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

—观《嗨弗兰克》电影有感

摘要: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它处于文化的最深层。思维方式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对比中西方文化

中国上古在西周就提出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的说法,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也曾有过水气火土四元素构成万物的自然观。这种万物统一于几种主要元素的观点,便是在经验直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混沌整体型思维方式的产物。但是毕竟中西方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所经历的社会制度不同及其它因素,在以后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1 经验综合型和实证分析型

中国大陆地处北半球温带,濒海靠山,西高东低,寒暑有节,季风有常。这种自然条件导致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产生,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土地条件和水利条件并不优越,人们的生存斗争十分严酷,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又一直战乱频繁,社会不得安宁,人生祸福难测,因而如何处理人同自然(包括社会)的关系就成了头等大事。迫于严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都没有把外在世界(自然和社会)当作人的对立物进行思考,而是把人作为“天地之心”,从人出发体验天地万物,“万物皆备于我”,“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身家出发体验国家天下,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古人称之为“经验综合型的主体意向思维”,它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是“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

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与中国大不相同。古希腊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古希腊人领受到大自然的特殊恩惠,他们对大自然不仅没有压抑恐惧的感觉,反而十分热爱和崇尚。又由于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推动,引起了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和航海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古希腊思想家不必把自然和人笼统的,不进行区分的加以思考,而可以把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进行考察。

所以,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如果说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还带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活动的特征,那么到近代经过培根和牛顿的创造性研究,它又有了极为重要的变化,它把自然界看成一个自组织的系统,构成这个整体系统的又有许多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整个部分就是由这样的小部分构成的系统化整体。在对之进行考察时,就要分详尽,注重实证,力求精确,以达到建立合乎逻辑法则的另论系统的目的。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实证分析型的客体对象性思维”。

2模糊性与精确性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试验者要求中国人和美国人看水下景物的录像,让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他发现,美国人的眼光直接奔向那些最亮的在水中运动最快的物体,例如,三条游来游去的鲑鱼;而中国人更有可能说他们看到了一条溪流,看到水是蔚蓝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提到水里有鱼。研究发现,中国人从这

个试验中掌握的背景和前景物体的信息量是美国人的两倍。这个研究发现,比起西方人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有整体性,东方人会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也更具有分析性[4]。心理学家解释:东亚人生活在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有固定的角色关系。因此,关注背景对有效的职能运作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生活的社会约束较少,强调独立性,他们可以较少关注环境

模糊性是古代思维的共同特征。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经过长期的延续而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是没有像西方思维方式那样在近代受到了精确性的否定,因而直到现代,中国思维虽然吸收了西方思维的精确性,但是模糊性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这种思维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全面把握事物,通观全局,但是所得到的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某一方面做更仔细、更精确的认识或研究,对事物之间的界限不能分得很清楚。。古代中国人把宇宙看作是混沌的整体,思维对象是模糊的,思维主体也是模糊的,以模糊的思维去认识模糊的整体,用模糊的方法和工具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认识,注重对事物质的判断,忽视对事物作量的分析,从而导致了“刻意求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注重直觉体悟,缺乏逻辑推理,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

相比之下,西方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数学和逻辑,因而具有精确性的性质。精确性是西方近代思维的一大特征。西方近代实验科学注重对事物分门别类,重视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因而促使了数学、力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虽然思维对象是模糊的,但是西方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工具却是相当精确的,这就导致了精确思维的习惯。近代以来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更精确活动的严格性、明确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相比于东方农耕文化重视生活背景与人际关系而言,西方工业社会更多表现为对于时间与效率的把握。这种差异造成了两种社会截然不同的民族种族个性与发展模式。然而,西方人也发现复杂的世界存在着许多模糊的现象和事实,如在程度、关系等方面,很多情况下不可能具有精确的结论,反映在思维中就产生了模糊性,由此产生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等学科。总之,西方人有精确思维的传统,同时又创立了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开创了现代模糊思维的新阶段;中国人擅长于模糊思维,同时又刻意吸收消化西方人的精确思维艺术。这说明,模糊性和精确性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特性,在现代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互相靠拢。

3.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是西方哲学的重大课题;“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便成为西方哲学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的本色,“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统一”为主的运思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2]。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