断学
虚 实 辨 证
阴 阳 辨 证
病证类别-------阴、阳
八纲
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中无八纲名词,但其具体内容 散见于《内经》 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 间的辨证关系 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 应用于《伤寒论》 病进行辨证论治 张景岳提出“二纲六变”
阐収于《景岳全书》
倡扬于《医学心悟》 确立于《伤寒质难》近人祝味菊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中医诊断学》(2
中医诊断学 8
3. 半表半里证
概念 病因
指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 未至表,邪正相搏于表里乊间所表现的证候
邪犯少阳 邪正相争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经气不舒 胆热循经上冲
临床表现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证候特点
2013-9-13
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
特点
2013-9-13
热、黄、赤、稠、燥、动
中医诊断学 13
3.寒证热证鉴别
证 寒热 喜恶 四肢 面 色 分 泄 物
口渴 口和 不渴 渴喜 冷饮
二便
舌
脉
白 喜温 寒 冷凉 或 恶寒 证 青 热 喜凉 温热 红 证 恶热 赤
清 小便清长 稀 大便稀溏 稠 小便短赤 浊 大便干结
舌淡苔白润 脉迟或紧 舌红苔黄燥 脉数
10
二、寒热辨证
概念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 热证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盛或阳虚 阳盛或阴虚 注意 寒证 热证
寒证与寒象、热证与热象不同 恶寒、収热只是疾病的现象,疾病 所表现寒热征象有真假乊别,而寒 证、热证则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
寒证 热证
中医诊断学
寒热辨证内容
2013-9-13
特点 冷、白、稀、润、静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2
2. 热 证
概念 表 现 分 析 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
产热过多 热证 阴虚阳亢
外感热邪 寒湿情志 阳热过盛 饮食化火 素体阴虚 劳倦内伤 阴精不足
収热恶热,手足温和,面赤舌红
阳热亢盛,火性炎上 热伤津液 口渴、尿黄、便干 扰神迫血 烦躁、脉数
热深厥深
实热证 阳气极虚 阴寒极甚 寒极似热 虚寒证
23
真 寒 假 热
2013-9-13
证候真假2
关系 真 实 假 虚 含 义 病本属实 证,大实 乊中反见 虚赢现象 证候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特点 声高气粗,动则倦消,脉沉 实邪内结,闭 取有力——真 阻经络,气血 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 不通。外周、 赢瘦,脉沉细——假 脑神失于温养 辨识:默默无语但语时声高 而现假虚象。 气粗;体赢瘦但胸腹硬满拒 “大实有羸状” 按;脉沉细但按乊有力等。 腹胀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脏腑虚衰,气 脉沉迟重按无力——真 血不运,气化 腹胀、满、疼痛,脉弦、洪 无力,致不通、 大——假 不利,病理产 辨识:腹胀满而时有缓解, 物蓄积等假实 或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 象。 而气短息弱;大便虽闭而腹 “至虚有盛侯” 部不甚硬满等。
畏 寒 微 热 喜 静 踡 卧 喜 动 伸 足 仰 卧 声 低 气 微
疼 痛
隐 痛 喜 按
舌 脉 舌淡而 胖嫩; 脉虚无 力。 舌坚敛 苍老, 苔多厚 腻; 脉实而 有力。
18
虚 证
先天禀赋不 足,后天失 内伤久病, 调和疾病耗 起病缓, 萎 损(阴阳气 病程长, 靡 血津液精髓) 耗损过多 邪气侵袭, 邪正相争; 内脏机能失 调,功能障 碍,病理产 物壅滞停积 体内。
八 纲 八 纲 辨 证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八类辨别疾病的纲领
运用八纲作为证候归类的纲领,对病情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位浅深、病性寒 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
辨 别 疾 病
病 位----------表、里
病 性----------寒、热 邪正斗争-------虚、实
中医诊断学
特点
2013-9-13
16
2. 实 证
概念 成因
人体感受外邪,或病理产物停聚,以邪气盛,正 气不虚,邪正斗争剧烈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 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感受外邪---六淫、疫疠、脓毒、虫积 内脏功能失调---气滞、痰饮、水湿、瘀血、食积
主 主 要 要 表 表 现 现
功能亢进---壮热面赤,烦躁谵语,声高气粗,咳喘有 力,脉实或弦滑有力 邪实阻滞---疼痛剧烈拒按,大便闭结,小便不利,舌质
内有 真寒 而外 见某 些假 热的 证候 阳气虚衰,阴寒 内盛,格阳于外, 逼迫虚阳浮游于 上,格越于外。 阴盛格阳,戴阳。 寒极似热 -假热象:身热,面红,口 渴,脉大; -真寒证:四肢厥冷,小便 清长,下利清谷,身热反 欲盖衣被,渴喜热饮,饮 不多,脉大而无力。 阳虚寒盛为真,热象为假
中医诊断学
概念
特点
2013-9-13
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存在。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中医诊断学 7
2. 里
概念
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表入里---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病因 临床表现 证候特点
2013-9-13
直中---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情、食、劳伤---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直伤脏腑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非表即里 起病可缓可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以脏腑 气血失调症状为主。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 内伤病中。
寒证与热证同时 寒热 出现在同一个患 错杂 者身上,寒热亣 错。
上寒下热、上热下寒 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实证夹虚(邪实为主,正 虚为次) 虚实 正虚与邪实同时 虚证夹实(正虚为主,邪 夹杂 存在于同一个患 实为次); 者身上。 虚实并重(正虚与邪实处 于势均力敌乊时)。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实证夹虚——祛邪扶正
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动则 加甚。(脏腑功能衰退) 阳虚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乏力少气,舌淡苔 白滑,脉沉迟无力。(气虚证+虚寒) 血虚证------面唇舌甲色淡,心悸肢麻,脉细无力。 (机体失去濡养) 阴虚证------两颧潮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机体失润+虚热) 起病慢、久病、病势缓、体质虚弱
2013-9-13
表证
里证
中医诊断学
半表半里证
鉴别
6
1. 表
证
对外感六淫之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 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伤 卫气被郁 发热 寒 表现、分析 阻遏卫气 肌表失温 恶寒 证 脏 、 肺气上逆 咳嗽 腑 伤 损 风 鼻塞 肺失宣降 肺窍不利 伤 皮毛 肺气失宣 流涕 轻 表 外邪 肌表 , 证 口鼻 邪气郁滞经脉 气血不畅 头身疼痛 病 、 位 外 在 感 肌 脉浮 正气抗邪,鼓脉于外 表 内 热 邪未入里,舌象变化不显 舌淡红,苔薄白 证
中医诊断学
9
4.表证、里证的鉴别
证 寒 热 舌 脉 症 状 舌苔薄白, 表证 恶寒収热 舌质变化不 明显,脉浮 舌苔厚或无 里证 但热不寒 苔,舌质变 但寒不热 化不明显, 脉沉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以头身痛,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 喷嚏微咳,内脏证 候不明显 以内脏证候为主症, 烦躁神昏,胸闷胸 痛,腹痛呕吐,便 秘腹泻,尿短赤或 清长
实 证
新病初起, 起病急, 兴 病程短, 奋 病情剧烈
中医诊断学
恶 寒 壮 热
声 高 气 粗
剧 痛 拒 按
2013-9-13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 的两个纲领。 阴证---抑郁、沉静、功能衰退、清冷、 晦暗、在内、在下、不昐収现等临床表现, 多属里证、虚证、寒证。 阳证---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 明亮、在外、在上、容昐収现等临床表现, 多属表证、实证、热证。 阴阳是对各种病情最高程度的概括,阴 阳两纲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八纲又称为“二 纲六变”,所以,阴阳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 的纲领,即类证的纲领。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4
三、虚实辨证
概念 虚实是反映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概括说 明了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 的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辨证可了解机体邪正的盛衰,为治疗 提供依据。实者宜攻,虚者宜补。
意 义
虚实辨证内容
虚证
实证
鉴别
2013-9-13
中医诊断学
15
1. 虚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