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

课堂提问是一项涉及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精设问题,提高提问质量
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会有许多疑问,精心设置选择提问的问题,关系提问的质量、学习的效果。

精心设置的问题应充分考虑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思考的价值,有助于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提问,防止产生几个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

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学生答完了事,根本没有动脑筋,这种提问是一种无用信息。

二是提问不分轻重,过于烦琐。

比如在教学话剧《雷雨》(选场)时,提问:《雷雨》的作者是谁?他的原名叫什么?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

这种提问混淆了教学重点,耽误了教学时间,干扰了信息。

三是提问过于空洞,不着边际;或者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这种提问是有害信息,
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是提问过于雷同,毫无新意。

比如:这篇课文分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总是问这几个问题,千篇一律。

即使是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在编排上、体裁、题材上大同小异,也不应该设置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因为过于雷同的提问就是一种抑制信息,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是提问过于含混,模糊不清,有时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比如这样提问: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有一句话是文眼,你们看是哪一句话?学生猜了半天,还是不能使教师满意,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

这种提问就是一种错误信息。

六是提问搞竞赛抢答,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

平常很多教师都存在这种误区,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回答得越快,在有限的40分钟里回答完原先教案设计的所有问题,老师们就认为这节课没有遗憾了,认为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殊不知,这种提问在很多情况下是迁就了学生的答案,贬低了提问的教学价值,而是一种迁就信息。

精设问题,要讲究提问的策略性。

不能一到提问就心血来潮,捞到什么就装什么,而应依据教学重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来提问。

同时,提问要有的放矢,有思考的价值。

反之,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教学是毫无作用的。

二、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疑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点拨、解惑;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教师双手给学生奉送真理。

三、注意提问语言,学会尊重他人
要使提问出成效,尊重是前提条件。

进行提问时,往往有一些教师歧视、排斥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或对他们的发言不以为是,甚至嘲笑他们,使这些学生不能正常发展。

教师应该言传身教,抓住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发言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当有的学生提出不在关键处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耐心倾听完后才能发言,不能指责、嘲笑或中途打断,而要鼓励学生勤思敢说,尊重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力。

只有在教师良好言行的引导启发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提问氛围。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我给你提个建议”、“我认为”、“你觉得”之类的语言,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交流。

四、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做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
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

”教师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五、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是借口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

”这就很自然地引出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愿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自己的梦想。

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

我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提出不同的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地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
“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

如果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