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的师德规范是()。
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为人师表
D、依法执教
【答案】A
【解析】“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而师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有教无类”正好符合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故选A。
2、练习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
A、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B、使学生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
C、巩固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培养技能、技巧
D、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答案】C
【解析】练习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性,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练习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巩固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培养技能、技巧。
故选C。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文法、修辞
【答案】B
【解析】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是“六艺”。
考生需注意准确审题,题干要求选择的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故选B。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选C。
5、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性别角色的获得
D、观察能力
【答案】D
【解析】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
故选D。
6、“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合乎()对教育的制约。
A、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D、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故选B。
7、上学的时候,一想到考试就头疼恶心是一种()。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答案】B
【解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具体信号(如声、光、味等,又叫第一信号)和抽象信号(如语言、词等具体信号的信号,又叫第二信号)。
故选B。
8、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A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题干所述正是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故选A。
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答案】D
【解析】班集体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这些要通过集体教育来实现。
因此,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故选D。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教育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具体化。
同时又是对九年义务教育领域中不同方面进行规范的法律依据。
《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的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
11、“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尚书•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