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建朝

关键词:幕府统治的完结,明治维新,三大支柱,明治宪法

简要:在与二战有关日本的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到天皇万岁,为天皇战斗死而无憾,大日本皇军等相关言论和记录,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日本奉行“皇道”(即“天皇以仁德治国之道和向世界宣扬皇道”)的事实。可以说,那时的日本社会把天皇看成是神,无比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无处不在!那么,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略谈一下。

19世纪的日本,跟中国很相似,幕府对内统治腐败,人民起义不断,政局动乱;对外闭关锁国,软弱无能,特别是在1956年美国佩里舰队到达日本,强迫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其他列强也如法炮制,这更加剧了日本幕府的统治危机。而这时的日本天皇,也逐渐强大起来,因为人们意识到,不能再任凭幕府的腐败统治了.于是,在天皇的倡导下,倒幕运动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由于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基础比较薄弱,天皇在民间的传统威望又很高,战争胜利的天平很快就倒向了天皇一派。幕府的腐败统治被推翻了,在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在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建立过程中,孝明天皇,伊藤博文等人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孝明天皇(1831年7月22日-1867年1月30日)是日本第121代天皇(在位:1846年3月10日-1867年1月30日)。讳统仁,幼名熙宫。在位时代的德川将军是:第12代将军德川家庆、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1】他于1846年8月,向幕府下达推动异国船对策的《意旨书》,并且从1847年开始,孝明天皇的活动突然活跃起来,发布许多“宸翰”。因为那时,美国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强迫日本签订包括通商和外交的安政条约,这极大刺激了他的民族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在孝明天皇在位时期,发生了尊王攘夷运动和镇压尊攘派的运动,还形成了宫廷内独裁理论和幕末国家论等重要思潮。通过这些运动和思潮,大大加强了天皇的威信和尊严,为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日本资本主义从此建立并且发展起来,它是日本国发展的国内因素,和其周围的国际因素乃至世界史的制约性,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明治维新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它使日本由贫穷走向先进,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也使近代天皇体制更加牢固地建立起来。它的本质,是在始于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统一国内市场基础上成立统一国家。当时,日本出现了以天皇为中心和以幕府为中心的许多有关国家统一的设计图。以天皇为中心的代表是伊藤博文等,以幕府为中心的代表是福泽等人。随后,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天皇为中心的政权的军事和政治基础。

明治政府建立后,组建近代天皇制的步骤有序而迅速的展开,民权运动由盛而衰。【3】1882年,天皇和太政大臣三条命令伊藤等人远赴欧洲考察各国宪法。考察的重点在于:欧洲立宪君主国宪法的源远、沿革以及实施现状的成败得失,皇室的特权地位及权利、皇室及其财产的设置等等。但临行前,岩仓特别向伊藤面授机宜:制宪不得违背宪法钦定和确保天皇大权两项方针。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伊藤考察的结果了。8月,伊藤致信岩仓,汇报了几点心得,确立了日本式君主立宪制的要领:“君权完整,巩固立法行政两立并行之组织,此乃真正之正体。”就在伊藤在欧洲考察宪政的同时,明治政府也在国内加紧完善官僚机构,形成了维护天皇制的重重屏障,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头面人物聚集成世代护卫天皇制的特权集团;1885年12月,废除太政官制,改为内阁制,进一步强化藩镇体制等等。我们来看一下明治维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关键是加强皇权;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治政府在加强天皇权利的决心,为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有三大支柱:藩阀﹑军阀和财阀,日本的藩阀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几百年的历史中,中央存在幕府和天皇政府,不过,很大程度上,天皇只是形式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才是实际权利拥有者,并且还存在着众多的大名等藩阀地方政权,大名定期觐见幕府将军,作为向其效忠的形式。其实大名等藩镇还是拥有很大的独立性的。明治维新虽然推翻了在日本持续数百年的封建幕府的统治,开辟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产阶级革命的诸多问题,实际上作为很不彻底的革命,是滋生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性的根源。废止藩国体制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近代日本,在明治时期的政府组织中保存了萨摩、长州等藩国的封建性质的人际关系,这被称为「藩阀」。日本的派阀政治就源于“藩阀政治”,“藩意识”和“阀意识”都是日本政治文化的一种反映。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源于“幕府制”,其遵循的原则是将地缘集团作为“疑似血缘集团”加以组织化,即将同一地盘(地缘)上的人脉(疑似血缘)关系作为基本单位并赋予其组织性功能。即使现在,日本最重要的政党自民党仍具有很典型的藩阀色彩,比如︰自民党内部的派阀整合从未停止过,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倾斜、再分配的重要指标。当时,明治政府通过一些大藩的带头作用和《华族令》,让藩阀获得了特权,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日本的军阀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政权保障,明治维新前效忠藩主,明治维新后直属天皇,归于军部,不受政府管辖。军阀与藩阀关系密切,有地方性,如在日本资料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军队来自同一个地方,但它必须得到财阀的支持。日本财阀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都是与天皇政权紧密相连的集团,明治政府先是出资办厂,后又低价转让给与他们密切联系的家族﹑个人,形成了日本的财阀。既然受到了天皇的恩赐,自然财阀坚定地站在了天皇的一边,而军阀需要财阀和藩阀和政府的支持,当然也效忠天皇了。有了这三大股最重要的势力的支持,日本天皇制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日本明治宪法的颁布,最终确定了日本近代天皇制。【4】早在岩仓使节团到欧洲考察的时候,木户孝允就开始构思日本下一步的国家体质建设。在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