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才集聚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人才集聚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才集聚因其具有实现人才价值、产生集聚效应、使聚集地先行发展的作用而使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福建人才集聚存在着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人才聚集程度低,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教育基础薄弱、区位处于劣势等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应该提高人才集聚重要性认识,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教育事业、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打造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全人才退出机制,有效提高人才集聚水平。
关键词:福建省;集聚;问题;对策
人才集聚,是指在特定空间或者特定专业领域内人才的集中,并且紧密联系,促进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以及创新的产生,从而使该区域或产业经济形成持续、强劲竞争优势的现象。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是人才由于受某种因素影响,从各个不同的区域流向某一特定区域的过程。人才集聚的根本动力来源于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单纯的人力资本投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直接形成生产能力,一定量的人力资本只有与一定的物质资本匹配并与其他适当的人力资本互补,才能综合产生人类的生产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人力资本的效能和价值。
一、人才集聚的意义
(一)人才集聚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
人才集聚能促进人才的流动,而人才流动将使人才的价值得到真正实现。关于这一点国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已经被世人普遍公认。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指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他提出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个人的续效,p指个人的能力和条件,e指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就很难发挥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而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方法是流动到更适宜的工作环境。
(二)人才集聚产生集聚效应
群体成员的行为常具有跟从群体的现象,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在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在群体情境下,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性称为群体从众性。在现代社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将成为必然的走势,个人的作用在逐渐下降,要完成一项事业往往需要汇聚众人的智慧。所谓集聚效应,就是靠一个良好的吸纳和培育机制,把优秀人才相对集中起来,产生1+1>2的人才集聚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群体优势,从而带动人才群体的整体素质的强化和提高。一方面,单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寿命的有限性决定了其用于增长学识和技能的时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人才要素又是异质的,不同性质的人才要素
功能各异,他们在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在一个人才集聚的区域中,则可以实现知识技能在人与人之间的互补、替代和积累,使整个区域的创造力在规模上无限扩张,在动态上加速增长,进而推动收益递增、经济持续增长。
(三)人才集聚使集聚地区获得先行发展的优势
一个人的成才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累积的过程。它需要以这个具体的个人为核心和内在动因,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等提供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经过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才能最终形成.具体可以分解为五个过程:一般过程,它是人才要素形成的基础,受机遇和人才本身的影响:分离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知识再物化到人身上,受组织、指导者及个性等的影响:吸收和同化过程,吸收和同化的能力受天赋、家庭教育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影响;累积过程,它是人才形成的酝酿期,受累积的知识、个人的吸收能力和反应能力影响;利用过程,它是人才形成和再形成过程,依赖于诱发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组织制度、诱导系统、接受作职业道德的自然趋向等。由此,人才的生产和投资往往需经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而集聚人才则将跨过这一时期,为聚集地获得先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影响福建人才集聚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不利于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首先, 人才引进通道不够畅通。如对一些职称自主评审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职称认定手续繁琐;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有的甚至会出现同一政策在不同部门间的解释相互冲突。第二,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痕迹仍然明显存在,受到人员编制、人事关系、户籍制度、档案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人才合理流动、使用机制不够活, 人才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人才聚集程度低,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福建的人才集聚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低的人才集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福建省产业集聚在全国还不是很明显,除了玻璃制造、鞋业与服装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外,其他产业还没能像其他地区的产业出现凸显的集群发展态势,因而对人才吸引非常有限。二是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使得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也制约了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如信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法律服务、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会展服务、物流配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中介服务体系的缺失,反过来又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集聚,进而限制了人才集聚。
(三)教育基础薄弱,人才成长支撑平台不足
一是高校办学层次不高。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高等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高校数量明显增加,但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校却不多。目前,全省87所高等院校中,仅有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1所(厦门大学)、
211工程建设高校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二是科研平台数量较少,福建省无论是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都分别在华东地区不具优势。三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有待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布局结构、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整体水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首先,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处于沿海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地市高职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到2010年共集聚了41所高职(专)院校,占全省的78.85%,而其余六个地市的高职院校仅占21.15%;其次,新建高职院校多、新办专业多。其中不少新建高职院校既缺少举办职业教育的先前经验和基础,在办学软硬条件上又普遍薄弱,办学实力整体偏低,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短板。再次,在专业布局上,呈现出明显的专业趋同和扎堆现象。
(四)区位处于劣势,人才吸纳的环境有待改善
福建虽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但由于介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之间,福建在人才竞争过程中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两大经济区成为东南沿海人才流动的洼地,洼地效应使得福建省的人才资源非常缺乏。同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相比东南沿海的其他省份, 福建知名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人才总需求量不大,提供可发展的空间不大,因此对人才的集聚和吸引的力度不强。
三、实现福建人才集聚的对策
(一) 提高人才集聚重要性认识
人才的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它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促使人力资本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产业发生集聚,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舒尔茨曾指出“毫无疑问,现代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成就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人力资本存量的扩大,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经济效率提高和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Ciccone and Hall(1996)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密度与产出率存在着正相关性,若人力资本密度增加一倍则劳动生产率将提高6%;2002年,Ciccone利用欧洲国家的数据再次做了测算,发现其人力资本集聚密度所导致的聚集经济效应达到 4.5%。因此,在福建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牢牢树立人才第一的观点,为吸引人才、提升人才价值做好全套服务工作,依托优秀人才的集聚,大力拓展产业宽度与深度,依靠产业优化与升级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