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华-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
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 陈良华
心房扑动分类
根据房扑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 -下腔静脉峡部,将房扑分为典型房扑(又称峡部依 赖性房扑)和非典型房扑(又称非峡部依赖性房扑) 典型房扑的消融成功率高(>90%),根据其折返环 的运行方向,又可分为:
右房逆钟向大折返性房扑(即所谓I型房扑):折返激动沿三 尖瓣环逆钟向方向运行,左房被动激动,II、III、aVF导联F波 倒置,V1导联F波直立,频率多在250~350bpm 右房顺钟向大折返性房扑(即所谓II型房扑):折返激动沿三 尖瓣环逆钟向方向运行,左房被动激动,II、III、aVF导联F波 直立,V1导联F波倒置,频率多在300~450bpm
操作技术及导管选择
Swartz鞘管增强支持消融电极的贴靠,对部分导管不 稳定的病例提高成功率有帮助 RAO30°和LAO45°投照体位相结合,LAO45°主要意 义是可准确判断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上的位置,判断 电极是否贴靠于间隔,RAO30°可精确指导移动消融 电极,准确判断每个消融点之间的距离 消融电极长度为8mm的消融导管,单次放电的损伤范 围大,可能有助于提高消融效率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可增加损伤深度,对少部分困难 病例提高成功率有帮助
房扑线性消融三尖瓣环靶点不同体位
图A:RAO 300 ;图B:LAO450三尖瓣环六点;图C:LAO450三尖瓣环7点; 图D:LAO450三尖瓣环5点,与间隔贴靠,这种情况下,如患者的房室结位置低则 可能导致III0 AVB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实践(1)
男,16岁。5个月前使用普通温控导管消融,放电1200s后仍未成功,改用盐水灌 注消融导管后成功,峡部双向阻滞,局部心房波双电位,双电位间期为107ms, 三个月后复发。
消融后在上述两个部位起搏,消融径线全程均可记录到宽间期 (≥100ms)的双心房电位亦是有效终点
区别非完全双向阻滞与完全双向阻滞:消融后峡部传导速度可显 著减慢,但未完全阻滞,峡部传导时间可以达200ms以上,在峡 部两侧起搏时心房激动顺序与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时相似,但是峡 部存在缓慢的传导。区别的方法是分析起搏时峡部对侧局部A波形 态是否呈融合波,如果呈融合波形态,则提示峡部仍存在缓慢传 导,而不是完全双向阻滞
消融并发症
房扑消融发生III°AVB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在间隔部位 消融
间隔部位消融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非主动在间隔部 消融,RAO30°透视时误把贴靠于间隔部位的消融电 极认为是贴靠于三尖瓣环6~7点,左前斜位透视易鉴 别之;另一种原因是主动消融冠状静脉窦口与下腔静 脉口之间的径线,该径线消融和消融改良房室结一样 有导致III°AVB的风险。事实上,仅消融三尖瓣环至下 腔静脉口之间的径线即可实现峡部双向传导阻滞,而 自冠状静脉窦口至三尖瓣环之间(所谓间隔峡部)的 径线消融因有导致III°AVB的风险而不宜轻易选择。因 此不在冠状静脉窦口之上间隔(间隔峡部)部位消融
A
A、 第一次消融前体表12导联心电图 呈典型心房扑动,负向锯齿状F波。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实践(1)
成功率:90%以上;复发率10%左右
典型心房扑动右房内激动传导示意图
左图为右房右前面观,右图为内面观。可见界嵴的解剖结构及 右房大折返环激动顺序,线性消融的常规方法是从三尖瓣环下 缘至下腔静脉开口,将峡部传导阻断。
起搏冠状静脉窦时心房激动顺序
左图为消融前起搏冠状静脉窦,可见低右房部位(H1-2)记录的心房激动较早(局 部S-A间期=78ms),是激动经峡部沿顺钟向方向传导所致,H9-10记录的A波 形态与右图不同,是顺钟向和逆钟向传导的融合波;中图为峡部非完全传导阻滞, 峡部传导速度减慢(S-A间期=134ms),激动顺序介于左图和右图之间;右图为 峡部完全阻滞
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边界
峡部是大折返性房扑折返环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又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 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口、冠状静脉窦口构成峡 部边界 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峡部最窄,是消 融最重要的径线
消融方法
消融靶点: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的狭部线性消融, 仅需消融该径线即可实现峡部双向传导阻滞 LAO透视下以三尖瓣环最低点为起点(小A大V), RAO透视下逐点拖拉导管至下腔静脉(无电位) 自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每3-5mm为一个消融靶点, 每一点消融30-60秒 可在房扑发作或窦性心律下、低右房起搏或冠状静脉窦 口内起搏时放电,最好采用温控消融 消融至房扑中止或出现单向传导阻滞后继续巩固放电60 秒,然后验证峡部的双向传导性
起搏低右房时心房激动顺序
左图为消融前起搏低右房,冠状静脉窦近端(PCS)记录的心房激动较早(局部 S-A间期=68ms),是激动经峡部沿逆钟向方向传导所致;右图为峡部完全传 导阻滞,冠状静脉窦记录的S-A间期=142ms,激动在右房侧壁自下至上传导, 然后经间隔自上至下传导
峡部单向阻滞
左图为以600ms周长起搏冠状静脉窦记录,右心房激动顺序是在间隔自下至上、然后 沿游离壁自上至下传导,消融电极(dAB)在峡部记录呈双电位(A1、A2),A1A2间期=180ms,A2为激动沿右心房逆钟向传导至峡部对侧引起心房激动所致(该 记录不能100%排除起搏冠状静脉窦时峡部沿顺钟向有极缓慢的传导);右图为以 800ms周长起搏低右房,H9-10记录的心房激动最晚,证明峡部逆钟向方向未阻滞, 消融电极(dAB)在峡部记录呈双电位(A1、A2),A1-A2间期=90ms,A2为激 动经峡部逆钟向传导至峡部对侧引起心房激动所致。
消融终点
以消融中止房扑并且不能诱发为终点:复发率达30%,因此不能 以此为Fra Baidu bibliotek融终点
以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为终点:复发率5%以下,应以此为消融终点
判断峡部双向阻滞的方法:起搏峡部两侧(低右房和冠状静脉窦 近端)观察心房激动顺序,起搏低右房时激动顺序在右心房侧壁 自下至上传导,然后沿间隔部自上至下传导;起搏冠状静脉窦时 激动顺序在房间隔自下至上传导,然后在右房侧壁自上至下传导
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 陈良华
心房扑动分类
根据房扑大折返环路的缓慢传导区是否位于三尖瓣环 -下腔静脉峡部,将房扑分为典型房扑(又称峡部依 赖性房扑)和非典型房扑(又称非峡部依赖性房扑) 典型房扑的消融成功率高(>90%),根据其折返环 的运行方向,又可分为:
右房逆钟向大折返性房扑(即所谓I型房扑):折返激动沿三 尖瓣环逆钟向方向运行,左房被动激动,II、III、aVF导联F波 倒置,V1导联F波直立,频率多在250~350bpm 右房顺钟向大折返性房扑(即所谓II型房扑):折返激动沿三 尖瓣环逆钟向方向运行,左房被动激动,II、III、aVF导联F波 直立,V1导联F波倒置,频率多在300~450bpm
操作技术及导管选择
Swartz鞘管增强支持消融电极的贴靠,对部分导管不 稳定的病例提高成功率有帮助 RAO30°和LAO45°投照体位相结合,LAO45°主要意 义是可准确判断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上的位置,判断 电极是否贴靠于间隔,RAO30°可精确指导移动消融 电极,准确判断每个消融点之间的距离 消融电极长度为8mm的消融导管,单次放电的损伤范 围大,可能有助于提高消融效率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可增加损伤深度,对少部分困难 病例提高成功率有帮助
房扑线性消融三尖瓣环靶点不同体位
图A:RAO 300 ;图B:LAO450三尖瓣环六点;图C:LAO450三尖瓣环7点; 图D:LAO450三尖瓣环5点,与间隔贴靠,这种情况下,如患者的房室结位置低则 可能导致III0 AVB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实践(1)
男,16岁。5个月前使用普通温控导管消融,放电1200s后仍未成功,改用盐水灌 注消融导管后成功,峡部双向阻滞,局部心房波双电位,双电位间期为107ms, 三个月后复发。
消融后在上述两个部位起搏,消融径线全程均可记录到宽间期 (≥100ms)的双心房电位亦是有效终点
区别非完全双向阻滞与完全双向阻滞:消融后峡部传导速度可显 著减慢,但未完全阻滞,峡部传导时间可以达200ms以上,在峡 部两侧起搏时心房激动顺序与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时相似,但是峡 部存在缓慢的传导。区别的方法是分析起搏时峡部对侧局部A波形 态是否呈融合波,如果呈融合波形态,则提示峡部仍存在缓慢传 导,而不是完全双向阻滞
消融并发症
房扑消融发生III°AVB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在间隔部位 消融
间隔部位消融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非主动在间隔部 消融,RAO30°透视时误把贴靠于间隔部位的消融电 极认为是贴靠于三尖瓣环6~7点,左前斜位透视易鉴 别之;另一种原因是主动消融冠状静脉窦口与下腔静 脉口之间的径线,该径线消融和消融改良房室结一样 有导致III°AVB的风险。事实上,仅消融三尖瓣环至下 腔静脉口之间的径线即可实现峡部双向传导阻滞,而 自冠状静脉窦口至三尖瓣环之间(所谓间隔峡部)的 径线消融因有导致III°AVB的风险而不宜轻易选择。因 此不在冠状静脉窦口之上间隔(间隔峡部)部位消融
A
A、 第一次消融前体表12导联心电图 呈典型心房扑动,负向锯齿状F波。
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实践(1)
成功率:90%以上;复发率10%左右
典型心房扑动右房内激动传导示意图
左图为右房右前面观,右图为内面观。可见界嵴的解剖结构及 右房大折返环激动顺序,线性消融的常规方法是从三尖瓣环下 缘至下腔静脉开口,将峡部传导阻断。
起搏冠状静脉窦时心房激动顺序
左图为消融前起搏冠状静脉窦,可见低右房部位(H1-2)记录的心房激动较早(局 部S-A间期=78ms),是激动经峡部沿顺钟向方向传导所致,H9-10记录的A波 形态与右图不同,是顺钟向和逆钟向传导的融合波;中图为峡部非完全传导阻滞, 峡部传导速度减慢(S-A间期=134ms),激动顺序介于左图和右图之间;右图为 峡部完全阻滞
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边界
峡部是大折返性房扑折返环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又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 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口、冠状静脉窦口构成峡 部边界 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峡部最窄,是消 融最重要的径线
消融方法
消融靶点: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的狭部线性消融, 仅需消融该径线即可实现峡部双向传导阻滞 LAO透视下以三尖瓣环最低点为起点(小A大V), RAO透视下逐点拖拉导管至下腔静脉(无电位) 自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每3-5mm为一个消融靶点, 每一点消融30-60秒 可在房扑发作或窦性心律下、低右房起搏或冠状静脉窦 口内起搏时放电,最好采用温控消融 消融至房扑中止或出现单向传导阻滞后继续巩固放电60 秒,然后验证峡部的双向传导性
起搏低右房时心房激动顺序
左图为消融前起搏低右房,冠状静脉窦近端(PCS)记录的心房激动较早(局部 S-A间期=68ms),是激动经峡部沿逆钟向方向传导所致;右图为峡部完全传 导阻滞,冠状静脉窦记录的S-A间期=142ms,激动在右房侧壁自下至上传导, 然后经间隔自上至下传导
峡部单向阻滞
左图为以600ms周长起搏冠状静脉窦记录,右心房激动顺序是在间隔自下至上、然后 沿游离壁自上至下传导,消融电极(dAB)在峡部记录呈双电位(A1、A2),A1A2间期=180ms,A2为激动沿右心房逆钟向传导至峡部对侧引起心房激动所致(该 记录不能100%排除起搏冠状静脉窦时峡部沿顺钟向有极缓慢的传导);右图为以 800ms周长起搏低右房,H9-10记录的心房激动最晚,证明峡部逆钟向方向未阻滞, 消融电极(dAB)在峡部记录呈双电位(A1、A2),A1-A2间期=90ms,A2为激 动经峡部逆钟向传导至峡部对侧引起心房激动所致。
消融终点
以消融中止房扑并且不能诱发为终点:复发率达30%,因此不能 以此为Fra Baidu bibliotek融终点
以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为终点:复发率5%以下,应以此为消融终点
判断峡部双向阻滞的方法:起搏峡部两侧(低右房和冠状静脉窦 近端)观察心房激动顺序,起搏低右房时激动顺序在右心房侧壁 自下至上传导,然后沿间隔部自上至下传导;起搏冠状静脉窦时 激动顺序在房间隔自下至上传导,然后在右房侧壁自上至下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