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1 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马克思恩格斯的转变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①在转向唯物主义之前,曾经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他们都是从 黑格尔出发转向唯物主义的,都经历了青年黑格尔派运动,和其 决裂。 ②在转变过程中,都受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都是从黑格 尔转向费尔巴哈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可谓是从唯心主义 向唯物主义转变的中介。 ③他们都参加了现实的政治、思想斗争,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 治经济学的分析,没有现实斗争和对经济学的研究,恐怕难以实 现转变。 ④转变过程中,向唯物主义和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是同步的,世界 观的转变成为政治立场转变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哲学永远摆脱不了贫困,贫困才能产生真正的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是从马克思的贫困中产生的,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创 作了《矛盾论》和《实践论》。
9.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先是阅读了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在生前的最 后几年,马克思又阅读了马· 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梅恩的 《古代法制史讲演录》、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 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刊安人村社》,并均作了详细摘 录和评论。这五本笔记以及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苏利 奇的三封回信,构成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主体。在 这里,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 “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 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 完善了唯物史观。



首先,马克思强调自己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辩证法 的本质差别,即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黑 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表述。 第三,贯彻、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论述 了科学方法论,也再一次划分了人类历史发展所经 历的社会形态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 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 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 第四,丰富了唯物史观,论述了生产力的“三要素” 及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等。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 新世界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 黎 会 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全面制定新世界观 的,《手稿》是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 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 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 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等重要 思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七十 三周年(1956年3月14 日),在伦敦海格特公 墓新修建的纪念碑。
(二)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过程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的转变; 第二个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 主义的转变。
⑴马克思的转变:马克思的转变从1836.10.---1844.夏 ,八年时间 ①1836.10.——1841.的大学时代,马克思初步确立自己世界观的 时期,接受了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运动—— 博士俱乐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②1842.初——1843.3.的《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参加了现实的思 想、政治斗争,开始认识到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性,遇到处理物 质利益的难事,从对副本的批判转向对原本的批判。考试了向共 产主义、唯物主义的转变。 ③ 1843.5——1844.2 的 《 黑 格 尔 法 哲 学 批 判 》 和 《 德 法 年 鉴 》 (只出了一、二期合刊)时期,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 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此马克思阐述了 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两篇文章进一步发展了《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中的思想,特别地提出了“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革 命的问题。 ④《手稿》时期,马克思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研究,从不解剖了 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前提下,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作了比较前 面的批判,对共产主义作了初步的论证,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转变。 《手稿》既是“两个转变”的终点,又是创立新世界观的起点
⑵恩格斯的转变:从1838.7.——1844.夏天大约六年时间
①1838.7.——1841.3.布莱梅时期,恩格斯参加了青 年德意志运动、批判了宗教虔诚主义,树立了无神论 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② 1841.9.——1842.10. 柏林时期,恩格斯通过青年 黑格尔派施特劳斯的影响,转向黑格尔哲学,积极投 入到批判谢林的启示哲学的斗争中,充分发展了他的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③1842.11.——1844.年夏天,曼彻斯Biblioteka Baidu时期,恩格 斯实地考察了英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系统地研究了资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现了“两个转变”。
8.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 观(《资本论》及其手稿)
从1843年起,马克思就开始研究经济学。 1857年到1858 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 经济学批判大纲》。经过二十五年的辛勤劳动,读了一千 五百多本书,做了难以数计的摘录笔记,马克思终于在 1867年3月底写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并于同年9月14日发 表。第二、第三卷是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 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 学中的一次革命。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和基本过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
——马克思
(一)马克思的学术生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中学 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 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 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 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 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 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 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7.新世界观在革命中的检验和发展(从1848年 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1848年,欧洲爆发了大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马恩从经济 方面分析了这场革命的性质和原因等,尤其是通过结合路 易· 波拿巴这个历史人物,非常精辟地分析了个人在历史上 的作用。 1871年,爆发了“巴黎公社起义”。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 支持巴黎工人的英勇斗争,并及时依据斗争情况,对其作出 理论概括,提出以巴黎公社式的国家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 废除官僚制度,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 理论和关于国家的学说。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评述卡来尔的英 雄史观》
2、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 “两个转变”以后,开始了新世界观哲学体系的探 索过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开始 《神圣家族》——旧世界观向新世界观的过渡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 第一个文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哲学的贫困》——把唯物史观公诸于世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资本论》——科学设想变成科学理论,把资本主义 规律和盘托出。
⑷马克思恩格斯的转变的不同之处:

马克思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哲学和政治批 判实现的,即积极参加现实的政治斗争和 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的。 恩格斯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研究来 实现“两个转变”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各发表两 篇文章,分别完成了“两个转变”,为他们新 世界观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在《哲学的贫困》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每一个 历史时代的经济生活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决定该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状况,强调了阶级斗争是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既充分体现了马 克思恩格斯正在创立的新世界观,也进一步阐述了正 在创立的新世界观。
第一讲 唯物史观的创立
精读篇目: 第一篇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第二篇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第三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卡尔· 马克思(1818— 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 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全世 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 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 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 者和领导者。
2.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异化劳动理论是在《手稿》中提出的。 《手稿》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生涯的转折:针对副 本的批判转向针对正本的批判。 副本:哲学、法和宗教 正本:政治经济学 这一转折是从对哲学、法和宗教的批判进入到 “市民社会”、社会经济领域,重要的成果就是提 出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理论贯穿于《手稿》的各部分,是马 克思用来分析其他问题的有限方法和理论武器。
综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 以看出,马克思始终从实践出发,从经 济关系入手,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因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全过 程的一条红线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 生的追求。 唯物史观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 志。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都具有决 定意义。
1.信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博士论文时期)
博士论文: 《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 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2. 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 反叛 (《莱茵报》时期)
24岁时成为 《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苦恼的疑问”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和原动力, 私有制是国家的支柱,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 相反。
1.《手稿》的写作情况:


马克思由针对“副本” 的批判进入到针对“原本” 的批判。 《手稿》在当时也未能发表 。 《手稿》是马克思当时设想的一个庞大写作计划的 一部分,由一个序言和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 《手稿》的内容极为丰富,新世界观的许多思想在 这里都已经以萌芽的形式出现了,但《手稿》的许 多观点和写作又具有不成熟性。 《手稿》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1979年中文版)。 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了单行本。
⑴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异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是唯物 主义者和社会契约论者提出的,表明财产的让渡、 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

卢梭就是在权利转让的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的。 黑格尔把“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进行了探讨, 在“对象化”、“外化”的意义上使用“异化”。 费尔巴哈第一个把“异化”用于阐述人的本质,提 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 马克思把现存的政治制度看成是现实的人的异化。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唯物史观 创立过程中的作用——新世界观的开始。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 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 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 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 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它是历史之谜 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