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东海之大乐教案

高中语文东海之大乐教案
高中语文东海之大乐教案

第三课《东海之大乐》

教学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灌:流入尽:全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于:被虚:所处环境盈:溢出虚:减少过:超过

为:用数:计算自多:自夸不似:不就像……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少”—“小看”)

(5)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第一段作者写得很有层次,请将这一段划分层次,体会庄子行文清晰的思路。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黄河的壮阔。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不见水端”:大海的宽广。

第三层: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至段末:河伯的顿悟。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自知之明

4、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第一、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

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管窥蠡测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作者举了几个寓言故事要什么说明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5、《秋水》中的成语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6、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相对主义思想(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

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局限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

齐物论:虚心自处完善自我,不囿于己见,不自以为是。

顺应自然—“逍遥游”

7、作者在提升自我方面渗透了怎样的思想?

(1)制约因素:

地域,时间,受教育程度。

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寓言启示我们必须时时省察是否遭受了类似的蒙蔽,激励我们超越这些蒙蔽,向理想的境界靠近。

(2)注意问题方面:

①消除河伯以及坎井之蛙那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既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又没有清醒地认识世界。

②即便我们已经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也不能够自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8、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

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附:板书设计:

河伯:自以为是旋面自责(知错,不应自满)虚心自处完善自我

海神若:谦虚循循善诱(语大理,不自多)

东海之大乐教案

《东海之大乐》教案 授课人:葸萍 【教学目标】 1、掌握这则故事重点词汇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 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答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庄子的寓言引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 三、自主预习 重点词句 辩、望洋、少、轻、虚、多、受气 莫己若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四、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大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五、自主探究 1.文中的“旋”是什么意思?谁改变了面目(面貌神情)?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河伯改变前的样子,是怎样的?(朗读) 3.改变后的河伯是怎样的? 4.如果你是海神,你怎样回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合作探究 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⑴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要在学习上 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有了一定的境界,你也不应该自满,只有不断我们要提高个人 的人生境界,才能实现更大的理想。 七、课文小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八、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体会写成一两百字的感想 【板书设计】 东海之大乐 庄子 重点词句河伯:自满自叹自惭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东海之大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东海之大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目标】 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 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 【预习案】 【知识链接】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两涘()渚()崖之间不似礨( ) 空 2、实词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东面而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3、一词多义 之: 野语有之曰 我之谓也

东海之大乐.doc教案

东海之大乐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实词(含源于本课的成语)、虚词及特殊句式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3、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 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讲读第1则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 梳理容: 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相互交流。 (三)课文解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这里“河”指黄河。时,按时节,名词作状语。“泾流”即水流,“泾”借作“巠”,指水脉。“涘”指水边。“渚”为水中陆地。 古人或云:水生于春,壮于秋。秋天多有霖雨。那时候,众多河流都向黄河里面灌注,黄河水流暴涨,河面变宽,以至于两岸之间、水中陆地和河岸之间,互相望过去,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楚。 以“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据说夷,一作冰夷、迟,因渡河时淹死,天帝封他为水神。 古人多以大为美,所以庄子写道,河伯见黄河水流如此之大,就以为天下之盛美都在自己这里了,甚是自得。 顺流而东行,至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就是渤海,而不是《逍遥游》里面的“北冥”。当时,黄河就注入渤海。“旋其面目”指改变了他的脸色。“望洋”正字当作“望阳”,仰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若”,为海神。百川灌注进黄河,可见出黄河之大,百川之小;现在黄河灌注进渤海,已经可以见出黄河之小,渤海之大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所显示之大,更远远超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写河、海之大,都十分简洁到位,毫不费力,足见其叙事写物的功夫。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河伯的视野局限于入之的时候,志得意满,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世界。进入大海意味着其视野的原有局限被打破了,他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新的更准确的认识。他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表明他对海之大心悦诚服。

东海之大乐 教案

东海之大乐 【教学目得】 1、掌握本课得实词(含源于本课得成语)、虚词及特殊句式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得特点 3、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得修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得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得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就是积极得,有些就是消极得。善于学习得人会及时发现自己得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得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得增加境界。 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就是这样一个人。正就是发现了自己得不足,并勇于自己得不足,所以懂得了很多得道理,她得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得提高。 二、讲读第1则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 梳理内容: 结合注释自读,不懂得字词句相互交流。 (三)课文解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这里“河”指黄河。时,按时节,名词作状语。“泾流”即水流,“泾”借作“巠”,指水脉。“涘”指水边。“渚”为水中陆地。 古人或云:水生于春,壮于秋。秋天多有霖雨。那时候,众多河流都向黄河里面灌注,黄河水流暴涨,河面变宽,以至于两岸之间、水中陆地与河岸之间,互相望过去,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楚。 以“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 于就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得黄河水神,据说姓冯名夷,一作冰夷、冯迟,因渡河时淹死,天帝封她为水神。 古人多以大为美,所以庄子写道,河伯见黄河水流如此之大,就以为天下之盛美都在自己这里了,甚就是自得。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就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北海”就就是渤海,而不就是《逍遥游》里面得“北冥”。当时,黄河就注入渤海。“旋其面目”指改变了她得脸色。“望洋”正字当作“望阳”,仰视得意思(也有人认为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若”,为海神。百川灌注进黄河,可见出黄河之大,百川之小;现在黄河灌注进渤海,已经可以见出黄河之小,渤海之大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所显示之大,更远远超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写河、海之大,都十分简洁到位,毫不费力,足见其叙事写物得功夫。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河伯得视野局限于入海口之内得时候,志得意满,她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世界。进入大海意味着其视野得原有局限被打破了,她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新得更准确得认识。她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表明她对海之大心悦诚服。 她还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 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教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 教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卷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由提问引出新闻访谈及其设题方向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代文阅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而实用类中的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三、明确目标 四、新课过程: 1、明确考纲要求:(多媒体显示)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3、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4、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①、分析综合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第五单元三----东海之大乐:秋水

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学科:语文备课人:备课时间:2013年7月18日 教学课题:《庄子·秋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二、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句式 三、教学难点:庄子思想 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自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五、近年高考相关知识点及试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 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参考答案】A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秀教案:小说阅读

第五课小说意蕴探究 ?复习目标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 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重点、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想探究题无疑是小说阅读训练的重头戏。目前,虽然各省市所出的探究题林林总总,但认 真思考一下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的,这“规律”“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题目让你探究什么,该如何探究,答案如何表述。一轮复习,就应该围绕这三方面,加深对探究题规律特点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 ?教学资源 《小说意蕴探究》教学PPT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一、主题意蕴类探究 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一)思想意蕴、情感意蕴探究 所谓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说白了,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与 “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二)标题意蕴探究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对于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 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李卫东:阅读写作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高中语文】

阅读写作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卫东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随着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时期的“大单元学习”与之前的单元教学相比,更加强调基于单元的课程开发,更加注重学习方案的设计。崔允漷老师认为: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设计,凸显课程视角和学习维度,是以语文学科大观念为统领的、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单元整体教学。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论述的针对性”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概念,但不是“大观念”,“论述既要有针对性也要有概括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揭示了跨越时间、地点和情境的概念性关系,就是“概念性理解”,是学科大观念(big idea)。 为什么需要大观念?无论是威金斯还是埃里克森,都强调“大观念”作为“透镜”“聚合器”的功能,即把离散的事实和技能聚合起来,形成意义。更重要的是,大观念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能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大单元,没有大观念的“透视”,一篇篇课文就可能只是浅显的关联,不能深度组织起来,教学的是碎片化的知识,不能深度迁移和运用。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学科大观念有不同层级,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最为核心的大观念是围绕“内容和形式”的概念性关系和“语言和思维”的概念性关系的理解,这是指向语文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的本体性的大观念。而具有教学操作性的是“学习任务群”层面的、学习单元层面的大观念。这两个单元指向的区块大观念呢,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啊,是一致的,这种情况应该说在教学当中也会出现啊,更多的学习单元呢,可能在学科大观念上与学习任务群层面的学科大观念会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呈现上有所不同 一、大单元学习设计与学科大观念 试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做些分析。 教材“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学习之道”是单元的人文主 1

东海之大乐 教案学习资料

东海之大乐教案

东海之大乐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实词(含源于本课的成语)、虚词及特殊 句式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3、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 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讲读第1则 (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 梳理内容: 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相互交流。 (三)课文解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这里“河”指黄河。时,按时节,名词作状语。“泾流”即水流,“泾”借作“巠”,指水脉。“涘”指水边。“渚”为水中陆地。 古人或云:水生于春,壮于秋。秋天多有霖雨。那时候,众多河流都向黄河里面灌注,黄河水流暴涨,河面变宽,以至于两岸之间、水中陆地和河岸之间,互相望过去,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楚。 以“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据说姓冯名夷,一作冰夷、冯迟,因渡河时淹死,天帝封他为水神。 古人多以大为美,所以庄子写道,河伯见黄河水流如此之大,就以为天下之盛美都在自己这里了,甚是自得。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北海”就是渤海,而不是《逍遥游》里面的“北冥”。当时,黄河就注入渤海。“旋其面目”指改变了他的脸色。“望洋”正字当作“望阳”,仰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若”,为海神。百川灌注进黄河,可见出黄河之大,百川之小;现在黄河灌注进渤海,已经可以见出黄河之小,渤海之大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 (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出示参考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

【变式训练】 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 教师点评(略) 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 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 (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5东海之大乐

三、东海之大乐 《庄子》选读 【学习目标】 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 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 【重难点】 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是本文的重点。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是本文的难点 【课前——知识清单】 1.正音。阅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注意特殊文言句式。归纳总结。 4.阅读教材“相关链接"和报纸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旨。 5.梳理疑难问题,以便交流探究。 【课堂—情境设置,形成问题支架】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自主学习】 .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东面 ..而视(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我常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少”—“小看”) 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 (倒装句) 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 莫吾能若也 (宾语前置) 2.诵读串译。 3. 翻译下列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2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东海之大乐》精编教案

《东海之大乐》教案 教学参考 0727 1858 《东海之大乐》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灌:流入尽:全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于:被虚:所处环境盈:溢出虚:减少 过:超过 为:用数:计算自多:自夸不似:不就像……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

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 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河伯:自以为是旋面自责(知错,不应自满)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海神若:谦虚循循善诱(语大理,不自多) 教后感: ? (0727 185106) ? (0727 184932) ? (0727 184743) ? (0727 133530) ? (0727 130952) ? (0727 130521) ? (0727 072304) ? (0727 071959) ? (0727 071652) ? (0727 071336)

东海之大乐

《东海之大乐》导学案 制作者:聂文琳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领悟、体会庄子的思想,不断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了解作者 收集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生平及其思想。 庄子其人: 庄子的主要思想: 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渚.清()崖涘.()尾闾.()量数.()比.行()礨.空()稊.米()号.物()人卒.()禅.让()曲.士()二、通假字 1.不辩.牛马通辨,分辨 2.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3.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聚集 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毫毛 5.汒.然异之通茫,模糊不清 6.公子牟隐机.大息通几,几案 7.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智,智慧;通境,界线 8.反.于大通通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 1.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 古义:到达今义:另提一事的介词 2.东面 ..而视 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古义:脸色今义:面容、相貌;比喻事物的样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对财物不吝啬,不小气 5.计中国 ..之在海内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不以多少进退 ..者 古义:增减今义:前进和后退

7.合同.. 异 古义:“合”,使……合;“同”,相同 今义:两方或多方订立共同遵守的协议 8.然不然.. 古义:不正确 今义:不这样的话 9.是非..坎井之蛙与 古义:这不是 今义:对错 四、一词多义 1.闻??? ?? ①闻.道百 听到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学识 2.知????? ①不知.论之不及与 知道②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智慧③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 知识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 了解 3.方????? ①敢问其方. 道理②方. 存乎见少 正③方 . 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④远方. 之人闻君“行仁政” 地方⑤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⑥可谓仁之方. 也已 方法 4.于???? ? ①拘于.虚也 介词,被②莫大于. 海 介词,比③反于.大通 动词,到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秋水时.至 时:按时间 (2)顺流而东. 行 东:向东 2.名词作动词 舌举而不下. 下:放下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讲课教案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一、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的名著: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二、当代名家名作 名家的作品未必全是名作,比如余秋雨是名家,出书众多,但是得到众多读者和专家认可的文化散文仍然是《文化苦旅》;比如周国平,他最好的学者散文集还是《守望的距离》。下面列出部分名家名作: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史铁生《我与地坛》;张中行《负暄琐话》;宗白华《美学散步》;朱自清《经典常谈》;梁实秋《雅舍小品》;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顾城《顾城的诗》;舒婷《舒婷的诗》;食指《食指的诗》;韩少功《马桥词典》;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周作人《雨天的书》;林雨堂《生活的艺术》;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傅雷《傅雷家书》;余光中《余光中散文》;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曹文轩《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汪曾祺《汪曾祺散文》;巴金《随想录》;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董桥《旧时月色》;余华《活着》;苏童《苏童文集》;阿来《尘埃落定》;周涛《周涛散文选》。 三、外国文学作品 小说《傲慢与偏见》(英奥斯丁);小说《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小说《呼啸山庄》(英勃朗特);史诗《神曲》(意但丁); 小说《死魂灵》(俄果戈里);小说《红与黑》(法斯丹达尔) 四、报刊 1.一般同学可以订阅的: 《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思维与智慧》《文学自由谈》《美文》《咬文嚼字》《演讲与口才》《名作欣赏》《读书文摘》《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文学报》《杂文报》《语文报》《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读者》《辽宁青年》《东方》《诗刊》《诗林》《散文诗》《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等。这些报刊的品牌是相对于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难度而言的。 2.阅读兴趣浓厚者,可以订阅的: 《书屋》《万象》《随笔》《读书》《天涯》《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价值与人文含量相对高一些的杂志。 五、如果想使自己的思想比同龄人深邃些,还可以阅读:

《庄子》选读 三、东海之大乐

《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 B.不辩牛马 C.拘于虚也 D.反于大通 答案:A 解析:B项,辩,通“辨”,分别,辨别;C项,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D项,反,通“返”,返回。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笑于大方 ..之家 B.河伯欣然 ..自喜 C.计中国 ..之在海内 D.是非 ..坎井之蛙与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懂得大道理。今义:不吝惜或洒脱。B项,古今都是指愉快的样子。C项,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D项,古义:这不是。今义:①事理的正确与错误;②口舌。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乃逸而走.走:奔跑 B.笃.于时也笃:受限制,局限 C.知.之弗若与知:知道,懂得 D.又奚以自多.多:赞许 答案:C 解析:C项,知:智慧。 @@@@@@@@@@@@@@@@@@@@@@ 4.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莫己若者 A.又奚以自多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D.莫大于海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被动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状语后置。 @@@@@@@@@@@@@@@@@@@@@@ 5.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求之以察 B.汒然异之

C.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D.万川归之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代词;C项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汒然异.之 A.穷.众口之辩 B.将忘子之故. C.秋水时.至 D.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答案:D 解析:例句,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A项,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尽。B项,故,形容词作名词,原来的技能。C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D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可译为“看不起”“轻视”。 二、课内阅读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 ..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 C.望洋 ..向若而叹曰望洋:望着海洋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穷尽,看到尽头 答案:C 解析:望洋:正字当作“望阳”,仰视;一说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1)于是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这里了。 (2)有俗语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3)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三、延伸阅读

东海之大乐教案.doc

授课人:葸萍 【教学目标】 1、掌握这则故事重点词汇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 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 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答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庄子的寓言引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 三、自主预习 重点词句 辩、望洋、少、轻、虚、多、受气 莫己若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四、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大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五、自主探究 1.文中的“旋”是什么意思?谁改变了面目(面貌神情)?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河伯改变前的样子,是怎样的?(朗读) 3.改变后的河伯是怎样的? 4.如果你是海神,你怎样回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合作探究 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⑴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要在学习上 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有了一定的境界,你也不应该自满,只有不断我们要提高个人 的人生境界,才能实现更大的理想。 七、课文小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八、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体会写成一两百字的感想 【板书设计】 东海之大乐 庄子重点词句 辩望洋少轻虚莫己若者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奚以自多多受气河伯:自满 海神若:谦虚 自叹不 自多 自惭 学无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