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3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 (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
仲 舒
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
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 春
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
秋 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
繁 露
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
》 治者所沿袭。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起用儒者参政;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①兴办尊太儒学—罢—黜儒百学家官,方独化尊和儒制术度。化 ②兴办倡郡儒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独尊地位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有①②强道加化理强中思.央想集文权化专制
源自文库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民族关 系方面 思想 方面
汉武帝历史成就 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 中朝、颁布推恩令、 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尊儒倡儒为政策制定和推行提供理论准备和 人才准备
感悟历史:
课堂探究3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 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 固秦朝统治。
消极: 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汉因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 个 权,鼎维盛护时国期家,的但统也一面。临许多问题,需什要么加问强题中?央集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 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 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材结料合二本、“课天你行健认,为君子儒当学自强的不现息”代价值在哪?我 “们民为该贵怎,社样稷对次之待,儒君为学轻?”。 “天人协调、和与中”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儒学的兴起
考试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 独尊地位的措施。
汉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代 儒 学
表现
罢黜百家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 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 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 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 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 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 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 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 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 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 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1)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 识分子的思想; (2)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 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 政权的威胁。
课堂探究2: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 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 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 坑儒?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 籍(医药、卜筮、种树)。
课堂探究1: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 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
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稳定统治秩序——
1、原因:
1)现实需要: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
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 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 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