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银币对照辨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稀银币对照辨伪Post By:2006-12-27 14:16:26

据《台湾通史》载,咸丰三年(1853年),台湾府将库存的几十万两银元宝,改铸成“寿星”、“花篮”(或称“如意”)、“剑称”(或称“笔宝”)3种银饼。20世纪60年代,台南一位银楼商人仿制过这3种银饼,售出多枚,并销到美国,其仿制的品相之佳,在海外的拍卖会上曾多次被误认为真品。

真品笔宝银饼与仿品笔宝银饼,有多处存在差异。先从汉字的书法上看,仿品的通病是只能仿其形,而根本达不到真品的神韵。因仿者都是在极力仿效他人,其用笔往往哆哆嗦嗦,功力更达不到,所以其“书法”的线条多显迟顿,肥而不畅,缺乏运笔时的速度和力度,更没有真品字体的书法灵性。如仿品“库”字中的竖太弯曲无力,“足”字太肥,“六”、“八”字的捺笔无书法上的所谓“笔锋”。此伪品还打上了“验戳”,纯属唬人。

漳州军饷“国姓大木”银饼

漳州,今福建漳浦,我国早期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后来厦门港兴起后,渐为其所取代。

郑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永历十五年(1661年),他率领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一举收复台湾。

由此可知,银饼所铸的背景,与郑成功攻打台湾筹措军饷不无关系。银饼上所印铸的“漳州”、“厦门”、“国姓”、“大木”都与郑成功密不可分,此币占尽了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大背景。所以,郭沫若先生解花押为“国姓大木”已无可非议。正面的花押,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4个字的笔意,线条流畅,连笔自然,粗细得体,一气呵成。底章有铸压痕迹,有戳记。

仿品花押线条游弱无力,结构松散,失去了行气。“饷”字右侧“向”的连接处,已大失关联,没了生机。且此类伪品在市面上偶有所见,一般底章光洁,银质泛新,且无任何戳记。

广东七三番版银币

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银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套“龙洋”。此种币重超过了一般银币,有27.2克,其意欲将外国银元驱逐出中国流通领域。此善意之举,行用时却遭藏而不通之遇(因枚重大于他币,商民多进而不出,反有碍于货币流通)。又因其正面“光绪元宝”(此币文为当朝金石名家吴大澄所书)外围,与后来的七二番版样币一样,铸上了英文字母。据两广总督张之洞《请准令汇丰银行代铸银元折》载:“试铸行银元库平七钱三分。”后改铸七钱二分。是年十一月初五户部尚书张之万等《汇丰银行代铸银元请允准试办折》载:“该督送到大小银元内所印洋文,自系为中外商民行使均易辨认起见。惟将洋文列于中国年号之内,体制尚有未合,应请饬令该督将洋文改錾蟠龙之外……”故该币发行量少。今藏市已极难求得真品,伪品却与日俱增。

仿品七三番版,银色泛白,其表层黑色附着物显为后涂之作,而非自身所出。此品仿制水平较高,文字书法、龙纹云饰、中心满文和英文粗细笔等都近乎逼真。然而,这些都不能掩饰其今银伪锈的本来面目。

浙江魏体七钱二分

近代银币的汉文书法艺术千姿百态,名家辈出,为我国钱币书法艺术中的奇葩。然而在诸多的币文书写中,魏碑体书法风格入货币钱文者仅此一种。浙江省造魏体光绪元宝,相传币文出自清末浙江绍兴书法家陶浚宣之手,其笔意劲健,刚直不阿之气跃然其间,结构方正凝重,意态跌宕万端,为龙洋无上精品。

浙江魏体七钱二分银币有两种版别:图4A真品正面“光绪元宝”的两边为七点花,另外,董文超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中,刊有一枚此处为十字花。

仿品书法与制作水平较高,但仍有破绽:“浙”字“扌”钩部柔弱无力,“光”字的上中竖及下两笔都显肥而臃肿呆滞,“光”、“元”二字的撇角处均呈尖形,而真币为方形收笔;中心“光绪元宝”满文拉长而松散,行气顿失;背面龙纹木讷生硬,没有飘逸之神韵。

陕西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陕西巡抚魏光焘奏请在西安设局铸银元,后于五月十七日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制5种币值银币的钢模,订购该厂造币设备,包括大小5种银币的冲压机、工作母机和碾片机各一台。设备运往西安时,正遇清廷下令裁撤该省银元局,故陕西并未开铸银元,存世仅有样币。喜敦厂内留有10套样币。5种币值的银币均只有一种版别。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字字雄健有力,潇洒自如,中心满文流畅规范,布局严谨,大有“多一点而显绸密,少一丝而显稀疏”之感。边缘齿饰及内层珠圈紧凑而浑然一体,里应外合相互映托;背面飞龙灵动,舞风弄云之姿威武壮观,气势磅礴;周围英文粗细笔走势明显,挺峻异常,高深莫测;从照片的字里行间的暗影里,便可看出该币制作的精湛程度,此乃银元的金、银、铜等材质样币中的精品伪品若与真品相比,无一是处。稍有书法功力者,一看其币文汉字书法,便知其丑态百出。字体的粗细笔画无变化,转折处无棱角,连笔牵丝似带非带。真品钱文书法是“意在笔先”的“心迹”之画;而伪品的字体是竭力仿效他人的笔迹,心无点墨,故显得十分拘束而苍弱无力。伪品笔画的强拉硬凑的“死”,根本不能与书法家走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活”相提并论。“永字八法”中的“点如高山坠石”等所包含的精、气、神,恐远非牟利之徒的“半把刷子”所能比拟。如“陕”字的捺笔,已全无“苍鹰划空”之势,而用一味地拉长使其拖泥带水;“西”字下部溜圆,华而不实;“光”字上部飘飘然,如坠雾里而极不稳重。此种近版的伪品如今较多见,而早版的高仿伪品,必须小心提防。

袁像五分脸签字版壹圆

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的中华民国三年十二月廿六日的《财政部为迅即开铸新国币特定重

量成色并仰遵化验章程密饬稿》记载:“……查新币祖模早经该厂制就,亟应开始鼓铸,以便发行。兹特定此项新币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八九,公差均不得逾千分之三……”不久,并对新式银币的式样做了详细规定:“现在新铸银币,阳面恭慕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6字;阴面嘉禾二束,左右交互,下萦结带,中镌壹圆二字,已由各造币厂次第开铸,酌量发行。”袁像五分脸签字版,便是天津造币厂试铸的样币,由曾受聘于天津造币厂的意大利雕版大师鲁乔治(L.GIORGI)刻制钢模。该币签字版极少,成为作伪者涉猎的对象。伪品,面背人像、书法、嘉禾似无问题,惟银色新白,又由于作伪者从未见过真品,竟把袁像右侧的签字误刻成“L.GIOnGI”,独“n”为小写,不伦不类。再者,此签字字母离缘太远,且生硬僵直。真签字字母靠近钱体边缘齿饰,与边缘钱体有互相交融之感。

袁像七分脸壹圆

中华民国三年,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布国币条例,整顿、统一银币的铸造。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惟中央镌刻袁世凯侧面像,分签字与未签字两种。此为后者。

伪品的仿制水平一般,市场上这种币包括非银质伪品,较多见。袁像面部制作严重走神和变形,衣褶处理也太繁琐,杂乱无章。

孙中山陵墓壹圆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胜局基本奠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政府复都南京。政府有关部门为顺应当时民意,拟定停铸“袁大头”,开铸孙中山像银币。

“十六年造”孙中山陵墓壹圆银币,显然是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复都南京关系密切。因时年孙中山已辞世,故背镌中山陵以资纪念。

伪品陵墓壹圆与真品相去甚远。从人像的制作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根本就不会采用西方雕刻惯用的凹部及光线折射的技法来表现人物的双眸,因为当时中国并无此技术。所以仅从人像的双眸,已辨真伪。

民国二十四年孙中山像壹圆

此年号孙中山像银币,系民国二十四年上海中央造币厂所铸。有壹圆、中圆两种币值。正面均镌刻孙中山先生侧面头像,上方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背面镌双桅帆船,左右分列“壹圆”币值。

1929年,时值国民党政府推行所谓“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收归国有,限期以法币兑换银币,银圆已不成合法通货。故二十四年孙中山像银币,并未流通于市。

真品,从彩照中便可看出,该钱体表面几乎不见锈色,但钱体通过光线的对照及折射,仍渗透出该币银质斑驳苍古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时间的轨迹”之再现。此现象应是由里向外的自然表露,而非伪品锈层由外包里的竭力掩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