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血肿扩大机制和防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出血指南ppt课件

• 推荐意见: (1)卧床患者应注意预防DVT(Ⅰ级推荐,C级证据);如疑似患 者可做D-二聚体检测及肢体多普勒超声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 据)。 (2)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 别是瘫痪侧肢体(Ⅳ级推荐,D级证据)。 (3)瘫痪患者入院后即应用气压泵装置,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相 关栓塞事件(Ⅰ级推荐,A级证据);不推荐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 栓(Ⅰ级推荐,A级证据)。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 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 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 肿体积≤15 ml(Ⅱ级推荐,B级证据)。
(6)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管相 关检查(CTA/MRA/DSA)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 血风险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 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 /10万人年。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 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 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院前处理
① 初发脑出血部位(脑叶);② 高龄;③MRI GRE-T2*,SWI 序列显示微出血病灶部位及其数量;④正在口服抗凝药物;⑤载 脂蛋白Eε2 或ε4 等位基因的携带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脑出血发生后应立即给予控 制血压的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长期血压控制目标为 130/80 mmHg 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2. 病因治疗
(4)对普通肝素相关性脑出血,推荐使用硫酸鱼精蛋白治 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不推荐常规输 注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40 ml以上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意 识障碍恶化者,可考虑微创手术清除血肿(Ⅱ级推荐,B 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 肿体积≤15 ml(Ⅱ级推荐,B级证据)。
(6)病因未明确的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前应行血管相 关检查(CTA/MRA/DSA)排除血管病变,规避和降低再出 血风险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 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 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 /10万人年。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 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 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院前处理
① 初发脑出血部位(脑叶);② 高龄;③MRI GRE-T2*,SWI 序列显示微出血病灶部位及其数量;④正在口服抗凝药物;⑤载 脂蛋白Eε2 或ε4 等位基因的携带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应控制血压,脑出血发生后应立即给予控 制血压的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长期血压控制目标为 130/80 mmHg 是合理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2. 病因治疗
(4)对普通肝素相关性脑出血,推荐使用硫酸鱼精蛋白治 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5)对溶栓药物相关脑出血,可选择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6)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不推荐常规输 注血小板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脑出血诊治指南ppt课件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恢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与时机
手术指征
对于脑出血量较大、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的患者,应优先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在脑出血发生后,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但需要在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手术方法与技巧
开颅手术
手术技巧
对于大量脑出血或脑疝形成的患者, 开颅手术是首选方法,可以迅速清除 血肿、降低颅内压。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手 术技巧,如正确的手术入路、避免损 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等,以提高手术成 功率。
微创手术
对于少量脑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采 用微创手术,如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创伤小、恢复 快。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
护理
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和 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 变化、预防并发症等。
05
03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 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04
控制颅内压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适当控制 液体摄入量,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预后评估, 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生活指导。
脑出血诊治指南ppt课件
目 录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的诊疗流程 •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 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 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和脊髓 出血等。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恢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与时机
手术指征
对于脑出血量较大、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的患者,应优先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在脑出血发生后,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但需要在患 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手术方法与技巧
开颅手术
手术技巧
对于大量脑出血或脑疝形成的患者, 开颅手术是首选方法,可以迅速清除 血肿、降低颅内压。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手 术技巧,如正确的手术入路、避免损 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等,以提高手术成 功率。
微创手术
对于少量脑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采 用微创手术,如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等,创伤小、恢复 快。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
护理
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和 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 变化、预防并发症等。
05
03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 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04
控制颅内压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适当控制 液体摄入量,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预后评估, 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生活指导。
脑出血诊治指南ppt课件
目 录
• 脑出血概述 • 脑出血的诊疗流程 •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 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01 脑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 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和脊髓 出血等。
硬脑膜下血肿演示课件

脑血管造影
可显示血肿周围的血管情 况和血肿的供血动脉,有 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脑脊液检查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
对于怀疑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排除凝血功能 障碍引起的出血。
鉴别诊断
硬脑膜外血肿
与硬脑膜下血肿症状相似,但CT 扫描可显示血肿位于硬脑膜与颅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回顾
血肿形成机制
通过对硬脑膜下血肿的深入研究,我们已经初步揭示了血 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血管破裂、血液外渗以及炎 症反应等过程。
诊断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MRI等技 术的应用,使得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及时。
硬脑膜下血肿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 录
• 硬脑膜下血肿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改善 • 总结与展望
01
硬脑膜下血肿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与 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数由外伤 引起。
发病机制
术后颅内压监测
术后应常规进行颅内压监测,以指导后续治疗。
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
术后药物治疗
继续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以巩固手术效果。
并发症预防
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如癫痫发作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脑出血PPT

3.脑血管造影:临床上怀疑动静脉畸形(AVM)或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时,脑血
管造影可明确病因,具有其他检查无法代替的价值。
4.腰椎穿刺:对确诊脑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对颅内压很高的患者,腰穿检
查有诱发脑疝的危险。CT.广泛应用后,已很少采用腰椎穿刺诊断脑出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检查慢性期:箭头在T2上出现低信号环,是含铁血黄素沉着使T2缩短 所致。软化灶形成者,呈长T1和长T2信号。
一、概述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两种。前者系指脑室脉络 丛、脑室内和脑室壁血管以及室管膜下1.5cm以内的脑室旁区的出血;后者较 为多见,多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所致。
二、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60-70岁更多见。发病通常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发病。起病 常较突然,出血前多数无前驱症状,出血后临床表现轻重与以下因素有关:
(3)囊腔形成期:发病2个月后血肿一般完全吸收,周围水肿消失,不再有占 位表现,呈低密度囊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形成期(急性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吸收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囊腔形成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2.颅脑MRI扫描:慢性血肿的MRI特征——高信号血肿,外加一个低信号含铁
二、临床表现
由于出血部位及范围不同可产生一些特殊定位性临床症状:
1.壳核-内囊出血:临床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60%。壳核-内囊出血病灶
对侧常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的“三偏综合征”。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呈“凝视病灶”。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二、临床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25%,多见
管造影可明确病因,具有其他检查无法代替的价值。
4.腰椎穿刺:对确诊脑出血有一定的价值,但对颅内压很高的患者,腰穿检
查有诱发脑疝的危险。CT.广泛应用后,已很少采用腰椎穿刺诊断脑出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检查慢性期:箭头在T2上出现低信号环,是含铁血黄素沉着使T2缩短 所致。软化灶形成者,呈长T1和长T2信号。
一、概述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两种。前者系指脑室脉络 丛、脑室内和脑室壁血管以及室管膜下1.5cm以内的脑室旁区的出血;后者较 为多见,多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所致。
二、临床表现
脑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60-70岁更多见。发病通常在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诱因下发病。起病 常较突然,出血前多数无前驱症状,出血后临床表现轻重与以下因素有关:
(3)囊腔形成期:发病2个月后血肿一般完全吸收,周围水肿消失,不再有占 位表现,呈低密度囊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形成期(急性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吸收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囊腔形成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2.颅脑MRI扫描:慢性血肿的MRI特征——高信号血肿,外加一个低信号含铁
二、临床表现
由于出血部位及范围不同可产生一些特殊定位性临床症状:
1.壳核-内囊出血:临床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60%。壳核-内囊出血病灶
对侧常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偏盲的“三偏综合征”。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呈“凝视病灶”。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二、临床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25%,多见
脑出血的二级预防PPT课件

16
脑出血后是否需要二级预防?
• 脑出血和脑梗死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 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
•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是
• 他汀类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降压药物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17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18.8%一47.6%。 • 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
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 • 1个月内死亡率为35%-52%,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 在首次脑出血后患者复发的风险为2.1%~3.7% • 2003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元/年。
• 动脉瘤
• 长期酗酒
• AVM
• 脑梗死性出血
• 海绵状血管瘤
• 脑(脑动脉)炎
• 烟雾病
• 出血性瘤卒中
• 硬脑膜动静脉瘘
• 胶原性疾病
• 血液病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等
脑出血病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官念,吴碧华,刘黎明等.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6,18(6):670-672.
12
脑出血病因
危险因素
评分(分)
年龄<60岁
0年龄65~75岁1源自年龄>75岁2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既往心肌梗死
1
其他心脏病(除外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
1
周围血管疾病
1
吸烟
1
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病史
1
最高分值
脑出血后是否需要二级预防?
• 脑出血和脑梗死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 粥样硬化和小血管病变。
•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是
• 他汀类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降压药物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17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18.8%一47.6%。 • 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
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 • 1个月内死亡率为35%-52%,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一30%。 • 在首次脑出血后患者复发的风险为2.1%~3.7% • 2003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元/年。
• 动脉瘤
• 长期酗酒
• AVM
• 脑梗死性出血
• 海绵状血管瘤
• 脑(脑动脉)炎
• 烟雾病
• 出血性瘤卒中
• 硬脑膜动静脉瘘
• 胶原性疾病
• 血液病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等
脑出血病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官念,吴碧华,刘黎明等.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6,18(6):670-672.
12
脑出血病因
危险因素
评分(分)
年龄<60岁
0年龄65~75岁1源自年龄>75岁2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既往心肌梗死
1
其他心脏病(除外心肌梗死和心房颤动)
1
周围血管疾病
1
吸烟
1
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病史
1
最高分值
2024版年度《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 血液循环
抬高下肢,穿弹力袜等物理措 施促进静脉回流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如低分子肝素等
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024/2/2
27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建议
2024/2/2
28
康复评估方法介绍
神经功能评估
DSA检查原理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利用X 射线透视和摄影技术显示血管形态和 结构。
优势和风险
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
在介入治疗中应用
DSA可实时显示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 指导医生进行精确的介入治疗,如栓 塞术、溶栓术等。
2024/2/2
16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活便利性。
家庭康复指导
向患者家属传授基本的康复知识 和技能,如肢体按摩、关节活动
等,促进患者居家康复。
2024/2/2
31
回归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2024/2/2
社区康复资源整合
01
利用社区康复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的
康复服务。
职业康复指导
02
针对有就业需求的患者,提供职业评估、技能培训等支持,帮
2024/2/2
13
CT检查原理及优势分析
01
02
03
CT检查原理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 层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 图像,显示脑部结构和病 变。
2024/2/2
优势分析
速度快、操作简便、价格 相对较低,对急性脑出血 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小讲课脑出血业务学习PPT[可修改版ppt]
![小讲课脑出血业务学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463eebbcd126fff6050b97.png)
六、诊断要点
1、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白天) 3、迅速出现局灶定位症状和全脑症状 4、头颅CT或MRI呈现高密度影像
七、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 1.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使用止血药物;维持机体功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的壳核及内囊区。
出血→血肿→颅内容积↑→脑疝→ 脑干→死亡
新鲜的出血呈红色,红细胞降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而带棕色。血块溶解, 吞噬细胞清除含铁血黄素和坏死的脑组织,胶质增生,小出血灶形成胶质 瘢痕,大出血灶形成中风囊,囊腔内有含铁血黄素等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及 黄色透明黏液。
四、临床特点:
1、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3、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4、血压明显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
中国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
血压≥200/110 mmHg时,在降颅内压的同 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 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 mmHg左右;
SBP170~200 mmHg或舒张压100~110 mmHg,可暂时不用降压药,先脱水降颅压, 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用降压药;
欧洲指南(2006)
欧洲指南意见有所不同,除了指明对合并急性心衰、肾 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夹层等其它降压治疗适应证的 ICH患者应予以降压治疗外,不推荐常规降压治疗。因 考虑到高血压有慢性适应的过程,该指南将有无高血压 病史的患者区别对待: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慢性高血 压的体征,SBP >180mmHg和(或)舒张压> 105 mmHg时开始治疗,目标血压为170/100 mmHg(或 MAP为125 mmHg);若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SBP > 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 mmHg时开始治疗,目 标血压为150/90 mmHg(或MAP为110 mmHg)。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11
病 因 外伤性颅内血肿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
! 再坚强的脑袋也是肉做的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坠落
车祸
撞击
暴力 摔倒
12
病 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10% 血管畸形
50%-80% 颅内肿瘤
80%
动静脉血管畸形
75%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
13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6
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
▪ 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 压迫时,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因而形成。
▪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17
脑出血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代偿 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出血的原发动脉
3、固脑实质破坏的程度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2、血肿扩展的方向
4、是否破入脑室
18
? 脑袋那么大,出血到底在哪里
持续性出血致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血 肿体积增大超过首次CT 血肿体积的50% 以上,或 两次血肿体积相差20ml以上者为血肿扩大。表现 为患者突然或逐渐意识障碍加深和血压持续升高。
动脉瘤或 静脉血管 畸形破裂
高血压合 并小动脉
硬化
抗凝或溶 栓治疗
脑出血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病 因 外伤性颅内血肿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
! 再坚强的脑袋也是肉做的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坠落
车祸
撞击
暴力 摔倒
12
病 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
10% 血管畸形
50%-80% 颅内肿瘤
80%
动静脉血管畸形
75%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先天性粟粒样动脉瘤
13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6
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
▪ 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 压迫时,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因而形成。
▪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17
脑出血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代偿 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出血的原发动脉
3、固脑实质破坏的程度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2、血肿扩展的方向
4、是否破入脑室
18
? 脑袋那么大,出血到底在哪里
持续性出血致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血 肿体积增大超过首次CT 血肿体积的50% 以上,或 两次血肿体积相差20ml以上者为血肿扩大。表现 为患者突然或逐渐意识障碍加深和血压持续升高。
动脉瘤或 静脉血管 畸形破裂
高血压合 并小动脉
硬化
抗凝或溶 栓治疗
脑出血
脑出血和颅内血肿的抢救及护理 ppt课件
脑出血血肿扩大

流行病学
因此,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仍有继肿扩大多与病情加重有关,但约13%血肿扩大患 者病情稳定,而46%病情加重患者没有血肿扩大。
血肿扩大多发生于年龄较轻、病变部位深、高血压 未能控制、急骤过度脱水治疗及病前服用阿司匹林 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等情况。
脑出血血肿扩大
传统观念认为:脑出血是一单时相过程,由 于血液凝固和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出血会很 快停止。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发现脑 出血后血肿扩大是一种常见现象。
出血后血肿扩大与患者神经症状加重密切相 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发病2小时
发病24小时
血肿扩大的判定标准
脑出血(ICH)后血肿扩大的标准不一。90年代初期,血肿扩大采 用的标准主观性较强;90年代中后期开始采用计量标准,采用较多的 大致有如下几种:
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脑出血(ICH)后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 国内众多机构研究报道不一,一般认为血肿 扩大与下列因素相关: 血压增高的程度 凝血功能 出血部位 血肿形态 IOFC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 : 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发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然而其对活动性出血的发生有无影响仍无 定论。Fjuii等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血肿扩 大的比例亦逐渐升高,当收缩压 200~250mmHg时,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7%, 而收缩压>250 mmHg时,发生率增至36%。 但他们同时指出,将入院时间不同的患者分组 时,血肿扩大与未扩大患者的收缩压并无差异。 Kazui等发现血肿扩大组收缩压≥200mmHg人 数明显高于非扩大组。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growth in 5 groups classified by time of hospital admission after onset.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incid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 habit of daily alcohol consumption who underwent the first CT scan 0 to 1 hours, >1 to 2 hours, and >2 to 4 hours after onset (chi squared analysis). n.s. indicates not signifi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