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据的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之论据的使用

一、基本概念: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笑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事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

二、论据的基本特点

概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围绕观点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要简洁明了,其作用在于证明、支撑论点。

三、论据的作用:

1、事实论据是议论文最有力的武器,是支撑论点的钢筋铁骨。

2、拥有充分的鲜活事实论据,既凸显文章内容之丰富,又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注意: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

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

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新颖性——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过去,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为人熟知的事例换角度运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

四、论据运用的几点疑问:

(一)怎样选用论据,才能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有理也得守规,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

屈原被贬,他有罪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虽然君主把他流放了,但他却守规了,遵守了君主的指令,他去了贬谪之地,如果他不守规,而是奋起反抗,他人头早就落地了,成了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淹没在历史之中,而屈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自沉于汨罗的屈原了,他也就无法表忠贞之心,流芳百世了

思考:选文用屈原被流放的事例来论证“有理也得守规”这一观点,你认为恰当吗?

明确:不恰当选文中用屈原遵守君主指令,去了贬谪之地的例子来证明“有理也得守规”,实在牵强文中还说屈原如果不遵指令而奋起反抗,就无法表忠贞之心而流芳百世,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

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比如,想了解屈原,可读他的《离骚》《涉江》《天问》等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经历,把握其精神实质

(二)材料典型,是不是都要选用名人伟人的事例?

示例: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思考:选文示例第三段在选例上有什么特点?是否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明确:选文第三段的用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时代感强可看出作者善于关注社会时政、思考当下生活作者从反面列举事例:部分官员无视人民这一原点,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众多公民没有原点意识,不愿承担公民之责这两个事例从“官”

和“民”这两个角度展开,很有代表性,与文题“回到原点”的立意要求相契合,真实而有说服力,因而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

事实论据的“典型”,关键在于材料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具有说服力量所以,选用“典型”的事实论据,大可不必拘泥于名人伟人的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文学、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何愁“无米下锅”?

(三)论据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例才算新鲜?

示例1: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示例2: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思考1: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示例1、2的作者用例会不会落入俗套呢?

明确:不会落入俗套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但示例1作者用白居易千里寄饼给杨大使的材料作为古代文化的事例与现代文化相比照,切入的角度很别致写的虽是旧事,在中学生作文中却鲜有人用,当然显得新鲜而示例2 ,体现伽利略人格缺失的忏悔书更是让熟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我们倍感新鲜

示例3: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