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临床)

合集下载

不同浓度及容量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及容量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注:与I ’Ⅱ、Ⅳ组 比较,。P<O.05
表3 4组患 者术后48 h PCEA消耗量及 TPCA/EPCA( z士s )
注:与I ,Ⅱ、Ⅳ组 比较,’P<O.05
3讨论
手术后疼痛可引起部分病人发生术后肺不张、肺部感 染、 缺氧和 二氧 化碳蓄 积,心 律失 常,伤 口愈合 延迟 。精冲 压 力增大,不利术后康复。因此术后良好的镇痛尤为霞要。影 响镇痛效果的原因较多。其中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镇痛 药 的量和 药 物浓 度是 一个 极为 重要 的因 素… 。
分}②不良 反应,观 察病人是否 有皮肤瘙 痒、恶心 、呕吐、 尿潴 留、BP下降( 低于基础BP的20%) 、呼吸抑制;记录病人镇静 程度( 镇静评分标准:0分为完全清醒;1分为偶尔嗜睡。易唤 醒;2分为持续嗜睡.可唤醒;3分为嗜睡不易唤醒) 及下肢运 动神经阻滞 程度( 采用改良Br omage法,即0级为 无运动阻 滞 ;1 级为 不能 做直 腿抬 起; 2 级为 不能 屈腿 ;3 级为 不能 屈踝 关节) 。记录48 h PCEA消耗量 、总按压次数与有 效按压次 数之比( TPCA/EPCA) 。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士标准差( ;土5) 表示。应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 行方差分析q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epi du r al r op i vac ai ne i nf u s i on al one a nd i n c ombi na t i on wi t h l 。2。and 4 pg/ mL f e nt an y| f or s event y- t wo hour s of po st op er a t i ve ana l ges i a af t er maj or a bdomi na l s urge r—

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张晓敏;罗志锴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3(13)1
【摘要】罗哌卡因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长效局麻药,毒性潜力低于其他长效麻醉剂溶液,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点,所以已经展开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7页(P287-293)
【作者】张晓敏;罗志锴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延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2.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3.盐酸罗哌卡因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4.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5.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0.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8 0例剖富产术 A A I~Ⅱ级患者随机分为 I S
组和 Ⅱ 组各 4 0例 , 组 年龄 ( 2 7±8 2 ) , 高 ( 5 . I 3. .5 岁 身 16 3±
6 6 )m, 质 量 (6 7± .2 k ;I 年 龄 (9 4±7 2 ) , .5 e 体 6 . 6 4 ) g 1组 2. .6 岁
2 2 感觉和运动阻滞 情况 I 患者感觉 、 . 组 运动 阻滞 持续和 运动阻滞起 效 时间 均短 于 Ⅱ组 , 异 均有 统 计学 意 义 ( 差 P< 00 ) .5 。见表 2 I 首次注药 2 、2 mn后 Bo ae 。 组 0 10 i rm g 评分为 0 的百分 比均高于 1 , I 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0 0 ) 组 P< . 1 。见表 3 。2组肌松效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0 ) P> .5 。见表 4 。 表2 2组感觉 和运动阻滞情况的比较 ( sm n 孟± , i)
予 0 7 % 盐 酸 罗 哌 卡 因 ( 品 批 号 : I18 . saZne l, .5 产 K 6 5 A t e eaA3 r
S 一 15Sdr l ,w dn瑞典 ) E 1 8 oetj S ee 5 ae 8~1 m ,/ 5 l 1组给 予 0 5 . %盐 酸布 比卡因( 上海禾 丰有 限公 司生产 ) 8~1 m , 注射 2 r n 5 l如 0i a
注 : Ⅱ组 比较 , P< .5 与 0 0
后仍未达到满意麻 醉平面 , 可追加 1次注药 , 剂量 3— ml诱 6 ,
导量 ≤2 m 。若 术 中 出现 收 缩 压 <9 r g( mm H 0l 0 m H 1 g= a 0 13 P ) . 3 k a 或收缩压下降超出基础值 的 3 % , 0 静脉注射麻黄碱 1 r 或快速输液予以纠正 。 5g a 13 麻醉监测和评定 . () 1 感觉阻滞评定 : 观察感觉阻滞 ( 酒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较低,低浓度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显著,麻醉及镇痛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现在临床上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罗哌卡因; 麻醉镇痛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纯左旋体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1],在麻醉、术后镇痛等领域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1 药理学特点1.1 药代动力学罗哌卡因主要由肝脏代谢,约1%不经代谢由肾脏排泄[2]。

成人静脉输注罗哌卡因的清除率为(0.82±0.16)L/min,高于布比卡因,稳态分布容积和消除半衰期均短于布比卡因,因而可有效防止药物累积,降低中毒风险。

硬膜外腔注射罗哌卡因后呈现出双吸收相,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并按一级速率过程进行消除[1]。

其在婴幼儿的血浆峰浓度时可出现时间延迟。

1.2 药效动力学已证实,罗哌卡因是开放的钾通道阻滞剂,其与阻滞位点解离后,通道才能关闭。

文献显示,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机制主要在于其对Na+通道的抑制[3]。

注射低浓度(25~50)μmol/L的罗哌卡因对兔离体去髓鞘迷走神经C纤维(无髓鞘,与痛觉传导有关)的阻滞速度快于Aδ纤维(有髓鞘,与运动功能有关),从而表现为感觉与运动分离[1]。

1.3 毒性作用罗哌卡因的毒性较低,游离罗哌卡因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动脉血浆浓度为0.6mg/L,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症状较布比卡因持续时间短,且更易于控制。

常规剂量的罗哌卡因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对心脏的影响表现为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平均动脉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布比卡因低,罕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3]。

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
术中并发症主要有低血压,大多发生于药后 30~60分钟,两组发生率相同(36%)。
结论:
0.75%和1%罗哌卡因均可以用于妇科 手术硬膜外麻醉,但选择后者临床效能 更优。
(2)硬膜外麻醉的应用(考虑效能的
下降):
可乐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 目前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以 下观察:
感谢-有今天交流机会!
硬膜外可乐定100~150ug有镇静、抑制 寒战发生的作用。
硬膜外可乐定不影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 醉妇科手术中对血清皮质醇的抑制效应。
颈丛和臂丛阻滞的应用:
甲状腺手术的颈丛阻滞选用 0.375%~0.5%罗哌卡因20ml,双侧深 浅丛各5ml。
臂丛阻滞选用0.5%罗哌卡因20~25ml。
滞起效100ug和150ug组明显快于R组。
术中镇痛质量100ug和150ug组明显优于R组。
循环稳定方面150ug组欠佳。
镇静评分和寒战发生率100ug和150ug组均较 低。
结论:
硬膜外可乐定100ug~150ug能缩短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提高了术中 镇痛质量及延长术后第一镇痛时间。但 150ug组明显增加术中低血压发生率。 100ug可乐定是较合适的加入剂量。
镇痛局麻药容量显著多于布比卡因组 (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后 恢复相同;两组孕妇术后改良Bromage’s运 动阻滞评分均为0分,但罗比卡因组感觉下肢 麻软孕妇明显多于布比卡因组(p<0.05), 腰背痛发生率相同,其余副作用均明显少于布 比卡因组(p<0.05)。
结论:
0.25%罗比卡因可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 外自控镇痛,其镇痛效能优于0.125% 布比卡因+小剂量吗啡,如浓度适当降 低可能更有其优势,但必需密切监测病 人血压。

0.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0.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选择下肢手术病人 10 , 0 例 年龄 1~ 7岁 , S 66 A A I一Ⅱ , 级 随 机分为罗哌卡因组f.7 %罗哌卡 因 2 ll %葡 萄糖 1 1 比 0 5 m + O m) 布 卡 因组 (.7 %布 比卡因 2 11 %葡 萄糖 l )布 比卡 因组 0 5 m+0 m1 (.5 07 %布比卡因 2 11%葡萄糖 l ) , m+ 0 m1 两组 每组 5 0例。 病人人 室后 , 常规监测血 压 , 脉搏 , 心率 , 氧饱和度 , 血 取患 侧 卧位 L — 以下 间隙穿刺 , 23 见有脑脊 液流出后 , 注人药液 , 注
著性 差 异 。
2 结果
罗 哌卡 因的不 良反 应 和其它长 效酰胺 类 的局麻 药是 类似
的 。除了不小心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 , 局麻的副反应几
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 区别 , 如 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 缓。用药过量和不小心注射
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 。在临床 中发现 , 对于要求肌 肉 松弛 良好的手术罗哌卡因组就略显 不足 ,特别对于下肢股骨手 术的要求就显不够理想。
O5 .%罗哌卡 因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辛 继 东
( 吉林 省结核病 医院麻醉科 ,3 5 6 120 )
【 要】 目的: 摘 观察 比较使用 0 %罗哌 因用 于腰麻后临床效果。 .5 方法 : 用针刺法测定患侧感 觉阻滞平面及时间 , 给药后 5 分钟内测 1 1 分 次,O
钟后测 1 , 小时后再测 1次。1 次 1 5分钟后 观察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 两组病人性别、 S A A分级 、 年龄 、 体重 、 身长 、 手术时间无 显著性差异(> .0 ) P O 5。麻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
药 次数 ( 次 曲 马 多 10n 肌 肉注射 ) 组 间 有 统计 学 差异 ( 0 0 ) R 每 0 a g 两 P< . 5 , l组 多于 R 2组 。结 论
因 4 L静 脉 局 部 麻 醉 安 全 有 效 , 良反 应 少 , 以推 广应 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m 不 可
0 15 罗哌 卡 .2 %
线 。此 时 前 臂 扎 一 根 橡 皮 止 血 带 , 已建 立 的 静 脉 通 经 道 先 注 入 1 L局 麻 药 , 效 后 松 开 橡 皮 止 血 带 缓 慢 0m 起
短小手术 , 具有操作简便 、 起效迅速 、 成功率高 的优 点 , 可 以降低 住 院时 间及住 院费用 , 在欧美等 发达 国家仍 广泛应 用于 临床 , 在我 国此种麻 醉方式更 具有其独 特
骆 智 宇 郭影 靓 李斌 ‘ , ,
广 东 省 深 圳 市 宝 安 区人 民医 院麻 醉科 ( 11 1 ; 东 省深 圳 市松 岗区人 民 医 院麻 醉 科 ( 115 5 80 ) 广 58 0 )
【 摘要 】 目的 研 究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 因在静脉局部麻 醉的临床应 用。方法 6 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成 o
行 其 他 麻 醉 者 从 本 研 究 中剔 除 。术 毕 放 止 血 带 时 要 采
I 57 生产 日期 200 , 0m /0m / ]0m 组 ; A15 , 0 84 1 s 1 L 支) 4 L 0
R 组 为 02 2 . %罗 哌卡 因( 同一批 号 ) L组 。 0 4 m
两组 : 1 为 0 15 罗哌 卡 因 4 L R R 组 .2% 0m ;2组 为 0 2 罗哌 卡 因 4 。 记 录 HR MA 、 S O 、 觉及 运 动 阻 滞 .% 0mL 、 P R、p , 感 时间、A V S评 分 、rmae评 分 、 a a 评 分 、 麻 药 不 良反 应 、 后 镇 痛 时 间及 镇 痛 药 用量 。 结 果 Bo g R msy 局 术 两 组 患 者 静 脉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

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选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44例,单纯采取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9、4.762、4.772,P<0.05)。

结论: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安全性更高,镇静效果和麻醉效果均明显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剖宫产麻醉;临床效果近年来妇产科接受剖腹产的概率越来越高,剖腹产属于救治手术之一,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剖腹产手术中,需要更加注意麻醉药物的使用,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和剂量是保证剖腹产安全的关键[1]。

因此,临床上还需要更加重视麻醉药物的选择,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属于常见麻醉方案,将其运用于剖腹产手术麻醉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剖宫产麻醉中采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21例,产妇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86±1.53)岁。

对照组44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2例,产妇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9.93±1.48)岁。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所有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之前,均需要禁食禁饮8小时,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并且做好持续低量吸氧治疗,时刻观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跳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纳入的60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实行0.25%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实行0.2%罗哌卡因麻醉,分析应用情况。

结果两组拔管、呼吸恢复及意识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恢复时间、体征等方面的差异相对较小,但是在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等层面,2%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不良反应产生。

【关键词】罗哌卡因;麻醉;疼痛治疗罗哌卡因是一种硬膜外麻醉常用药物,会影响机体代谢,其药理机制和布比卡因存在相似性并且化学结构一致。

布比卡因会对患者心脏、中枢神经带来严重影响,生命体征波动明显;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显著,当前已经成为硬膜外麻醉的首选方案[1]。

麻醉药学的发展进步,临床逐渐增加了对于麻醉镇痛疗效的重视程度,不仅需要保障药物疗效,同时还应选择高效、安全的麻醉方案。

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麻长效药物,不同浓度药物其应用差异明显,应对此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探究[2]。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术后镇痛、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纳入的60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各30例。

纳入指标:①无手术禁忌症;②符合麻醉指征;③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可以配合临床工作。

排除指标:①合并严重脏器受损者;②伴随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者;③既往存在麻醉不良史者;④中途退出及抗拒情绪严重者。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组别例数例数年龄均龄男性女性参照组30191121~70岁(63.47±1.20)岁观察组30181223~72岁(63.11±1.47)岁1.2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后均创建静脉通路,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实行面罩吸氧,于L2-L3实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以胸六节段为止,使用硬膜外导管注入利多卡因,用量为3-5ml,观察患者麻醉反应。

两种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bv i t r c 1 nebr c a l xu l k.M e h d n e s a e a hi lp e s b oc t o s:A o a f3 d tp te su t t lo a ul a i nt nde go n pe i b s r e y 6 r i g up r l u g r m we e a 1 c t d t e ev 0 mlo . 5 r 1o a e o r c i e 4 f0 37 r piac i nd 3 f0 37 o v ane a 0 mlo . 5 r pi a ane r s c i ey.The o v c i e pe tv l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UR O NALOFXI JAN D C VE ST 2 0 t ,1 1 ) N I G ME I ALUNI R I Y 0 8Oc. 3 (0
两 种 不 同容 量 罗 哌卡 因用 于肌 间沟臂 丛 神经 阻滞 的临 床 观察
马 冬梅 ,刘 伟。 ,郑 宏。
(新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人 民医 院 麻 醉科 ; 疆 医 科 大学 z 六 附 属 医 院脊 柱 外 科 , 第 一 附 属 医 院麻 醉 科 ,新 疆 乌 新 第 鲁 木齐 800) 3 0 0
摘 要:目的 : 比较 不 同 容 量 罗 哌 卡 因 在 肌 间 沟 臂 丛神 经 阻滞 中 的 效 果 和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方 法 : 3 实 将 6例 施 肌 间 沟臂 丛 神 经 阻 滞 术 择 期 行 上 肢 手 术 的 病 人 随 机 分 为 A、 B组 , 组 1 每 8例 , 别 接 受 0 3 5 罗 哌 卡 因 4 分 . 7 0ml 和 0 3 6 罗 哌 卡 因 3 。麻 醉 实 施 后 , . 7 0ml 观察 并 记 录尺 神 经 、 中 神 经 、 神 经 支 配 区域 感 觉 阻 滞 ( 刺法 ) 起 效 正 桡 针 的 时 间 和 阻滞 的完 善 时 间 、 动 阻 滞 程 度 (a s 分 )镇 痛 的持 续 时 间 和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结 果 : B组 受 试 者 感 运 Jme 评 、 A、

罗哌卡因结构式

罗哌卡因结构式

罗哌卡因结构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罗哌卡因的分子式为C14H22N2O,其化学名为2-(diethylamino)-N-(2,6-dimethylphenyl)acetamide。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具有微弱的芳香气味。

在常温下,罗哌卡因呈白色粉末状,可溶于水和乙醇。

罗哌卡因是一种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的电信号传导来减轻疼痛感。

它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阻止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导致神经元兴奋性的降低。

这使得神经传递受到阻碍,疼痛信号无法传递到大脑,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除了作为局部麻醉药外,罗哌卡因还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在心臟手術中,罗哌卡因可以通过延长心脏细胞的复极时间来抑制异常的电活动,进而恢复心律正常。

罗哌卡因还可用于治療癲癇和抗心绞痛。

罗哌卡因不宜过量使用,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

过量的罗哌卡因会导致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在使用罗哌卡因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来使用,并避免过度使用。

罗哌卡因是一种有效的局部麻醉药,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和其他医疗程序中的疼痛感。

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过量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罗哌卡因的结构式及其作用,有效利用这种药物来帮助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效果。

第二篇示例: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其结构式如下:[C16H26N2O2]在这个结构式中,C代表碳原子,H代表氢原子,N代表氮原子,O代表氧原子。

罗哌卡因是一种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手术和疼痛控制。

它是一种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药物。

罗哌卡因的分子式为C16H26N2O2,其分子量为286.38g/mol,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稍溶于乙醇。

它是一种弱碱性药物,pKa为8.1。

罗哌卡因结构中的苯环与吡咯环结构具有局部麻醉效应,能够阻断神经传导的过程,达到麻醉的效果。

罗哌卡因的药效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神经传导过程实现的。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

四组均用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容量为1ml/kg。

Ⅰ组用0.33%罗哌卡因;Ⅱ组用0.25%罗哌卡因;Ⅲ组用0.2%罗哌卡因;Ⅳ组用0.167%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完成后静脉给咪唑安定0.1mg/kg镇静。

臂丛神经阻滞15min后开始手术。

观察指标:基础麻醉后监测HR、SpO2,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后10min患儿HR基础值、手术后0、5、10、15和30min时患儿HR及有无体动等情况。

结果前三组患儿HR在各相同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0.2%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和0.33%罗哌卡因(1ml/kg)均可以安全的用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安全适宜有效浓度;而0.167%罗哌卡因浓度偏低,不宜用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

【关键词】罗哌卡因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近年来,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同布比卡因相比具有心血管毒性小的特点,其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较小,安全性高,同时具有低浓度下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等特点[1]。

罗哌卡因越来越多地用于小儿局部麻醉[2]。

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探讨并评价其术中麻醉效果和安全性,从中找出罗哌卡因的适宜有效浓度,以供临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急诊或择期行前臂、腕部、掌部手术的婴幼患儿80例,年龄8月~6岁,体重8~26kg,ASAⅠ或Ⅱ级。

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

入选患儿排除标准:对药物过敏、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过度肥胖、电解质异常。

1.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4~6h禁饮食,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东莨菪碱8μg/kg,待入睡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BP、HR、RR、SpO2、ECG。

盐酸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较盐酸利多卡因+倍他米松+维生素B12治疗与合用盐酸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睡眠受影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收集2020年5月到2021年10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8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0.25%罗哌卡因 5 mL+倍他米松+维生素B12盐水稀释至20 mL。

对照组患者0.25%利多卡因5 mL+倍他米松+维生素B12盐水稀释至20 mL,两组均采用关节突关节旁椎间孔注药。

结果:治疗之前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7.13±1.36,治疗之后为1.32±0.31,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减轻;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的VAS评分为7.53±1.53,治疗之后为1.56±0.43,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减轻,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QS评分为比对照组患者的QS评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合用盐酸利多卡因对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都有一定的效果,相比较于盐酸利多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最常见的并发症。

当前,国际上很多学者认为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发病后,皮损处伤口显著愈合,但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或者是出现3个月以上的顽固性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中,大约8%-24%会逐渐演变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随着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达到50%。

据美国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每年约有五十万人患腹膜炎。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观察目的对比研究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对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125%罗哌卡因组和0.125%布比卡因组进行试验,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心率。

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中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别为89.2%和2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比卡因组器械助产率达到30.00%。

结论0.125%罗哌卡因与0.125%布比卡因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药。

标签: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为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因低浓度时两者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均轻,是分娩镇痛中常用的局麻药,但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更低于布比卡因。

本实验选择0.125%罗哌卡因和0.125%布比卡因,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分娩镇痛效果及对运动神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产妇选择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无严重产科并发症、胎儿情况正常的60例初产妇,产前均经助产护士检查确认能从阴道自然分娩,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30例。

1.2方法1.2.1药液配制罗哌卡因组:100mg罗哌卡因稀释到80mL;布比卡因组:100mg 布比卡因稀释到80mL。

1.2.2给药方法60例产妇进入活跃期规则宫缩且宫口开至3~5cm时,按常规于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4cm,穿刺成功后注入5mL试验剂量,5min后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再注入5mL。

首剂20min后两组均接PCA泵将维持量以6mL/h 的速度持续硬膜外输注,锁定时间15min,单次剂量2mL,至宫口开全停药。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罗哌卡因是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与其它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

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浓度为0.2%对感觉神经阻滞较好,但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0.75%则产生较好的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药理作用;使用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前者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低,持续时间也短。

临床上1.0%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时效没有显著性差异。

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大于利多卡因但小于布比卡因,其蛋白结合率为94%,麻醉强度是普鲁卡因的8倍,作用时效是普鲁卡因的4-8倍。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兴奋双相作用。

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血药浓度过高时可抑制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力。

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低。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致惊厥剂量之比,相当于5:1:2;致死量之比约为9:1:2。

不良反应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和焦虑。

血药浓度过高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临床症状呈现抑制和兴奋双相性。

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一般在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产生前出现。

罗哌卡因很少引起的高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变态反应。

罗哌卡因常用剂量和浓度无神经毒作用。

注意事项在实施麻醉前,应熟悉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并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老年或合并其它严重疾患而需采用区域麻醉的病人,为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施麻醉前,应尽量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适当调整。

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严重肝病病人应慎用。

同时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

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但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增大,需减少用药量。

最新关于“罗哌卡因”的认识

最新关于“罗哌卡因”的认识

3. 罗哌卡因对神经系统的影 响还表现在其可能引发的副 作用上,如头晕、恶心、嗜 睡等,这些副作用都与神经 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2. 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罗哌卡因在适当的剂量 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 小,主要表现为心率的轻微 减慢。
2. 高浓度的罗哌卡因可 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抑 制,表现为QRS波增宽和 PR间期延长。
3. 罗哌卡因对血管平滑肌 有舒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 ,但这种效果通常较弱。
3. 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和机制
1. 罗哌卡因是一种强效的局 部麻醉药,其镇痛效果显著, 主要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 醉。
3. 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持续时间 较长,一般可以维持4-6小时,对 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非常适 用。
3. 对于罗哌卡因可能引发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等, 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抗恶心药物进行预防和处理。
感谢观看!
最新关于“罗哌卡因”的认识
目 录
一、罗哌卡因的基本信息 二、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 三、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 四、罗哌卡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一、罗哌卡因的基本信息
1. 罗哌卡因的定义和分类
02
01
1. 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 麻醉药,主要用于神经阻 滞和硬膜外麻醉。
2. 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 麻药,其化学结构与普鲁卡 因相似。
03
3. 罗哌卡因在常温下稳定, 但易溶于水和醇类溶剂,不 溶于脂肪油和醚类溶剂。
3. 罗哌卡因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 罗哌卡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科学家在研究神经病 理性疼痛时偶然发现。
01
2.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罗哌卡因逐渐被证实具有显著的镇痛效 果和较低的副作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发背景
“在过去几年中,一些报告指出意外静脉内注射布比卡 因后,发生突然心血管衰竭。活体外和活体内的研究指 出,这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和纤维颤动所至。因此,这 一现象显示我们需要发展一种同样效果,但毒性较小的 布比卡因类局麻药。”
——Albright & Covino
理想麻醉药
理化性质稳定,容易长期保存;;
术后早日恢复行走能力的重要意义
罗哌卡因: 较好的感觉- 运动神经阻滞分离
术后早期 下床活动
•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 早期恢复下肢肌肉功能 • 改善康复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李荣胜,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24(1):73-5.
高效镇痛,患者满意度更高
5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分别采用2mg/ml布比卡因组和2mg/ml 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治疗结束时采用总体评估评分法记录患者对于镇痛
40
20
00 0
术后第一天
术后第二天
术后第三天
术后第四天
86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选择2mg/ml罗哌卡因和1.75mg/ml布比卡因 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发现: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更快
Gerhard Brodner, et al. Anesth Analg. 1999 Jan;88(1):128-33.
布比卡因
耐乐品
布比卡因 8.6 mg/kg ( n=6 )
耐乐品 9.8 mg/kg ( n=6 )
心脏毒性
相同浓度下,心脏毒性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McClellan发现健康志愿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血药 浓度:罗哌卡因 0.56mg/L,布比卡因0.3mg/L。 (Drugs.2000 Nov:60(5):1065-93)
且新生儿对该药具有良好耐受性。 如果无痛自然分娩出现异常需进行剖腹产时,只要再注
入高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即可。
小结
➢ 系统毒性低,最大耐受剂量较高 ➢ 发生心脏毒性后,复苏率高 ➢ 动静分离,术后恢复更快 ➢ 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用法用量
代动力学等方面均相似。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两者的换算比例
为1:1.192
罗哌卡因结构
CH3 HO
CH3
CH3SO3H
NC
CH3
N H
C3H7
S-罗哌卡因
OC HN
N
H
CH3
C3H7 R-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结构
罗哌卡因的脂溶性
物理性质相似,脂溶性明显不同
分子量 PKa
脂溶性 蛋白结合率
罗哌卡因
Bader AM, et al. Anesth Analg. 1989;68(6):724-7.
D.Selander 2003
Naropin clinical development
动静分离,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更快
100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80
* *
79.5
52.3
术后完全行走患者的比例(%)
我国于1998年12月17日批准进口盐酸罗哌 卡因注射液(商品名:耐乐品)。
背景
国内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罗 哌卡因的新盐-甲磺酸罗哌卡因氯化钠注射 液(商品名:威赛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vs盐酸罗哌卡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有什么区 别?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将盐酸罗哌卡因的盐酸根改为 甲磺酸,仅改变其理化性质,而未改变其药理作用 的新型酰胺类局麻药。临床研究证实,等摩尔的甲 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二者在药效学及药
全麻药和局麻药的比较
比较
全麻药
局麻药
优点 缺点
1)避免造成病人不适和心理 伤害 2)可同时实施多部位、各种 复杂困难手术 3)便于实施机械呼吸,降低 全身耗氧量,为手术区域提 供满意的肌肉松弛,病人可 耐受人工气道
1)局麻是一种简便易行、 并发症较少
2)并可保持病人意识清醒 3)适用于较表浅、局限的 手术
Ropivacaine Mesylate for Injection
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麻醉药市场 产品介绍篇 竞争产品篇 市场分析篇
麻醉药市场
临床上将麻醉用药分为三个重要的领域:全 麻用药、局麻用药、麻醉镇痛用药。
麻醉药市场
2000年-2009年,我国麻醉用药市场呈现快 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 我们预计未来5-10年,我国麻醉药品用药 仍处在高速成长期。
1)病人丧失表述和交流能力 2)病人丧失逃避反射, 3)自主呼吸抑制或消失,易 发生反流误吸等
1)局部麻醉时病人有意识 存在,会有恐惧感。
局麻药
2008年我国局麻药样本医院销售金额8710万,占 整个麻醉用药市场的10.44%。局麻的主要品种包 括利多卡因、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等
(图8)。
370 8.1 2.8 94%
布比卡因
288 8.1 30 95%
左旋布比卡因
288 8.1 30 95%
罗哌卡因的较低的脂溶性,使其心脏毒性降低
中枢神经毒性低,过量复苏成功率高
CNS毒性 - 成功的复苏

100
80
大于惊厥剂量后狗的 成功复苏%
60
40
20
0
Feldman et al, 1991
应具有良好的弥散性能,起效迅速;
应能满足不同手术需要的时效; 应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剂量范围较
大; 应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和恢复。
背景
罗哌卡因最早由瑞典Astra(阿斯特拉)制药 公司创制开发,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 并于同年9月24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
1997年在英国上市,到目前为止已在数十 个国家上市。
质量的评价,结果可见:罗哌卡因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布比卡因
L. BERTINI,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1; 45: 782–785
术后镇痛和分娩镇痛独具优势
罗哌卡因低浓度硬膜外镇痛的同时对产妇的运动影响很 小,不影响产程,自然分娩率较高,器械助产率明显降低,
心肌单次收缩弹性研究表明:局麻药克分子心肌 抑制效能比率为: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罗哌卡因 2.1 : 2.2 : 1
良好的动静分离现象
30分钟后动作电位抑制(100%)
80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60
40 20
0
“C”纤维(感觉)
* p<0.05
16%
“A”纤维(运动)
• 罗哌卡因对感觉神经纤维抑制效果与布比卡因相当,但罗哌卡因对 运动神经纤维阻滞效果比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要少(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