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五年回顾
马振伟高策理宿芬
(清华大学 科研院 北京100084 )
摘要:以支持校内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为主要目的,清华大学于1999年设立了基础研究基金。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实施五年来的回顾,通过对100余份基金结题报告的认真分析,总结了基金在促进基础研究、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基础研究 交叉 创新
收稿日期:2005年3月10日
作者简介:马振伟(1971.02-),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北京清华大学科研院助理研究员,项目管理
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出标志性、原创性、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就必须重视并支持基础研究工作。1999年,在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资助下,为支持校内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交叉、新兴学科的创新性与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决定设立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以下简称校内基金)。回顾校内基金所走过的5年历程,我们会发现,它在支持我校基础研究工作、促进学科交叉及培养创新人才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内基金自1999年设立以来,全校共有398个项目受到资助,资助经费三千余万元。到2003年底共有196个项目按期结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金的作用,我们对这些结题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做了跟踪分析,得出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校内基金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学科交叉
纵观当今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交叉点上往往会产生新的前沿和方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术思想的科研人员,相互讨论,互相撞击,才能迸出创新火花。许多前沿问题需要诸多学科科学家共同来探索,学科的交融与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校内基金把支持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做为资助的重点,这一举措可以说在促进我校学科交叉、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已结题的196个项目在结题时共发表文章1969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849篇,出版专著55部;有许多项目实现了真正的交叉合作研究工作,并联合署名发表文章,其中由土木系龙驭球院士负责、与力学系姚振汉教授合作的“新材料结构分析的广义协调元”(编号JC1999002)项目,共同署名发表的论文最多,在结题时共同发表的论文就有 11篇,在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上,龙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岑松的博士论文于2002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另一方面,校内基金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使不同院系的教师打破院系壁垒,共同探讨科研合作的契机。教师在基金资助下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研究的方向,例如纳米科学、量子信息学、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学、先进制造、金融数学、金融管理学等前沿方向,都在前期得到校基金的资助。在信息与生物交叉领域,由李衍达院士主持的项目“基因剪切信号的识别与分析(JC1999027)”, 研究了基因序列中识别剪切点的方法以及基因剪接机制的
作用机理,通过这项研究对设计新的基因识别方法,以及组织特异性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该研究被邀请在国内重要会议上做报告,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也有“21世纪生命伦理学研究(JC200066肖巍)”,“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C2000072施祖麟)”,“面向网络的三维动态图形应用基础研究(JC2000029唐龙)”等多项课题。
二、校内基金做为种子基金,
为我校教师承担国家项目奠
定了基础
校内基金的宗旨主要是作为种子基金,支持新的科学思想的创立,为我校承担国家各类计划项目奠定基础。为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对已经结题的196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到2003年底,196位项目负责人共获得国家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的支持123项,经费达到2931万元,其中9项为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获资助率达62.7%;有102个项目是在校内基金结题时获得,其余21项为结题后1-2年内陆续获得。除国家基金外,还获得了国家863计划20项,973子课题16项,其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43项。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认为校内基金达到了它设立之初的宗旨,它的资助就像及时雨,使这些种子得以发芽、成长。当然这些项目负责人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其他方面的支持,校内基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校内基金的项目负责人中获得国家及地方项目资助经费最多的负责人是土木系董聪老师,他在校内基金项目结题时共获得国家及北京市各类项目经费达到620万元。
三、校内基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校的基础研究队伍,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学校的建设、学科的发展要靠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作支撑。为培养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支持计划,如国家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多种人才支持计划。而基础研究的特点是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长期的工作积累,一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这就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相对稳定的基础研究队伍。校内基金连续5年给予我校基础研究人员以支持,推动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带头人脱颖而出。在196项已结题项目的负责人中,有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霍英东基金,1人入选青年教师奖。这些优秀人才,在获得国家支持后,会进一步增强我校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后劲。
四、改进与建议
(一)校内基金要重点支持和扶持实质性学科的交叉项目
在大学中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历来是一个难题,有些所谓的交叉项目仅是形式上的联合申请,这种形式上的交叉项目虽然也开展了科学研究,但是没有真正的实现学科交叉。校内基金应当把支持实质性交叉与合作做为重点方向,支持那些在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点上新的研究方向,促进原始创新,从而营造一个鼓励实质性学科交叉的学术环境。我们建议,在今后校内基金的申报中,进行申报程序的改革,杜绝形式交叉的项目。可以通过发布具体项目指南的方式来组织申报,或不再规定所有项目都必须交叉,而是适当向交叉项目倾斜等方式。
1.(二)校内基金应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支持力度
青年教师,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应该是最需要科研经费支持的群体.,因为没有研究基础,他们在各类项目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在校内基金资助的项目中,35岁以下的项目负责人只占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